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6)
2023(13319)
2022(11381)
2021(10440)
2020(8724)
2019(20367)
2018(20021)
2017(38226)
2016(20490)
2015(23661)
2014(23920)
2013(24169)
2012(23244)
2011(21523)
2010(21775)
2009(20353)
2008(20289)
2007(18222)
2006(16337)
2005(15300)
作者
(62087)
(52154)
(51984)
(49735)
(33394)
(25064)
(23718)
(20315)
(19820)
(18636)
(18067)
(17306)
(16920)
(16716)
(16582)
(16138)
(15410)
(15344)
(15044)
(14994)
(13359)
(12923)
(12711)
(11996)
(11910)
(11799)
(11510)
(11469)
(10593)
(10485)
学科
(113222)
经济(113122)
管理(53822)
(53146)
方法(42017)
(39458)
企业(39458)
数学(37231)
数学方法(37005)
中国(32438)
(28415)
地方(27859)
(23258)
业经(21773)
(20838)
(20688)
贸易(20674)
(19988)
农业(19504)
(18378)
(16789)
银行(16758)
地方经济(16714)
(16681)
金融(16679)
(16258)
环境(15399)
(15117)
(14685)
(12755)
机构
大学(313903)
学院(311986)
(146607)
经济(143878)
研究(119251)
管理(113577)
理学(96202)
理学院(94972)
管理学(93570)
管理学院(92976)
中国(91532)
科学(69347)
(68066)
(64735)
(62034)
研究所(55937)
(53282)
中心(52230)
财经(50828)
(47450)
经济学(47266)
(46141)
北京(44463)
业大(42927)
经济学院(42428)
(42288)
师范(41931)
(41889)
农业(41543)
(37446)
基金
项目(195474)
科学(153945)
研究(144034)
基金(142559)
(124105)
国家(123077)
科学基金(103778)
社会(94562)
社会科(89705)
社会科学(89683)
基金项目(74229)
(73953)
教育(64901)
自然(63440)
(62916)
自然科(61962)
自然科学(61941)
自然科学基金(60882)
资助(59416)
编号(56728)
(48007)
成果(47336)
(44791)
重点(44598)
课题(40343)
国家社会(40139)
(39763)
发展(39392)
(38792)
教育部(38463)
期刊
(172363)
经济(172363)
研究(102245)
中国(66595)
(49892)
(48643)
学报(47080)
科学(44958)
管理(42715)
大学(35489)
农业(33881)
学学(33304)
(32765)
金融(32765)
教育(31285)
经济研究(29153)
技术(26689)
财经(26521)
业经(25853)
(23042)
问题(22976)
(20202)
(18752)
世界(18578)
国际(18159)
技术经济(17788)
统计(16017)
商业(15006)
经济问题(14532)
理论(13957)
共检索到494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瑜  刘茜  
收入极化是一种不同于收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现象,它说明了收入分配向不同的两极或多极聚集的趋势。文章采用ER极化指标测算2002~2010年全国收入极化测度,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收入极化的趋势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对中国31个省市2000年、2005年及2009年的收入极化进行了测度,并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其自身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各省标准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我国收入极化与人均GDP间一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两者相关性在进一步的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云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等数量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我国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对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同时,区域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引发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我国物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文章使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4-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利用GIS可视化方法对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基尼系数测度了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按地区进行了分解,同时构造了品牌空间分布的极化指数,对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极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品牌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间差距是导致品牌分布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品牌价值和品牌数量分布的两极分化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品牌价值分布的多极分化程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品牌数量分布的多极分化程度却呈下降态势;三大地区品牌价值分布的极化程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品牌分布极化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德伟  
基于1987—2005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有证据表明中国确实存在着不平等程度随经济发展先提高后降低的现象(也即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Kuznets倒U型关系),转折点大约在人均GDP达到15 870元(1987年价格水平)时出现。文章随后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本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随着上期收入不平等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没有发现一致的结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华  
在我国经济转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全民所享有。从长期来看,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缩小收入差距,改变收入分配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卫国  
以中国199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GDP与人均"工业二氧化硫"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而与人均"工业烟尘"和人均"工业粉尘"排放量之间呈自上向下的曲线关系;经济结构和技术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影响,而经济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闫星宇  金兆怀  张清正  
通过林业信息化发展林业经济,对实现现代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信息经济法对我国的林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生产函数对2005-2015年我国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协调度分析模型计算各年度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在对我国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林业进程中发展林业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