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6)
2023(6421)
2022(5155)
2021(5020)
2020(4093)
2019(9490)
2018(9177)
2017(16655)
2016(8956)
2015(10297)
2014(10033)
2013(10055)
2012(9742)
2011(8908)
2010(8794)
2009(8017)
2008(8049)
2007(7205)
2006(6379)
2005(5594)
作者
(24626)
(20720)
(20349)
(19665)
(12924)
(9661)
(9155)
(7962)
(7942)
(7270)
(7248)
(6845)
(6711)
(6674)
(6589)
(6434)
(6082)
(6080)
(5819)
(5592)
(5297)
(5006)
(4984)
(4706)
(4701)
(4657)
(4598)
(4333)
(4185)
(4110)
学科
(39931)
经济(39896)
管理(21947)
(18156)
中国(16275)
方法(15633)
数学(14111)
数学方法(14051)
(13268)
企业(13268)
(11148)
(10153)
贸易(10143)
(10008)
(8642)
(7860)
业经(7805)
地方(7273)
农业(7089)
(6873)
金融(6872)
(6867)
银行(6857)
(6713)
(6567)
环境(6543)
关系(6443)
(6072)
(5872)
(5672)
机构
大学(126717)
学院(123370)
(61480)
经济(60547)
研究(52671)
管理(43430)
中国(42049)
理学(36293)
理学院(35849)
管理学(35467)
管理学院(35234)
(28823)
科学(27972)
(27175)
(26240)
研究所(23769)
中心(22966)
财经(21184)
经济学(20781)
(19800)
北京(19365)
(19319)
(19063)
经济学院(18691)
(17429)
(16860)
师范(16742)
科学院(16322)
财经大学(16068)
业大(15142)
基金
项目(80704)
科学(64116)
研究(62127)
基金(60290)
(53569)
国家(53176)
科学基金(44143)
社会(41464)
社会科(39296)
社会科学(39289)
基金项目(30529)
教育(28409)
(26770)
自然(25858)
自然科(25246)
自然科学(25232)
资助(25105)
自然科学基金(24843)
(24712)
编号(23460)
(20402)
成果(20284)
中国(20183)
重点(19161)
国家社会(18775)
(18335)
教育部(17665)
课题(17392)
(16598)
(16130)
期刊
(68997)
经济(68997)
研究(43791)
中国(31239)
(19796)
(18471)
管理(17846)
学报(17711)
科学(17488)
教育(16968)
大学(14039)
(13403)
金融(13403)
农业(13296)
学学(12696)
经济研究(11976)
财经(11174)
技术(10607)
(10498)
世界(10477)
国际(10341)
(9876)
问题(9152)
(8603)
业经(8013)
图书(6686)
(6198)
论坛(6198)
技术经济(5937)
资源(5594)
共检索到203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胜文  
基础设施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成本高昂,并滞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多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仅赢得了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好评。中国政府今年7月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做出承诺,将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援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玮冰  武晋  
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一直受国际社会质疑,本文总结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影响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质量与数量2个维度16个指标在内的基础设施变量,并运用39个非洲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这一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资源、开放程度和人口等因素后,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与直接投资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受援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援助尚不能显著提高受援国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卢冬艳  
非洲共有40%的人口生活在内陆国家, 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在同非洲的发展合作中就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1年,中国在非洲的884个全套(交钥匙)工程中有500个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同非洲的发展合作的力度,逐渐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一、非洲基础设施的现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郑燕霞  
非洲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非洲各国已积极开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改善其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将大力推动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提出中国和非洲共同打造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网络,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非洲区域网络,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郝睿  蒲大可  许蔓  
非洲正在崛起中进入发展新阶段,对工业化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诉求十分强烈,近年来广泛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PPP(公私协作)模式已成为私营部门投资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方式。参与和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非经贸合作的重点与优先领域,也是我国的优势与强项。未来对非基础设施合作亟待从援助和工程承包为主向直接投资引领进行转型升级,应加强PPP模式的研究、推广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国企业广泛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余应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致力于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视非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诉求。中国与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深知基础设施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在对外援助中,中国一直将基础设施放在重要的地位,不仅援建了许多道路、桥梁、水利工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锐  
尽管非洲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大陆,但非洲大陆资源丰饶,各国脱贫呼声渐高,多数国家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振兴经济的优先发展方向。因此,非洲的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庞大潜力,非洲各国每年都有大量桥梁、道路、市政设施、房屋以及产业项目建设需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建梅  单磊  
本文基于AidData数据库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非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基础设施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援助能够显著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中国对非援助额每增加1%,受援国人均GDP将增加0.02%。基础设施在中国对非援助中对促进受援国经济增长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16.20%,即中国对非援助促进受援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有16.20%是通过完善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实现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滞后两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基础设施中介效应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作用显著,而在北非地区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锐  
2012年11月6—7日,商务部与世界银行共同在北京举办"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研讨会"。来自19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介绍了本国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愿景,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外交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英国私人基础设施发展集团、法国发展署、南非发展银行等中外代表也应邀发表演讲。近年来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冰  
本文将中国对非洲援助模式界定为"发展引导型援助模式",认为它是一种通过"援助+合作"的平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受援国实现自主发展,并最终实现受援国与援助国共同发展的援助模式。在援助理念上,坚持"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在援助方式上,强调"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在援助目的上,致力于"以援助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以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总之,中国对非援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特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郢,姜源深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较早地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煤炭、电力等为主要部门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奠定了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面对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合作发展的趋势,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尽快克服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是当前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文芳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援助国家,对非洲开展农业援助是其对外援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美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对非农业援助的形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经验。中国作为国际农业援助体系的新兴力量,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建构法制化、透明度、公开化及多变化的农业援非机制,提升农业援助的实际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莱斯特·C·梭罗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莱斯特·C·梭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关于建立和发展互补性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找到“双赢”的经济体制和激励机制。与此相反的结果,是“双输”。这一点从珠江三角洲可以看出。在那里,有五个新完工或正在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许志成  张宇  
本文研究了中国援助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项目与卫星夜晚灯光等数据匹配,转化为0.5经度×0.5纬度的栅格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发现中国援助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对非洲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积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援助显著促进当地的政治稳定、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援助并非依靠自然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受制于受援国政治环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玲明  
我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中,农业援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向非洲提供农业援助始于60年代初,在六七十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至今,我国对非洲的农援项目达80多个,占我国对外农援项目总数的一半。农业问题是第三世界的普遍问题,而粮食问题在非洲国家尤为突出,因此,我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中历来把解决吃饭问题放在首位,先后为坦桑尼亚、马里、毛里塔尼亚、乌干达、索马里、塞拉里昂等9个非洲国家建成了15座农场,其中大部分是经营粮食生产的稻谷农场,个别是甘蔗、茶叶农场,以缓解受援国供应紧缺的食糖、茶叶等商品。其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