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0)
- 2023(10174)
- 2022(8765)
- 2021(8302)
- 2020(7255)
- 2019(17162)
- 2018(16612)
- 2017(31454)
- 2016(17245)
- 2015(19720)
- 2014(19760)
- 2013(20050)
- 2012(19043)
- 2011(17438)
- 2010(17196)
- 2009(16250)
- 2008(16439)
- 2007(14695)
- 2006(12788)
- 2005(11727)
- 学科
- 济(76115)
- 经济(76029)
- 业(44869)
- 管理(42445)
- 方法(36792)
- 数学(33138)
- 数学方法(32825)
- 企(31750)
- 企业(31750)
- 农(23872)
- 中国(22861)
- 财(20696)
- 学(17168)
- 贸(16891)
- 贸易(16885)
- 农业(16821)
- 易(16520)
- 制(13995)
- 业经(13848)
- 收入(13165)
- 地方(12839)
- 融(12028)
- 金融(12026)
- 银(11994)
- 银行(11950)
- 行(11491)
- 和(10980)
- 环境(10299)
- 务(9962)
- 财务(9937)
- 机构
- 大学(261241)
- 学院(255300)
- 济(114081)
- 经济(112050)
- 研究(97418)
- 管理(92230)
- 理学(79245)
- 理学院(78261)
- 管理学(76865)
- 管理学院(76402)
- 中国(73897)
- 科学(59831)
- 京(56744)
- 所(51450)
- 财(50670)
- 农(50426)
- 研究所(47095)
- 中心(43125)
- 业大(40491)
- 财经(40338)
- 农业(40210)
- 经济学(37458)
- 江(37191)
- 经(36844)
- 北京(36676)
- 院(34366)
- 经济学院(33955)
- 范(33509)
- 师范(33087)
- 财经大学(30029)
- 基金
- 项目(169249)
- 科学(131901)
- 基金(124785)
- 研究(119319)
- 家(111616)
- 国家(110743)
- 科学基金(91807)
- 社会(76711)
- 社会科(72625)
- 社会科学(72605)
- 基金项目(64680)
- 省(62496)
- 自然(59059)
- 自然科(57707)
- 自然科学(57682)
- 自然科学基金(56692)
- 划(54804)
- 教育(54676)
- 资助(53130)
- 编号(46063)
- 重点(39264)
- 部(39221)
- 成果(38871)
- 发(36994)
- 创(34231)
- 科研(33234)
- 国家社会(33230)
- 教育部(33102)
- 中国(32731)
- 课题(32647)
- 期刊
- 济(121170)
- 经济(121170)
- 研究(77738)
- 中国(50338)
- 学报(46951)
- 农(45850)
- 科学(41602)
- 财(38234)
- 大学(34807)
- 学学(32824)
- 管理(32389)
- 农业(31189)
- 教育(24669)
- 融(23276)
- 金融(23276)
- 经济研究(21143)
- 财经(20610)
- 技术(19863)
- 经(17852)
- 业(17770)
- 业经(17232)
- 问题(16923)
- 贸(16014)
- 世界(14689)
- 国际(14139)
- 版(13510)
- 统计(13284)
- 技术经济(13037)
- 业大(11502)
- 理论(11247)
共检索到384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 张全红 周强 Mark Yu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研究发现: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状态转换率相差不大,但两种贫困家庭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静态和动态偏离,2014年中国两种贫困家庭的重合度仅为17%,2010~2014年在收入脱贫(或入贫)的家庭中同时发生多维脱贫(或入贫)的家庭占比一般不超过20%;深度贫困家庭减贫进展缓慢。研究创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面板数据,有助于分析家庭贫困变动的长期效应;按家庭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家庭之间两种贫困的静态偏离情况;将两种贫困的偏离分析由静态层面拓展到动态层面。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文奇 周云波 平萍
本文运用"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量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2010—2014年我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定量测度、指数分解与国际比较,并对其权重进行稳健性检验及贫困临界值占优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多维贫困发生率较低,但贫困人口被剥夺强度较深;从全国来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多维贫困贡献度较大;从子群分解来看,农村与西部地区应首要扶持教育;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正处于多维贫困与收入贫困共存的阶段。总体来讲,我国多维贫困程度逐渐减弱,但仍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
多维贫困 MPI指数分解 比较静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动态转换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贫困 代际与家庭支持 社会福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帅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动态贫困 精准扶贫 社会地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坤 周云波
本文基于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lkire-Foster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对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按照区域和维度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基本能够摆脱现行标准下的收入贫困,但面临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状况;各个区域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对农民工多维贫困贡献最显著的是住房、健康和教育三个维度,收入维度对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影响微弱,农民工的贫困是多维贫困而不是收入贫困。因此,应尽快构建统一的多维贫困指标体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工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罗良清 潘露露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脱贫户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合适的剥夺指标和合理的权重设置有助于减少模糊地带。通过对CFPS2014年的数据分析,对其中涉及贫困的指标逐一梳理,进而对初步筛选出的指标以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分析,确定9个难度适宜、指向清晰的指标。在指标难度的基础上设置相应权重,并和等权方法比较各指标贡献率和筛选贫困家庭的比例,发现难度权重的方法可以减少"漏报"贫困家庭的情况。
关键词:
多维贫困 项目反应理论 CFPS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尚建
城市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城市增长放大了贫困发生的社会效应。城市贫困既体现为多元致因,又显示出多维结果。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表现为经济收入与城市生活成本的倒置,并以贫困线的方式加以确认;从人口与空间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意味着以贫困线加以标识的、横亘城市地理空间的社会区隔。能力、流动性和资源控制是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而收入低下、机会丧失、阶层隔绝是城市贫困的演化结果。城市反贫困需要从机会与结果两类不平等入手加以思考,综合分析城市贫困的因果关系,防范贫困的地理转移与社会蔓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尚建
城市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城市增长放大了贫困发生的社会效应。城市贫困既体现为多元致因,又显示出多维结果。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表现为经济收入与城市生活成本的倒置,并以贫困线的方式加以确认;从人口与空间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意味着以贫困线加以标识的、横亘城市地理空间的社会区隔。能力、流动性和资源控制是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而收入低下、机会丧失、阶层隔绝是城市贫困的演化结果。城市反贫困需要从机会与结果两类不平等入手加以思考,综合分析城市贫困的因果关系,防范贫困的地理转移与社会蔓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