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2)
2023(9170)
2022(7856)
2021(7486)
2020(6480)
2019(15184)
2018(14825)
2017(28567)
2016(15571)
2015(17797)
2014(17874)
2013(18136)
2012(17238)
2011(15705)
2010(15633)
2009(14601)
2008(14787)
2007(13172)
2006(11109)
2005(10227)
作者
(46461)
(39163)
(39006)
(37478)
(24960)
(18899)
(17886)
(15297)
(14643)
(13809)
(13501)
(12982)
(12605)
(12459)
(12398)
(12190)
(12000)
(11527)
(11289)
(11146)
(9679)
(9670)
(9519)
(8839)
(8813)
(8763)
(8717)
(8507)
(7982)
(7926)
学科
(69959)
经济(69898)
(40272)
管理(40217)
方法(34826)
数学(31542)
数学方法(31304)
(31001)
企业(31001)
中国(20444)
(18173)
(17248)
(16533)
贸易(16528)
(16193)
(14644)
(13274)
业经(12275)
农业(11727)
(11589)
银行(11566)
(11097)
(10946)
金融(10943)
地方(10938)
(10408)
财务(10389)
财务管理(10361)
(9927)
企业财务(9858)
机构
大学(235276)
学院(230884)
(104866)
经济(103024)
研究(85637)
管理(85180)
理学(73616)
理学院(72714)
管理学(71570)
管理学院(71121)
中国(65445)
科学(51559)
(50201)
(46209)
(44545)
(42911)
研究所(40809)
中心(38384)
财经(37547)
业大(35054)
经济学(34528)
(34389)
农业(34249)
(32618)
北京(32085)
经济学院(31326)
(29975)
(29627)
师范(29326)
财经大学(28137)
基金
项目(153246)
科学(120630)
基金(114411)
研究(108910)
(101398)
国家(100662)
科学基金(84434)
社会(71050)
社会科(67485)
社会科学(67466)
基金项目(59740)
(56083)
自然(54162)
自然科(52943)
自然科学(52923)
自然科学基金(52051)
教育(49870)
(49056)
资助(47968)
编号(41700)
(36168)
重点(35263)
成果(34662)
(33104)
(31374)
国家社会(30945)
教育部(30789)
中国(30238)
科研(30087)
创新(29580)
期刊
(108203)
经济(108203)
研究(69009)
中国(43118)
学报(40018)
(38343)
科学(35999)
(35654)
大学(29607)
管理(28972)
学学(28004)
农业(26044)
(21510)
金融(21510)
教育(20120)
财经(19421)
经济研究(19278)
技术(17785)
(16804)
问题(15263)
业经(15261)
(15212)
(15140)
国际(13001)
世界(12947)
技术经济(12005)
统计(11563)
(11511)
理论(10457)
(10011)
共检索到33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海英  姜长云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日益升级,围绕大豆能否摆脱对美国进口依赖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基于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强劲增长的事实,探究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途径,发现短期内可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仅有乌克兰、加拿大和俄罗斯,拓展国外大豆进口来源需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增加国内大豆产量进而取代自美国大豆进口的难度很大。长期来看,潜在国扩大大豆种植的土地充足,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拓展大豆进口的运输条件通畅,但受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研究大豆贸易潜力、扩大海外农业投资、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查婷俊  
通过对1978—1995年以及1996—2010年这两个阶段的影响大豆价格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在中国放开大豆市场之前,国际因素对中国大豆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国内的产量、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则起着较大作用,自中国开放大豆市场之后,国内大豆价格除了受到国内产量的直接影响外,更多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的结论,认为我国取得大豆定价权是可能的,并据此找到我国取得大豆定价权的突破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张姝  吴国松  
文章从进口来源的角度对中国大豆进口数量波动进行了分解,发现美国来源的进口数量的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巴西最小,且不同来源进口波动方向往往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波动程度。利用2001-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的月度数据,对进口数量来源地布局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场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提高有效抑制了中国大豆进口数量的波动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简单的来源多样化并不一定能够有效降低进口波动性。如果新兴进口来源国的出口时间与传统进口来源国相同,或者出口时间与进口来源国相反但对中国的出口量远远高于传统进口来源国,则进口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天祥  李圣洁  蒋昕臻  
随着国内乳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苜蓿草进口量增幅显著,但是进口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俄乌冲突持续、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提高进口来源多元化水平对于稳定中国苜蓿草供应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基于1996—2020年全球苜蓿草贸易数据,构建了全球苜蓿草贸易网络,从总体、区域和国别三个层面刻画了全球苜蓿草贸易格局的动态演变,并探讨了这种演变对中国苜蓿草进口多元化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苜蓿草贸易较为分散,呈现出明显的组团趋势,核心贸易国比较固定,主要出口国的中介中心度下降、中心性上升。增加中国苜蓿草进口贸易的多元化水平,一方面可以扩大与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阿根廷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现有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开拓与法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波兰、埃及、智利、奥地利、匈牙利和新西兰等潜在合作国家的贸易市场。总体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扩大苜蓿草进口是可行的,但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应高度关注和管控进口贸易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李鹤  
