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9)
- 2023(9428)
- 2022(7648)
- 2021(6964)
- 2020(5534)
- 2019(12577)
- 2018(12325)
- 2017(23068)
- 2016(12028)
- 2015(13875)
- 2014(13585)
- 2013(13684)
- 2012(13348)
- 2011(12543)
- 2010(12569)
- 2009(11884)
- 2008(11754)
- 2007(10562)
- 2006(9808)
- 2005(9181)
- 学科
- 济(79239)
- 经济(79179)
- 管理(34332)
- 业(27535)
- 方法(26269)
- 数学(23514)
- 数学方法(23309)
- 企(21556)
- 企业(21556)
- 中国(20964)
- 地方(18800)
- 贸(14414)
- 农(14408)
- 贸易(14406)
- 易(14039)
- 学(13662)
- 地方经济(13420)
- 业经(13328)
- 环境(12766)
- 制(11886)
- 财(11588)
- 融(10843)
- 金融(10843)
- 银(10252)
- 银行(10243)
- 行(10015)
- 发(9927)
- 体(9574)
- 农业(9420)
- 关系(9118)
- 机构
- 大学(190318)
- 学院(186813)
- 济(97047)
- 经济(95557)
- 研究(73830)
- 管理(66887)
- 中国(57715)
- 理学(56575)
- 理学院(55922)
- 管理学(55114)
- 管理学院(54774)
- 财(41415)
- 京(40798)
- 科学(40324)
- 所(37048)
- 研究所(33355)
- 经济学(32929)
- 财经(32579)
- 中心(31793)
- 经(29751)
- 经济学院(29395)
- 江(26976)
- 北京(26789)
- 农(26591)
- 院(26072)
- 财经大学(24037)
- 范(23774)
- 师范(23579)
- 业大(22684)
- 科学院(22615)
- 基金
- 项目(117072)
- 科学(93454)
- 基金(88498)
- 研究(85953)
- 家(77005)
- 国家(76474)
- 科学基金(65174)
- 社会(60149)
- 社会科(57283)
- 社会科学(57269)
- 基金项目(44827)
- 省(41513)
- 自然(38391)
- 教育(37827)
- 自然科(37547)
- 自然科学(37537)
- 资助(37301)
- 自然科学基金(36887)
- 划(35512)
- 编号(30904)
- 部(27419)
- 发(27264)
- 国家社会(27196)
- 重点(26491)
- 成果(25943)
- 中国(25542)
- 教育部(24065)
- 创(23739)
- 发展(23181)
- 展(22875)
- 期刊
- 济(114816)
- 经济(114816)
- 研究(64870)
- 中国(40296)
- 财(30149)
- 管理(28051)
- 学报(27122)
- 科学(26452)
- 农(25112)
- 大学(21365)
- 经济研究(20600)
- 学学(20207)
- 融(19345)
- 金融(19345)
- 财经(17961)
- 农业(17314)
- 技术(16035)
- 经(15823)
- 教育(15582)
- 贸(15404)
- 问题(15134)
- 国际(14470)
- 业经(14072)
- 世界(13695)
- 技术经济(11530)
- 统计(10974)
- 业(9925)
- 策(9413)
- 经济问题(9106)
- 经济管理(8508)
共检索到30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洛忠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要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科学分工基础上的有机协作。西方国家"协同政府"模式的提出对我国构建推进绿色经济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协同政府"的内涵及对我国推进绿色经济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晨虹
城管跨部门协同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其内在的促进机制,具体包括领导机制、管理控制机制、相互调适机制、信任机制。当前,我国城管跨部门协同的促进机制虽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为完善城管跨部门协同的促进机制,应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城管跨部门协同的制度程序,打造城管跨部门协同的网络组织,加强城市政府跨部门协同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
跨部门协同 促进机制 城市管理 城管执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张宇
<正>核心提示为解决自然资源调查数据成果交叉甚至冲突的问题,国家着力构建“六统一”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本文立足于协同治理的视角,从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了跨部门协同面临的现实障碍,并从共享、信任、社会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静田 付晓东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建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议题,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内容,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我国"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成功地将相关理念和经验推向国际社会。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从区域内部来看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从互动关系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已实现了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 PVA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从区域内部来看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从互动关系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已实现了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 PVAR模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炜 任星宇 王伟同
小微企业社保缴费存在参保率低、职工参保率低、缴费水平低等问题,损害了社保制度的规范性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本文使用“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作为跨部门信息协同的外生冲击,实证研究了税务部门与社保部门跨部门信息协同对小微企业社保缴费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为跨部门信息协同有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遵从。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协同会导致小微企业社保缴费遵从提升,主要表现在过去监管力度不足的企业上。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税务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渠道影响小微企业社保缴费遵从,从而提升社会保险覆盖率,有利于形成“强征管,低费率”的理想税费制度。
关键词:
信息协同 小微企业社保遵从 金税三期工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马晓钰 葛纯宝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人口或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忽视了对两者相互协同作用的影响。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并评价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分布演化,据此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考察人口—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现“先降后升、波动变化”趋势,并从“点状星”“低位连片”向“分散化”和“大面积集聚”格局转变,其中东部地区城市集聚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BMA法能克服单一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样本损失产生的估计偏差。人口—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该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理距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专业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强于多样化协同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马晓钰 葛纯宝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人口或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忽视了对两者相互协同作用的影响。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并评价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分布演化,据此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考察人口—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现“先降后升、波动变化”趋势,并从“点状星”“低位连片”向“分散化”和“大面积集聚”格局转变,其中东部地区城市集聚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BMA法能克服单一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样本损失产生的估计偏差。人口—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该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理距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专业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强于多样化协同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围绕长江经济带设想、建设与发展,我国学者进行了持续研究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聚焦于体制机制、生态补偿、流域法治建设、国外借鉴等领域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生态环保协调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前沿,梳理总结2016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建设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同 生态共同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小梅 喻宣瑞
绿色税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厘清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对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本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绿色环保当量税额、污染气体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各污染物的绿色环保当量税额、各地区GDP以及污染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线性相关模型逐一量化各参数的空间线性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绿色环保当量税额的差异较大。说明我国现有的绿色税收体系不能较好满足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2)通过空间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除一般性粉尘当量税额与环境、经济的线性关系较高外,其余参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3~0.5之间,尤其是二氧化硫环保当量税额与二者的线性关系最低;(3)各地区GDP与污染气体排放量的相关性较高,且相关系数每年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于能源行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