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0)
2023(7720)
2022(6430)
2021(6249)
2020(5094)
2019(11758)
2018(11495)
2017(21358)
2016(11689)
2015(13168)
2014(13415)
2013(13253)
2012(12393)
2011(11298)
2010(11088)
2009(10011)
2008(10058)
2007(8926)
2006(7629)
2005(7155)
作者
(32677)
(27164)
(27061)
(26081)
(17531)
(13256)
(12360)
(10575)
(10329)
(9965)
(9535)
(9098)
(8937)
(8811)
(8786)
(8356)
(7929)
(7919)
(7878)
(7780)
(6940)
(6646)
(6545)
(6265)
(6211)
(6127)
(6046)
(5956)
(5622)
(5549)
学科
(48226)
经济(48167)
管理(29472)
(29156)
方法(21799)
(21240)
企业(21240)
数学(19534)
数学方法(19386)
中国(17532)
(15373)
(13754)
(11821)
贸易(11813)
(11634)
(10450)
(9629)
农业(9467)
(9293)
银行(9285)
收入(9012)
业经(8988)
(8944)
(8598)
金融(8597)
(7363)
财务(7348)
财务管理(7323)
(7010)
理论(6996)
机构
大学(166793)
学院(165370)
(76621)
经济(75305)
研究(62188)
管理(57410)
中国(49241)
理学(48864)
理学院(48242)
管理学(47499)
管理学院(47170)
(36075)
(35850)
科学(35305)
(31673)
研究所(28669)
财经(28591)
中心(27379)
(26362)
经济学(26355)
(26269)
经济学院(23858)
(23723)
北京(23495)
(22159)
(21783)
师范(21573)
财经大学(21509)
业大(21397)
农业(20509)
基金
项目(106460)
科学(84013)
基金(79621)
研究(78787)
(70362)
国家(69802)
科学基金(58601)
社会(52145)
社会科(49494)
社会科学(49483)
基金项目(40481)
(37478)
教育(36675)
自然(35885)
自然科(35121)
自然科学(35111)
自然科学基金(34549)
资助(33826)
(32901)
编号(30014)
成果(25611)
(25532)
重点(24506)
国家社会(23454)
中国(23375)
(22790)
(22750)
教育部(22223)
(21859)
课题(21599)
期刊
(82188)
经济(82188)
研究(54618)
中国(35615)
(28228)
学报(26281)
科学(24472)
(24009)
管理(21772)
大学(20159)
教育(19498)
学学(18821)
(17123)
金融(17123)
农业(16404)
财经(15090)
经济研究(15045)
技术(13379)
(13200)
(11753)
问题(11269)
业经(11013)
世界(10405)
国际(10257)
(9747)
技术经济(7911)
(7747)
统计(7617)
图书(7092)
经济问题(6945)
共检索到255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俊  黄潇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1989-2006)数据,从不同角度测度了中国收入流动性,分析了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按不同收入阶层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解,最后考察了个体的教育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流动性都先上升后下降,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收入流动性降低加固了现有收入分层,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收入流动性并未改善社会福利;低收入阶层对总体收入流动性贡献最大,但大都在中低收入阶层内部变动;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收入不易向下流动,城市个体尤为显著。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教育政策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扶持,将有利于促进合理的收入流动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李迎梅  
从经济、制度、技术和国际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以及这种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不断深化的流动性过剩的措施: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拓展新的贷款业务、尝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加快金融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臧微  卢志义  
不同类型的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微观数据,运用基尼系数跨期分解法考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贫富阶层收入地位固化,不同阶层在获得经济地位提升的机会上存在差异;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为两类:一是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引发的收入差距,二是"富人愈富"导致的收入差距。因此,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控高"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许研  王有贵  
虽然收入流动性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文章推导了Gini系数在绝对收入流动性矩阵中对应的表达式,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矩阵对不平等程度的作用途径。并利用1998年-2002年的收入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向收入高低两端流动的力量增长较快并在势头上超过了同样增长的向中等收入水平流动的力量,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穗  李实  
文章利用1995、2002、2007~2009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城镇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整体上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7~2009年有短暂的回升,但总体下降的趋势不变。1993~2013年,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变化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流动,而高收入家庭的固化现象一直持续存在。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特征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不同时期对家庭收入流动产生不同影响,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收入流动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提供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格局,强化再分配功能是促进收入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晓然  刘维娜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基于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和新构造的长期贫困均衡指数,探讨了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平等性,并重点考察了贫困阶层的收入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U"型,而非"倒U"型特征;绝对收入流动性呈"倒U"型;收入流动性对城乡福利改善程度逐渐减弱。收入流动加剧收入分配格局僵化,城市与农村的脱贫率随时间发展呈不断下降趋势,但返贫率却不断上升。长期来讲,收入流动有助于长期贫困均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力  丁宁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1989至2006年间短期(2-4年)和长期(8-9年)的个人收入流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处于较低分位的个人(穷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都比较高,即穷人的初期收入对于其末期收入的影响并不大。而从短期来看,处于高分位的个人(富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比较低。即富人有能力确保收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越来越强。长期来看,在1997年前后,富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经济社会中微观个体收入固化、机会均等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状况,将Konsy等提出的列联表方法从单一水平维度的测度扩展到包含水平与结构多角度的立体化测度框架,并利用该方法针对1989―2015年中国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的两期测度结果波动较大,利用列联表方法的多期测度结果更加平滑,更能反映收入流动性的持续变化状况,且列联表方法的测度结果具有稳健性;(2)测度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即存在收入固化的态势;(3)从不同维度的分组来看,城市、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工作性质为自雇类型的收入流动性水平远高于他雇类型,但不同性别分组的收入流动性没有显著差异;(4)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并不理想,明显阻碍了社会不平等程度的降低。为此建议各地区根据其收入流动性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娟  王璐  刘延平  
文章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与流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居民收入流动性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我国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走向趋同。农村居民脱离贫困的概率大于城市同期,但农村居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与收入水平的波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微  白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收入流动性结构视角,研究区域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CHNS提供的中国9省份调查数据,运用转换矩阵分析区域居民家庭1989~2011年收入流动性结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富僵化的现象最为严重,东北地区则是富人的收入地位固化。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揭示职业特征、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期初收入地位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扩中、控高"确实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程度、方向、趋势、合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绝对收入流动指标来看,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考察期内下降30.68%;从流动性质量来看,考察期内向上流动大于向下流动,总体上是合意的。收入流动能够促进收入均等化,但其作用随时间逐渐降低。结构分解表明,在增长、分布、交换三类流动中,交换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最大,决定着总流动性的变化;增长流动次之,分布流动最小。子群分解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流动性对总体流动性贡献最大,中等群体次之,但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流动性最低,地位趋于固化。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量、体制内就业、工资性收入比重均有利于居民向上流动;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期初收入较高或家庭规模较大的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估计了中国2000、2004、2006和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剔除偏差因素使各年的估计具有可比性,我们得到了上述各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66、0.49、0.35、0.46。该结果反映出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大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仍然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辈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机会均等机制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