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0)
2023(11479)
2022(9265)
2021(8388)
2020(7016)
2019(16022)
2018(15410)
2017(29545)
2016(15682)
2015(17661)
2014(17190)
2013(17490)
2012(16304)
2011(14673)
2010(14731)
2009(14005)
2008(14282)
2007(12674)
2006(11333)
2005(10719)
作者
(45042)
(37782)
(37625)
(35779)
(24284)
(17939)
(16971)
(14506)
(14468)
(13357)
(13110)
(12600)
(12303)
(11899)
(11880)
(11441)
(11275)
(10933)
(10931)
(10564)
(9350)
(9148)
(9111)
(8584)
(8362)
(8321)
(8316)
(8124)
(7534)
(7439)
学科
(84056)
经济(83960)
(77877)
(72052)
企业(72052)
管理(63020)
方法(35804)
业经(27855)
数学(27823)
数学方法(27709)
(26289)
中国(24573)
(24530)
(19361)
财务(19354)
财务管理(19340)
企业财务(18321)
农业(17811)
技术(16615)
(16077)
(15394)
贸易(15383)
(15110)
(14999)
(14918)
(13781)
地方(13331)
(12961)
理论(12579)
企业经济(12104)
机构
学院(241431)
大学(237739)
(116814)
经济(115014)
管理(98526)
理学(84557)
理学院(83741)
管理学(82893)
管理学院(82415)
研究(80645)
中国(65917)
(53402)
(50332)
科学(44124)
财经(42794)
(39416)
(39142)
经济学(37368)
(36790)
中心(35507)
研究所(35294)
(35267)
经济学院(33863)
北京(31895)
财经大学(31786)
业大(30845)
商学(29380)
商学院(29122)
农业(28837)
(28672)
基金
项目(154586)
科学(126204)
基金(118409)
研究(113481)
(101873)
国家(101011)
科学基金(89700)
社会(79354)
社会科(75658)
社会科学(75639)
基金项目(62310)
(57256)
自然(55882)
自然科(54765)
自然科学(54755)
自然科学基金(53878)
教育(49603)
资助(48028)
(47551)
编号(42110)
(35827)
(35070)
(35052)
国家社会(34947)
重点(34086)
(33535)
成果(32267)
创新(31973)
教育部(31517)
人文(30851)
期刊
(130193)
经济(130193)
研究(77531)
(43827)
中国(42880)
管理(41584)
(34535)
科学(32445)
学报(29688)
大学(23927)
农业(23795)
(23171)
金融(23171)
学学(22880)
财经(22693)
经济研究(21971)
技术(21275)
业经(21199)
(19845)
问题(18990)
(15711)
(15603)
技术经济(15505)
世界(15076)
教育(13998)
国际(13338)
现代(13326)
统计(12536)
商业(11773)
(11762)
共检索到366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林睿  陆军  凌英凯  李志斌  
探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对于收缩城市复苏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一个能够识别同一类地区在不同时间节点间的企业生产率变动原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微观数据检验集聚效应、集聚效应的异质性和选择效应在2000—2010年间中国收缩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收缩城市企业同时面临着集聚效应增强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效率企业获益更多)和选择效应减弱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企业相比非高技术产业企业、高收缩程度城市企业相比低收缩程度城市企业从集聚中获得了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其中低效率企业存活比例的提升幅度更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傅江帆  贺灿飞  沈昊婧  
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雯  胡沁熙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外部性对城市圈集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能通过密度渠道,对城市圈经济集聚产生显著的外部性,但是无法有效通过商贸流通业规模渠道和结构渠道来发挥对城市圈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薛誉华  
企业收缩也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但是,与企业扩张相比,人们往往轻视企业收缩的作用和意义,或者简单地将企业收缩纳入经营失败的范畴。本文从分析企业收缩的作用入手,探讨当前全球大型企业收缩的现状、特征及其效应,力图纠正人们对企业收缩战略的片面认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韩颖  张鑫  
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中国企业OFDI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对HMY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的其他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OFDI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企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利润并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娟  孙金岭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项松林  
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文章对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了考察。运用OP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本文发现出口企业的TFP比非出口企业高,初步说明中国出口企业具有自我选择效应。进一步使用Heckman方法分析生产率的促进出口作用,在控制企业规模、生产能力、行业、经营年限、地区、所有制等因素后,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供给都表现出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且在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子样本中依然稳健。上述结论说明,我国政府应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微观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以便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丽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关联的门槛模型分析方法,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集聚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的存在,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愈发显著。同时,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与集聚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有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修岩  
由空间集聚所引起的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之间的权衡问题是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基于中国1999~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空间集聚对地区总体经济增长及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经验研究。研究表明,空间集聚是推动地区总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导致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空间集聚的扩散阶段还没到来之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重点不应是平衡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而应侧重于尽量消除阻碍空间集聚和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因素,以实现生产在地理上集中但生活水平趋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兆斌  
金融产业集聚作为金融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势必会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行产生影响。文章以银行业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技术效率进步指数(EP)和技术进步指数(TP)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前者并不显著,而后者非常显著。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来实现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继绪  陈晓诗  
产业数字化是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也是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珠三角城市群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其影响效果具有非线性特点。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产业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发展的驱动效果逐步增强;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流通业规模增长,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5%;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和流通业效率提升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2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