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3)
2023(12664)
2022(10988)
2021(10552)
2020(8700)
2019(20562)
2018(20250)
2017(38911)
2016(21158)
2015(24065)
2014(23861)
2013(23751)
2012(21955)
2011(20116)
2010(19845)
2009(18169)
2008(17738)
2007(15009)
2006(13223)
2005(11566)
作者
(61321)
(51049)
(50500)
(48146)
(32810)
(24159)
(22880)
(20040)
(19528)
(17989)
(17448)
(17409)
(16086)
(16035)
(15737)
(15665)
(15072)
(14858)
(14598)
(14372)
(12590)
(12496)
(12151)
(11550)
(11311)
(11298)
(11232)
(10985)
(10196)
(10107)
学科
(88351)
经济(88249)
管理(57260)
(52652)
(42745)
企业(42745)
方法(40677)
数学(35540)
数学方法(35173)
中国(26860)
(21821)
(19735)
(19137)
业经(17848)
(17444)
贸易(17436)
地方(17224)
(16961)
农业(14509)
(14381)
环境(14329)
(13987)
理论(13845)
(12552)
银行(12511)
技术(12246)
(12198)
金融(12196)
(12004)
(11824)
机构
大学(309374)
学院(302991)
(124862)
经济(122294)
管理(120170)
研究(108369)
理学(104780)
理学院(103528)
管理学(101821)
管理学院(101278)
中国(79388)
(67548)
科学(67361)
(54278)
(53729)
研究所(50151)
(47328)
中心(46864)
业大(44685)
财经(44404)
北京(43092)
(41763)
师范(41430)
(41059)
(40693)
(39388)
经济学(38386)
农业(37297)
经济学院(34670)
师范大学(34291)
基金
项目(212883)
科学(168044)
基金(156892)
研究(154672)
(137616)
国家(136562)
科学基金(116550)
社会(98371)
社会科(93223)
社会科学(93198)
基金项目(83668)
(78890)
自然(75935)
自然科(74181)
自然科学(74161)
自然科学基金(72827)
教育(69933)
(68616)
资助(64521)
编号(61356)
成果(50397)
(48123)
重点(47670)
(45143)
(43576)
课题(42338)
教育部(41168)
国家社会(41092)
创新(40777)
科研(40581)
期刊
(131185)
经济(131185)
研究(91983)
中国(52973)
学报(48857)
科学(46534)
(42420)
管理(42320)
(37579)
大学(36658)
学学(34350)
教育(31733)
农业(30237)
技术(23954)
(22919)
金融(22919)
经济研究(21592)
财经(21288)
业经(19074)
问题(18869)
(18203)
图书(16506)
(15913)
理论(14672)
(14505)
科技(14504)
资源(14414)
技术经济(14309)
世界(14127)
现代(13847)
共检索到433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收缩城市的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开展多年,发生收缩的背景和原因也各有差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部分城市也发生了人口收缩。本文利用2000和2010年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中国收缩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和规划设计应对。最后从中国收缩城市的深度探测、典型收缩城市研究、规划应对手段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研究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城市收缩是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一个新现象,给传统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区域—城市规划范式和发展认知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构建城市收缩“中国化”理论分析框架也由此成为学术界和规划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话题。据此,论文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1)系统梳理城市收缩概念的由来、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城镇化,以及与本土化、国际化的关系认知,指出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个方向互异的过程产物,也是一个嵌入全球化而根植于本土化的结果产物,研究中应避免“就收缩城市论收缩”;(2)辨析与界定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的概念内涵,指出当前收缩城市识别标准的不统一,源于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概念混淆、概念重现象描述而忽视要素—效应的发展关联;(3)从研究范围、研究时段、界定标准和研究背景与区情差异性等方面对城市收缩内涵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探,提出以城市建成区为研究范围、以10年为考察期、以综合取代单一人口指标构建收缩城市识别标准与方法体系,立足区域关联剖析、预测与响应收缩城市等内容与形式来落实“中国化”城市收缩内涵;(4)基于产权区域、场势理论、区域关联与区域差异性构建中国语境收缩城市研究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以期抛砖引玉唤起国内广大地理学者对城市收缩研究的“中国化”进行深入探讨,为世界城市收缩研究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菊  孙平军  罗宁  彭雅丽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对国内外城市收缩研究进展及其中国本土化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收缩研究的演进脉络具有高度趋同性,但形成背景和作用机理存在区域异质性,导致现有研究成果缺乏普适性,基于各国经验开展城市收缩的共性规律研究成为共识。(2)在时序上,研究呈现出以2010年为界点的阶段性特征,即2010年及以前的平稳起步阶段和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空间上,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德国、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发文量增幅大且关注度高;在内容上,国外研究视域更为深入细化,国内尚处于国外经验的引鉴阶段。(3)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收缩城市内涵及其识别体系缺乏统一标准,混淆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内涵,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从而将城市收缩看成是单纯的人口流失现象,局限于收缩城市本身而“就收缩城市论城市收缩”等。(4)从构建中国语境理论体系、加强不同发展语境比较研究、利用新技术挖掘多源数据支撑收缩城市多指标识别等方面,加强城市收缩研究的中国本土化思考,为中国城市收缩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依据,为世界城市收缩研究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均华  
