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5)
2023(5883)
2022(4966)
2021(4817)
2020(4017)
2019(9270)
2018(8913)
2017(16124)
2016(9006)
2015(10388)
2014(10048)
2013(10278)
2012(9728)
2011(9028)
2010(8780)
2009(8181)
2008(7961)
2007(6733)
2006(5889)
2005(5326)
作者
(28686)
(24220)
(24107)
(22902)
(15195)
(12024)
(10771)
(9888)
(9304)
(8702)
(8511)
(8147)
(7858)
(7849)
(7831)
(7441)
(7207)
(7068)
(6985)
(6914)
(6179)
(6165)
(6031)
(5508)
(5465)
(5461)
(5408)
(5251)
(5248)
(5026)
学科
(41022)
经济(40988)
方法(19639)
管理(19113)
数学(18312)
数学方法(18156)
(17709)
中国(13908)
(12686)
企业(12686)
(9962)
(9628)
贸易(9621)
(9448)
(9445)
(7476)
环境(6644)
农业(6465)
(6433)
业经(6347)
地方(6312)
(5823)
(5744)
关系(5694)
(5478)
银行(5460)
(5340)
(5309)
(5166)
金融(5163)
机构
大学(135996)
学院(132084)
(60777)
经济(59867)
研究(57333)
管理(45970)
中国(42603)
理学(39663)
理学院(39128)
管理学(38467)
管理学院(38252)
科学(36919)
(31133)
(30941)
(30929)
研究所(29072)
农业(24887)
(24135)
中心(23907)
业大(23867)
(20666)
经济学(20185)
财经(19916)
北京(19904)
科学院(19316)
(18492)
经济学院(18195)
(17954)
(16990)
师范(16773)
基金
项目(94868)
科学(73857)
基金(71151)
(65874)
国家(65460)
研究(63056)
科学基金(53374)
社会(41783)
社会科(39762)
社会科学(39752)
基金项目(36740)
自然(35080)
自然科(34283)
自然科学(34265)
(34255)
自然科学基金(33643)
(30483)
资助(30196)
教育(27919)
重点(22431)
(22256)
编号(21605)
(20914)
中国(20716)
国家社会(19149)
计划(19098)
(18842)
科研(18811)
教育部(18195)
创新(18056)
期刊
(61056)
经济(61056)
研究(38978)
学报(28761)
中国(28519)
(27177)
科学(25984)
大学(20487)
学学(19622)
农业(19199)
(16857)
管理(15575)
(12249)
经济研究(11177)
财经(10102)
技术(9797)
教育(9632)
(9411)
金融(9411)
(9295)
世界(9051)
(8935)
问题(8429)
国际(8349)
资源(8030)
业大(7760)
统计(7366)
(7115)
业经(7073)
技术经济(6811)
共检索到19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小杰  马峙英  王省芬  张桂寅  李喜焕  
采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年代培育的54个抗枯、黄萎病陆地棉品种(系)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22对SSR引物和20个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46个多态性标记,每个品种平均8.26个。采用SPSS11.5软件计算欧氏距离,中国抗病品种间欧氏距离分布在5.568~11.790之间,平均值为8.906;单一品种欧氏距离平均值为8.530~10.011,高于欧氏距离总平均值的品种共10个,占品种总数的18.52%;85.55%的品种欧氏距离值分布于7.000~10.000之间,表明中国供试抗病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作为比较对照的4个国外品种间欧氏距离变化在9.05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刘西钊  
对陆地棉栽培种与四个陆地棉半野生种族系杂交的F_2—F_4的抗枯、黄萎病特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四个组合后代抗黄萎性较强,病指在11.5%以下;鄂沙28×莫尔利棉和尖斑棉两个组合后代与对照86—1比较,抗枯萎性最强,鄂沙28×墨西哥棉和阔叶棉组合后代抗枯萎性较差,说明四个半野生种族系具有较强的抗萎性因子存在。对陆地棉与半野生种族系杂交低世代进行连续抗病筛选,抗病效果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银华  孙君灵  周忠丽  潘兆娥  何守朴  庞保印  王立如  杜雄明  
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病害之一,鉴定筛选抗性种质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通过318份国内外陆地棉材料的黄萎病鉴定,筛选到5份抗黄萎病材料,144份耐黄萎病材料。国外材料的黄萎病抗性由于国内材料,黄河流棉区的材料黄萎病抗性优于其他棉区。黄萎病病情指数与棉花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存在负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素君  唐丽媛  李兴河  王海涛  刘存敬  张香云  张建宏  
通过关联分析挖掘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检测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益参考。选用在棉花基因组上均匀分布多态性较好的237个SSR标记对214份陆地棉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扫描,并使用Power Marker v3. 25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 2. 2分析群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3年黄萎病抗性鉴定数据,采用Tassel 2. 1中的GLM(Q)方法挖掘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QTLs。结果表明,不同陆地棉材料黄萎病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237个标记共检测到280个多态性位点,共计695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2~6个,平均等位变异数2. 479 0;按照基因型数据可将该群体划分为2个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在不同年份中发掘与黄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根源  汪若海  闫文斌  王浩  马文龙  
在对棉叶螨抗性性状(受害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中,经配合力分析和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抗性表现的影响均显著。相对来说,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基因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显性基因多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受害级性状的减效基因,隐性基因是增效基因。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N~2=88.2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明镜  张献龙  刘金兰  孙济中  
对经γ-射线诱变并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滤液筛选获得的M110101010、M22010和M21010153个抗性细胞系及“珂字201”对照细胞系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培养滤液处理的7d内,抗性细胞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为先低于后高于对照细胞系。3个抗性细胞系的单宁含量高于对照,棉酚含量低于对照。对M110101010的测定表明,苏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的游离含量增加,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游离含量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子曜  李秀青  代培红  雷建峰  柳建飞  赵燚  邓嘉辉  刘超  刘晓东  李月  
