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72)
2023(19020)
2022(15955)
2021(15002)
2020(12469)
2019(28659)
2018(28039)
2017(53234)
2016(29094)
2015(32698)
2014(32458)
2013(31967)
2012(29491)
2011(26588)
2010(26664)
2009(24668)
2008(24271)
2007(21684)
2006(18918)
2005(16540)
作者
(84477)
(71160)
(70524)
(67404)
(44784)
(34270)
(32087)
(27852)
(26793)
(25197)
(24287)
(23555)
(22343)
(22304)
(22097)
(21895)
(21714)
(20853)
(20419)
(20222)
(17778)
(17404)
(17336)
(16235)
(16218)
(15838)
(15607)
(15604)
(14394)
(14328)
学科
(120459)
经济(120331)
(83011)
管理(78916)
(59768)
企业(59768)
方法(53025)
(52665)
数学(47791)
数学方法(47206)
农业(34677)
中国(33736)
(32431)
业经(29074)
(25015)
贸易(25007)
(24443)
(23811)
(23118)
地方(22717)
(19202)
银行(19144)
(18463)
财务(18404)
财务管理(18365)
(18291)
(18248)
(17708)
金融(17705)
技术(17506)
机构
学院(415981)
大学(412174)
(176213)
经济(172911)
管理(158083)
研究(142919)
理学(137416)
理学院(135876)
管理学(133452)
管理学院(132689)
中国(109602)
科学(88161)
(87636)
(85362)
(78961)
(72692)
农业(68273)
业大(67749)
中心(66829)
研究所(66331)
财经(62943)
(61488)
(57536)
经济学(54283)
(53315)
北京(53123)
师范(52697)
(50537)
经济学院(49230)
(48173)
基金
项目(282390)
科学(222542)
基金(206728)
研究(202583)
(182328)
国家(180775)
科学基金(154181)
社会(130765)
社会科(123791)
社会科学(123756)
(110293)
基金项目(108803)
自然(100253)
自然科(98010)
自然科学(97976)
自然科学基金(96274)
(93151)
教育(92901)
资助(84449)
编号(80625)
成果(64907)
重点(63883)
(63172)
(61349)
(58891)
课题(55971)
创新(55037)
国家社会(54827)
科研(54775)
教育部(53699)
期刊
(191332)
经济(191332)
研究(118157)
(86342)
中国(79959)
学报(70300)
科学(63621)
(60053)
农业(58542)
管理(53981)
大学(53267)
学学(50773)
教育(40772)
(40697)
金融(40697)
业经(35487)
技术(34110)
经济研究(30721)
财经(30655)
(29412)
(26410)
问题(26197)
(22387)
(21367)
世界(20850)
技术经济(20064)
统计(19938)
科技(18768)
国际(18390)
业大(18376)
共检索到609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炳序  叶春辉  陈伟玮  朱浩天  
撤点并校的初衷是通过整合学校布局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入学难度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少有文献关注撤点并校的长期效应,本文使用包含2000户农户的2005—2019年五期面板数据研究撤点并校对农村学生成年后收入的影响。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政策净效应并解决不同样本村撤点并校发生时间不同的问题。结果表明,控制了个人特征变量、父代特征变量和地区特征后,撤点并校会对受影响学生成年后的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撤点并校阻碍了农村学生的长期发展。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撤点并校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影响来自于通勤距离增加对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阻碍;对结果的异质性分析则表明,女性、来自欠发达乡镇和低收入家庭的个体受到的消极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耀波  赵欣欣  
基于农户视角,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进程中农户的认可度对该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行调研。选取陕西、宁夏和青海14个县共3 731位学生家长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县级政策因素、空间变量以及教育成本4个维度解释农户对撤点并校认可度的影响因素,识别撤点并校进程中农户认可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与政策认可度呈正相关;征求过意见的农户更加赞成学校合并;同时学生教育成本和家校距离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农户对撤并政策的认可度。因此,考虑西部地区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收入水平较低和距离过远的西部山区村最好能够恢复并保留村小和教学点,未来的学校布局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丹  吴宏超  Bruno Parolin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珂  杜育红  
文章使用"西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比两水平增值模型和OLS估计结果发现,学校布局调整整体上对小学生成绩具有负向影响,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尤为显著。学校办学条件、生均寄宿面积、学校满意度对学生成绩有正向影响,寄宿生的成绩略低于非寄宿生,家校距离、家庭经济负担、学校配套设施不健全、学校心理疏导缺失等因素对学生成绩产生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对学生成绩的正向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布局调整过程中,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应当做好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保障相关财政投入,加强监督,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基于2010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检验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有“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无“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相较“父亲缺位”,“母亲缺位”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结构会通过成年后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存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中低收入群体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家庭结构不仅影响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关系着成年后经济地位和社会表现。