资本账户开放降低了国内利率水平并使国内居民获得国际融资渠道,引起需求过度扩张、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实际汇率升值、实际利率下降、经常账户逆差扩大、对外净资产下降等一系列变化。当实际汇率升值和对外净资产下降使实际资产规模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求开始收缩,引起工资和产品价格下降、实际汇率贬值等一系列变化,直至经济重新实现内外部均衡为止。经验研究表明,美国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扩张与收缩有巨大影响;资本账户开放既加剧了经济在扩张与收缩过程中的失衡程度,又显著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联动性;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张可秋  何田  
城乡一体化对中国乡村振兴和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落实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涌现了一批收缩型城市,其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什么特征、城市收缩是否对城乡一体化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成为新时期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目标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论文据此基于“城镇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与投入城乡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动力—路径—目标”对城乡一体化内涵进行界定、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东北三省为例,从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类型视角,对2010—2019年期间的城乡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空间分异明显。(2)城市收缩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表征出较为明显的影响,收缩城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较非收缩城市要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为明显。(3)收缩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存在收缩类型、收缩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其城乡一体化水平由收缩初期阶段向收缩后期阶段逐渐降低,收缩类型上表征出资源依赖型收缩城市<综合型收缩城市<虹吸型收缩城市<区位制约型收缩城市的发展特征。故此得出收缩城市源于发展要素被“空间剥夺”而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影响,收缩城市的涌现不利于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东北振兴中应充分考虑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庞德良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采取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本文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城市收缩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认为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最终将成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虽然中国总体上不存在城市收缩问题,但是不同城市区域却仍然表现出典型的收缩现象。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预见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因势利导以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鲜活机制加强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与金融支持,科学协调规划的刚性和市场灵活性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李郇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三驾马车出现了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加工工业开始出现衰退,国内劳动力增长出现刘易斯拐点以及城市土地财政市场出现紧缩,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脱离原有的快速发展轨道,出现了城市增长的分化。其中,城市收缩的出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现象之一。国际上收缩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案例不乏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城市,背后的原因各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李耀川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刚  李丽  单晓刚  隋杰礼  王骏  
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促进收缩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优化、效率提升、实现精明收缩,是城乡规划学者亟待研究的命题。引入“城市性”的概念,追根溯源城市的本质,展开整个研究的主线。通过对中外文献的梳理,提炼出城市性的综合性观点。从城市性的识别与判断、城市的特性研究、规模紧缩与结构调整、功能优化与多样性设计、设置城市锚点、构建发展的动能、完善人的社会网络七个方面展开收缩城市城市设计的路径与方法研究。建构城市性实际上是一种“系统”和“调结构”的思路,通过建立起一套新的城市组织结构,构建城市张力、恢复城市活力、纾解城市问题、干预城市衰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宛聪   李红   王士君   浩飞龙  