探究陆地棉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在棉花黄萎病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挖掘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通过转录组筛选,克隆获得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该基因的理化性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hP450-94C1在黄萎病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初步探究其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一个陆地棉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503bp,编码一个含500个氨基酸的酸性、亲水性、不稳定的跨膜蛋白,分子式为C_(2597)H_(4025)N_(691)O_(725)S_(22),相对分子质量为57.23ku,定位于内质网膜,含有一个P450结构域;有86.45%的概率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24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该基因响应黄萎病菌侵染,抑制其表达后植株对黄萎病菌的敏感性增强;初步证明GhP450-94C1是棉花黄萎病抗性反应的一个正向调控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张天真  蒯本科  郭小平  王谥  
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d)抗性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有争议。本试验应用了11个经过鉴定的抗、感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系,采用单苗系和混合菌系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病菌毒素接种的方法,对各组合不同世代(P1、P2、F1、F2、F3、BC1、BC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试验分1983~1985,1986~1988,1989~1991三轮连续进行,每轮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得试验结果相互吻合,并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问题的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定国  聂以春  张献龙  
以抗虫陆地棉 119- 1和GK - 2分别与棕色棉 2号杂交组合的P1、P2 、F1、B1、B2 和F2 6个家系为材料 ,借助色差计分析仪 ,对棕色纤维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这 2个组合中 ,棕色纤维色泽性状受 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色泽值的大小与纤维品质性状密切相关 ,色差值越大 ,纤维品质越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耿军义  李之树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俊兰  
主要对陆地棉钴60 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新  朱协飞  闵留芳  张天真  
对 7个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聚合育种和表型选择群体内的RAPD和SSR分子标记多态位点数及其比例 ,遗传离散度与杂合度 ,基因型种类数 ,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两轮选择后 ,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损失 ,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 90 %以上。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也相类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承哲   贾培   武盼   唐叶   石琳芳   陈爱民   彭清忠   吴家和  
鉴定陆地棉SKS基因家族成员,解析其演化规律,为棉花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候选基因。基于已公布的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4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陆地棉SK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共线性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GhSKS13的表达模式,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初步探究陆地棉SKS13在棉花抵御大丽轮枝菌过程中的功能。共鉴定到48个陆地棉SKS基因,不均匀分布于陆地棉19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分为5个亚组,基因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共线性关系分析显示,陆地棉SKS基因家族受到纯化选择。组织模式表达分析显示,GhSKS13在陆地棉根组织中优势表达,并且受大丽轮枝菌诱导显著上调表达。GhSKS13沉默植株对大丽轮枝菌抗性减弱,同时抑制病程相关基因GhPR1、GhPR2、GhPR3和GhPR5表达。大丽轮枝菌入侵GhSKS13沉默植株,其过氧化氢(H_2O_2)沉积明显低于对照,暗示GhSKS13促进活性氧(ROS)的形成。总之,明确了陆地棉SKS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分布特征和基因结构特征;并阐明了GhSKS13参与棉花对大丽轮枝菌抗性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宝生  师恭曜  王凯辉  刘素恩  赵存鹏  王兆晓  耿军义  华金平  
目的发掘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明确不同黄萎病抗性品种间该基因家族成员的多态性及表达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通过RNA-Seq测序技术,获得黄萎病菌侵染陆地棉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Unigene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针对该家族成员设计特异的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引物,在Applied Biosystems 7500 Real Time PCR System上使用SYBR green PCR试剂盒标记反应产物,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以危害我国黄瓜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运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病圃检测2种方法对43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枯萎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和高感材料20份。其中抗(含中抗)材料占53.5%,感病材料占46.5%。欧洲血缘的抗病(中抗以上)材料占39.5%;华北和日本血缘的抗和中抗材料占13.9%。成株期田间病圃的鉴定结果与苗期接种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6.7%。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表明了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枯萎病抗性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其中欧洲黄瓜抗源较丰富,华北和日本类型的黄瓜枯萎病抗源相对匮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代攀虹  孙君灵  何守朴  王立如  贾银华  潘兆娥  庞保印  杜雄明  王谧  
【目的】分析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利用17个表型性状数据分析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用nei’S 1973法计算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并使用nTSYS-pc 2.20q软件对核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用SaS9.2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然后根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计算出表型性状的最佳值。同时,结合主成分、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分析发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