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6)
2023(7119)
2022(5918)
2021(5754)
2020(4643)
2019(10863)
2018(10465)
2017(19086)
2016(10120)
2015(11419)
2014(11242)
2013(11393)
2012(10880)
2011(10096)
2010(9675)
2009(8861)
2008(8882)
2007(7313)
2006(6250)
2005(5970)
作者
(28822)
(24407)
(23963)
(23313)
(15598)
(11785)
(10904)
(9391)
(9243)
(8576)
(8559)
(8122)
(7945)
(7896)
(7854)
(7568)
(7120)
(6953)
(6932)
(6748)
(6077)
(5880)
(5853)
(5529)
(5502)
(5489)
(5488)
(5011)
(4958)
(4935)
学科
(47015)
经济(46974)
(24522)
管理(23529)
方法(22601)
数学(20940)
数学方法(20817)
(17104)
企业(17104)
中国(16893)
(13600)
(11949)
(11426)
贸易(11421)
(11267)
(9144)
收入(8877)
(8746)
(8396)
银行(8383)
(8309)
金融(8309)
农业(8237)
(8150)
业经(7614)
(6998)
关系(6347)
环境(6100)
(6073)
(5979)
机构
大学(150042)
学院(144538)
(74219)
经济(73307)
研究(60829)
管理(51444)
中国(47277)
理学(44624)
理学院(44040)
管理学(43436)
管理学院(43142)
科学(34130)
(32576)
(32476)
(30977)
研究所(28454)
财经(26297)
中心(26075)
经济学(26030)
(25176)
(24589)
经济学院(23548)
(21640)
北京(21255)
财经大学(20169)
农业(19812)
业大(19795)
科学院(18772)
(18365)
(18197)
基金
项目(99504)
科学(79750)
基金(77723)
研究(69893)
(69872)
国家(69423)
科学基金(58305)
社会(48936)
社会科(46668)
社会科学(46659)
基金项目(39508)
自然(36496)
自然科(35751)
自然科学(35740)
自然科学基金(35185)
(32846)
资助(32808)
教育(31324)
(30082)
(24623)
编号(23815)
重点(23099)
国家社会(23071)
中国(23023)
教育部(21307)
(21286)
(20263)
成果(19967)
(19936)
科研(19508)
期刊
(73472)
经济(73472)
研究(48872)
中国(29564)
学报(25854)
科学(24148)
(24064)
(22210)
大学(19851)
管理(19202)
学学(18724)
农业(15566)
(15054)
金融(15054)
经济研究(14668)
财经(14202)
(12478)
(11787)
教育(11785)
世界(10953)
国际(10870)
问题(10211)
技术(9959)
(9737)
业经(8170)
统计(7481)
技术经济(7285)
(6822)
资源(6382)
(6201)
共检索到222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韩雷  刘长庚  
研究目标:在生产发展变迁的大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不平等演变。研究方法:立足于生产与分配相联系的理论观点,以基尼系数的群组分解公式为基础,推导并测算中国收入不平等可能性边界(IPF)和不平等提取率(IER)。研究发现:(1)1978~2017年间,随着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收入不平等可能性边界持续扩张,最大可行基尼系数从0.2281提升至0.8446。(2)同期中国收入不平等提取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23%下降到55%。其中197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快速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2年前后比较稳定;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呈进一步下降现象。目前中国仍有55%的最大可行不平等转化为实际不平等。研究创新:将分配与生产相联系的观点直接嵌入不平等经验测度中,弥补传统的不平等测度指标忽视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变迁的缺陷。研究价值:初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对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一定承受力"之谜,并为新时期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霞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当今社会,教育改变命运的功能愈加显著,而不平等的教育边界的存在则使教育的这一功能成为社会对部分人的偏爱。教育边界的产生源于先赋性的教育制度安排与后致性的社会分类的共谋,而自我的类别化、群体排斥以及不平等边界的正当化机制则使已生成的边界获得进一步强化,从而使教育不平等的基础从对教育权益占有的外在显性表现,转向了以身份为标记的内在的、隐性的深层根源。被标签化了的身份的错误建构使教育不平等成为完全而持久的教育不平等。对不平等边界的消除企图通过身份模式以根除社会偏见得以实现是表面的,也是天真的,而基于地位模式的参与平等理念则为教育平等的实现带来了曙光。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许研  王有贵  
虽然收入流动性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文章推导了Gini系数在绝对收入流动性矩阵中对应的表达式,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矩阵对不平等程度的作用途径。并利用1998年-2002年的收入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向收入高低两端流动的力量增长较快并在势头上超过了同样增长的向中等收入水平流动的力量,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燕东  姚先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行业收入不平等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分解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所有制、资本投资、技术等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力资本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约为45%,所有制的贡献在20%以上。因此在治理措施上,实施教育均等化,提高教育回报率,开放垄断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推行劳资谈判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行业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雪梅  
教育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不平等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密切关系,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尽管不能拒绝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左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个结果与中国劳动力市场两重属性下工资压缩效应表现较弱有关。上述结论对收入分配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巧生  汪金伟  
一直以来,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程度仅仅受到非常有限的关注。基于人文发展的标准意味着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潜在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人文发展指数(HDI)为标准来分析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人均能耗、人均能源生产、经济活动以及人文发展四种判别标准下的能源消费不平等性。考虑了一个从1998-2007年包含不同人文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大样本,其人文发展水平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来表示。研究发现,在本文选择的时间段内,世界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是在逐渐下降的,全球化和一些发达国家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求川  
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等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等。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等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等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等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赵乃宝  孙永智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三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为基础,从收入分布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家庭;(2)尽管都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低收入家庭受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远大于高收入家庭,并且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会显著提高家庭储蓄率;(3)收入差距扩大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时,家庭总储蓄率会随之升高;(4)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家庭。这些实证结果不仅与异质性家庭跨期储蓄模型的推论相一致,也为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缩少收入差距不仅是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可行政策,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于收入不平等对目标性消费的强化效应,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消费习惯越强,经济中的总储蓄率就越高。结论一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在平均意义上高于城镇居民。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二也得到很好的验证,并且实证结果对各种收入不平等指标和居民储蓄率指标、不同样本数据集和计量估计方法均具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芸  
本文通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6)的数据,从不同行业从业者自我分配公平感及其对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归因认知两个层面探讨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合法性问题。研究表明:不同行业从业者对收入合理性判断的真正差异源于对行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的"局部比较"产生的不公平感;另一方面,行业从业者对收入不平等的认知表现出市场转型期的"双重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志利  高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不平等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对1978—2017年、1978—2000年和2001—2017年三个时期中国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国资本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量化分析了经济增长、教育发展和经济开放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时期中国资本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教育发展和经济开放度都显著地扩大了收入不平等,而经济增长显著地缩小了收入不平等。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和缩小收入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广华  
本文从实证研究需要的角度,较为完整地叙述了收入分配的度量及其分解,包括常用不平等指数的构建和计算,随机占优分析,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虽然没有对应用性文献进行综述,但简要讨论了研究我国不平等时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