【目的】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在地理空间上的直接表现,剖析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对于优化收缩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构建“一主两副三维度”的多指标模型,识别东北地区2000—2020年收缩城市;运用公共边测度法、PLUS模型等,探讨研究期内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特征、扩张模式与驱动机制。【结果】(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数量与收缩程度呈加剧态势。2000—2010年,东北地区仅识别出4个人口收缩城市、1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2010—2020年,识别出3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1个人口-活力收缩城市和17个全维度收缩城市,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北高南低”的特征。(2)2010—2020年,东北地区70.59%的收缩城市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且扩张速度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于哈(尔滨)-大(连)经济带沿线城市。(3)收缩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填充式扩张面积占比逐渐增加,扩张格局由扩散趋向集聚。(4)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演变是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与基础设施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类型、不同研究时段收缩城市的核心驱动因子既存在共性,也具有独特性。【结论】东北地区70%以上的收缩城市呈现出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矛盾发展格局。建议收缩城市形成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秩序,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实现收缩城市的“精明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单芬芬  郑财贵  胡蓉  
城市收缩是城市发育过程中一个客观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在梳理收缩城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围绕人口、经济、空间这三个核心要素,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度收缩城市概念体系。然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我国2010~2015年间的各类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内在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 2010~2015年,我国的单维度收缩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为主,共计214个;经济收缩城市和空间收缩城市相对较少,分别为59个和21个。此外,我国还存在28个双维度收缩城市,3个全维度收缩城市。(2)东北地区是我国各类收缩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3)各类收缩城市的驱动机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4)基于多维度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姝兴   付文强   吴康  
【目的】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常住人口规模测度城市收缩,进行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检验,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收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结果】(1)在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与城市土地价格显著负相关。(2)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东部城市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区域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影响存在异质性。(3)以人均碳排放量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随着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城市收缩对地价的影响存在结构断点,在越过门槛值后影响更为显著。(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收缩会引起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结论】城市收缩程度越高,其土地价格越低;且城市收缩现象存在着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取差异化城市收缩策略对引导各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持其土地价格平稳可控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收缩效应作为城市收缩的“因”与“果”而同时存在,是深入揭示城市收缩形成背景、作用机理与科学制定治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学术界尚未就城市收缩效应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概念认知与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围绕城市收缩效应的概念内涵及其中国逻辑展开了理论探讨,并就中国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展开效应诊断。研究表明:(1)城市收缩效应是指在城市收缩这一特定语境下,城市人口、资金、工厂企业等相关发展要素在城市与区域、与周边城市及乡村空间关联耦合作用下“再区位”所带来的区域关系、城市内部运行效率和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发展变化的结果反馈,具有综合性和多维表征性、尺度与维度的正负效应之分、路径传导性和发展语境关联性特征;依据关联主体,可将城市收缩效应研究内容划分为区域关系、城市内部运行效率和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发展变化三个维度。(2)中国化城市收缩效应研究宜强调解析城市收缩效应生成逻辑的中国化,响应收缩效应治理目标的区域统筹发展观以及响应收缩效应治理手段的以人为本和差别化路径设计。(3)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所带来的收缩效应有正有负,但整体表征出弊大于利;单纯将城市收缩看成是一个人口外流现象并强调单方面的收缩效应显然是不合理的,至于说收缩促进了东北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与集约化发展在目前看来尚缺乏相应的依据与事实支撑,其反而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城对乡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促使城乡关系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研究结果是对现有城市收缩研究的扩容及其中国化思考,可为中国收缩城市治理与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青  张晓青  路广  
以中国20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的收缩数量、速度和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收缩幅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城市收缩轨迹共有五种类型,其中复发—缓解增长型所占比例最高;"增长—收缩—复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城市复兴是城市增长和城市收缩相互转换机制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