因此,在关注家庭结构给农村儿童短期影响的同时,其长期影响也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张敬霞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线数据和2018年追访数据,研究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童年时期父亲外出务工会提高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第二,童年时期母亲外出务工整体上并未对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女孩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第三,父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顺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严谨性和外向性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要重点关注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同时要关注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平  张庆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生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难题。我国出台的重点高校对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政策是一种旨在保障农村学生权益的补偿性优惠政策。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罗尔斯提出的补偿原则对于分析我国重点高校对农村学生的单招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屏  赵汝英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动因在于政府逐渐意识到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小规模学校在学生成绩、经济效益等方面比大规模学校表现更好。当前我国正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美国小规模学校的政策演变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琴  刘亚欣  肖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义  
农村学校可归属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国家教育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萎缩现象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客观条件下的非均衡发展与主观政策下的非均衡发展所共同导致的。从政策安排的过程及运行实践看,农村学校的发展需要政策干预和保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可行性的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解围,才能均衡城乡学校的发展,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羽  刘钟钦  
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补贴进行了分析。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财政补贴方式包括对学校间接财政补贴和对学生直接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增加了农业技术人才储备和改善了学生、学校福利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甫  王雷  
近2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如此成就,不可否定财政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前10年和后10年的经济环境不同,财政政策的效应必然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分别选择1991至2000年和2001至2010年这两个阶段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模型进行脉冲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脉冲反应分析发现,在这两个阶段,我国政府支出增加都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然而1991至2000年阶段的税收对居民消费的效应要小于2001至2010年阶段的效应。方差分解分析比较发现,从财政视角来看,从1991-2000年时期到2001-2010年时期,关于对GDP的贡献大小,供给冲击的贡献由第一位变为第二位,而税收冲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曾文婧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小学和初中先后达到学校数量的峰值,但到2012年,小学减少了85%,初中减少了90%。过度的农村中小学撤并导致大量农村学校急剧消失,引发农村社会的多层面社会问题。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与学校疏离感增加,社区居民交流频率降低,文化正向引导功能减弱;从家庭层面看,现实的家庭完整性受到影响,晚辈主导文化的反哺影响式微,家长关爱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家庭认知不良,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新学校适应融入困难。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后这些层面所承受的社会代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撤并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特奇  王梁  张宇超  廖聪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加了学校规模约束,构建了学校布局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延庆区小学布局为例,采用分支界定算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施学校规模标准化对学校优化选址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模型中加入学校规模约束后,有65.22%的学校位置发生了改变,呈更加分散型布局;但在乡镇尺度下考察,学校的空间格局则基本未发生变化;学校规模标准化带来的距离增长较小,平均每个学生上学距离仅增长了135 m。并根据结果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学校布局优化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莹  欧阳曦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绿色债券政策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基于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的面板样本数据,以绿色债券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绿色债券政策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通过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绿色债券政策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科技创新均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则产生约束作用,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生态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为此,应加大绿色债券政策创新,稳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户的生态收益,持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