本研究以大豆为例估算了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大豆宏观经济损失及种植大豆的农民福利影响 ,探讨了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农业经济方面的农产品进出口、国内农产品供需关系、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农民福利方面的农产品收入和农业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 1 % ,以 2 0 0 2年数据为基础估算大豆净进口量理论上增加 1 2 0 8.48万吨 ,理论上会导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压缩 95 75 .93万亩 ,所致宏观层面大豆净产值损失理论估计达1 .95亿美元 ;农民福利方面 ,会使 31 1 5万种植大豆的农民面临改变生计的风险 ,理论上每个种植大豆的农民大豆收入将减少 38.0 0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寨  胡佳璇  邢丽玮  沈辰  迟亮  张晶  刘继芳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关注焦点。为研究不同大豆市场价格传导的差异,选取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大豆市场2014年1月—2021年5月的日度价格数据,采用小波模型与Copula函数对中国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关联程度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其中与巴西关联性最为显著;尾部价格联动效应存在差异,价格波动超过1个月,与阿根廷、美国分别对价格下降、上涨更敏感;中国与巴西、美国大豆市场价格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不同国家正/负向传导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国内油料生产,丰富进口来源,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旭芸   贺梅英  
【目的】探究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逻辑关系,对于科学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内大豆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利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1)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大豆进口价格,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不同进口比重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从进口占比高的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而对来自进口占比低的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3)不同的粮食价格波动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在2007—2013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在2014—2021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平缓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结论】要继续完善进口多元化战略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同时应关注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不同国别和时期中的差异化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谷强平  周静  杜吉到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已占大豆消费量的85%,是大豆产量的5.6倍。为了分析大豆进口对国内大豆生产及福利的影响,选取1993-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大豆进口的Armington弹性及福利波动值。大豆Armington弹性短期值和长期值分别是1.72和4.5,说明短期内,大豆进口不会对国内大豆生产产生巨大冲击,进口福利的波动式减少主要受大豆价格上涨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大豆进口对国产大豆的替代程度高,对国内大豆生产和福利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东梅  姜绍政  
我国大豆需求量几乎年年增长,但需求量的增长并没有促使我国本土大豆生产量的提升,相反,大豆进口量却出现激增。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大豆进口量已达到国内产量的3倍之多。本文利用Armington模型估计了1993至2011年我国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替代弹性,并计算了由于进口价格变化、关税变动等因素导致的中国大豆进口的福利波动。从短期看,大豆进口引起的福利波动可能更多的是因"大国效应"导致的进口价格上升;从长期来看,因为替代弹性大,这可能会直接导致进口大豆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导致更多的福利损失。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非转基因大豆的比较优势,加大对本国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生产及加工的扶持,积极争取在大豆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燕芳  
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一直以来在中美贸易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一直受到配额、特保措施、反倾销的限制,但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美国通过修改法律决定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入手,从其他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启动反补贴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乐夫  
处在世界经济秩序外围地位的中国,有着制度刚性较小所带来的经济可朔性,有着尚待成熟的经济体系所带来的产品结构易调整性,其为中国降低能耗留出了巨大空间,为中国节约资源提供了巨大潜力,从而为中国成功实现其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型的转变并最终改善其地位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