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6)
- 2023(16812)
- 2022(14191)
- 2021(13379)
- 2020(11286)
- 2019(25874)
- 2018(25184)
- 2017(47570)
- 2016(25305)
- 2015(28910)
- 2014(28740)
- 2013(28213)
- 2012(25812)
- 2011(23107)
- 2010(22901)
- 2009(21416)
- 2008(20998)
- 2007(18229)
- 2006(15618)
- 2005(13960)
- 学科
- 济(120096)
- 经济(119984)
- 管理(75287)
- 业(68941)
- 企(56290)
- 企业(56290)
- 方法(51210)
- 数学(45831)
- 数学方法(45323)
- 财(38913)
- 中国(31459)
- 农(29269)
- 地方(24862)
- 业经(23066)
- 学(21624)
- 贸(21353)
- 贸易(21342)
- 制(21241)
- 易(20758)
- 务(20055)
- 财务(20001)
- 财务管理(19939)
- 农业(19282)
- 企业财务(18917)
- 银(16654)
- 银行(16625)
- 环境(16409)
- 和(16116)
- 融(16076)
- 金融(16073)
- 机构
- 学院(360898)
- 大学(360112)
- 济(162184)
- 经济(159304)
- 管理(138766)
- 研究(122205)
- 理学(119976)
- 理学院(118728)
- 管理学(116791)
- 管理学院(116116)
- 中国(93880)
- 财(78516)
- 京(74162)
- 科学(71273)
- 所(60444)
- 财经(59953)
- 中心(56142)
- 研究所(54570)
- 经(54516)
- 农(54485)
- 江(51931)
- 经济学(51830)
- 业大(49546)
- 经济学院(46585)
- 北京(46470)
- 范(44791)
- 师范(44366)
- 财经大学(44343)
- 院(43639)
- 农业(42735)
- 基金
- 项目(239374)
- 科学(189710)
- 基金(176630)
- 研究(175673)
- 家(152823)
- 国家(151624)
- 科学基金(131085)
- 社会(114908)
- 社会科(109094)
- 社会科学(109069)
- 基金项目(92399)
- 省(91644)
- 自然(82872)
- 教育(81257)
- 自然科(81010)
- 自然科学(80987)
- 自然科学基金(79547)
- 划(76857)
- 资助(72978)
- 编号(70147)
- 成果(56520)
- 部(54307)
- 重点(53913)
- 发(51652)
- 创(49835)
- 国家社会(48828)
- 课题(47881)
- 教育部(47371)
- 创新(46751)
- 科研(46375)
- 期刊
- 济(177546)
- 经济(177546)
- 研究(108174)
- 中国(67465)
- 财(65375)
- 学报(51929)
- 管理(50757)
- 科学(49092)
- 农(49028)
- 大学(40151)
- 学学(38139)
- 农业(33622)
- 教育(32423)
- 技术(32048)
- 经济研究(31094)
- 融(30960)
- 金融(30960)
- 财经(30691)
- 业经(26644)
- 经(26481)
- 问题(22931)
- 贸(20239)
- 统计(19358)
- 技术经济(19060)
- 业(18305)
- 世界(17985)
- 国际(17088)
- 策(17084)
- 版(16488)
- 财会(16120)
共检索到535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收入分配 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勇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而不是租金上,有效的财政激励保证了地方政府能稳定地分享增长果实;同时,对外资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囿于本地既得利益。本文证明了为增长而竞争是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激励来源: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将提升社会福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普蓂喆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激发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员的贯彻落实。通过官员激励,确保中央与地方在粮食治理上目标一致,是政策落实的重要方面,但鲜有研究关注。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利用2003—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官员晋升模型,从官员激励角度分析提高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的路径,考察粮食生产绩效是否是官员晋升的要素之一。结果显示,粮食生产绩效利于主产区官员晋升,而对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和全样本的官员晋升作用不显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证实在粮食生产“主战场”的主产区,地方官员稳粮晋升通道已建立,晋升锦标赛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机制。未来应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提高官员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激励精准度和针对性;强化地方粮食安全考核结果运用,提高粮食安全官员激励强度;增强地方党政官员的稳粮责任意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晓茵
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初创期的构建还是成熟期的改造,都至少涉及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因素。近三十年来,随着新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兴起,社会保障研究也不断进步:一方面侧重解释实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丹丹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治激励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进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公司治理的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就是研究"公司治理的政治性决定因素"。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野里,公司作为一个政治约束的经济体,利益不一致性必不可少,当然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就不可能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单纯的市场解决机制,而表现出更多的政治机制。这些政治性因素包括利益集团之间政治权力角逐及投票行为、共同代理人(政治家或政府官员)行为偏好与选举体制等都深刻地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政治均衡,从而影响各种利益相关者(股东和雇员)权利保护程度、公司内部权力平衡及其治理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本文在一个框架内考虑了政治激励与财政分权,考察了转型期我国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财政支出过度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公共品支出不足,同时抑制了其中的官员私人消费支出。在资本不可流动但多期情形下,地方官员通过降低税率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积累资本。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方官员为了吸引资本,有额外的激励降低征税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区初始发展水平差距意味着地区吸引资本能力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地区发展差距比资本不可流动情形下更大。由于资本有更好的流动性,地方倾向于将财政压力施加到劳动所得上,从而导致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份额偏低。
关键词:
政治激励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琦 顾昕
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官员财政支出行为的分析,考察晋升激励结构中结构性因素与个人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基于对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文章有两个发现:(1)在晋升激励结构中既有经济发展主义也有社会发展主义因素,提升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水平是体现后者的硬性要求之一,而面对同样的激励结构,相较于"空降"者,兼任政治局或"平调"省委书记更注重提升教育支出水平;(2)省委书记在当地是否有受教育经历这一个人性因素不仅对其财政行为产生影响,也影响着晋升相关性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这些发现表明,在财政分权化和人事集权化的体制中,由财政行为表现出来的地方施政较政治锦标赛理论的经济发展主义刻画更为复杂,这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财政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新的微观视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静
以往对激励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激励的形成、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 ,较少涉及激励的经济学内涵 ,即激励何以并在何种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本文将致力于以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激励何以使组织不断获益、突破增长极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白永秀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伟 孙玉栋
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若一省的财政分权收入指标值提高,当地的收入差距就会扩大,而邻省的相应指标则能显著改善当地的收入分配状况;尽管晋升激励指标对当地的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地人均GDP的增长也能缩小收入差距,但邻省人均GDP增速加快则会恶化当地的收入分配状况。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收入分配 空间计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来辉
近年来,农业合作日益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合作的突出领域。其中的原因不能仅从农业领域本身的贸易和投资利益来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农业合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对共同发展目标的真正追求。文章梳理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农业发展对于工业化乃至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论述,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相关见解。文章还对比研究了世界银行早期发展议程对农业的忽视以及美国为了促进粮食出口的狭隘利益制定的对外援助政策,指出其客观上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出现长期粮食赤字问题,无法有效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合作的特点和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勤
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政府、政策和政治三个角度阐述了宏观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框架。在政府部分,讨论了政府的三个特征: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机会主义的还是党派型的;在政策部分,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般框架;在政治部分,对利益集团、改革和非民主政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政府 政策 非民主政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张广婷 沈红波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