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5)
- 2023(6124)
- 2022(5114)
- 2021(4898)
- 2020(4038)
- 2019(9282)
- 2018(8867)
- 2017(16698)
- 2016(8641)
- 2015(9665)
- 2014(9129)
- 2013(9064)
- 2012(8600)
- 2011(7788)
- 2010(7650)
- 2009(7249)
- 2008(7179)
- 2007(6109)
- 2006(5469)
- 2005(5174)
- 学科
- 济(42705)
- 经济(42673)
- 管理(22362)
- 业(21709)
- 方法(19852)
- 数学(18682)
- 数学方法(18602)
- 企(16771)
- 企业(16771)
- 中国(14372)
- 财(10587)
- 贸(10580)
- 贸易(10574)
- 易(10450)
- 农(9232)
- 制(7208)
- 融(7142)
- 金融(7142)
- 学(7019)
- 银(6973)
- 银行(6967)
- 关系(6856)
- 行(6799)
- 业经(6668)
- 务(6658)
- 财务(6655)
- 财务管理(6649)
- 企业财务(6455)
- 农业(6014)
- 出(5999)
- 机构
- 大学(127623)
- 学院(123904)
- 济(65414)
- 经济(64655)
- 研究(49068)
- 管理(44664)
- 中国(39235)
- 理学(38598)
- 理学院(38193)
- 管理学(37732)
- 管理学院(37502)
- 财(28668)
- 京(27113)
- 科学(25623)
- 所(24150)
- 财经(23476)
- 经济学(22918)
- 研究所(22045)
- 经(21876)
- 经济学院(20794)
- 中心(20683)
- 北京(17969)
- 财经大学(17938)
- 院(17640)
- 农(17084)
- 江(15318)
- 范(14885)
- 科学院(14788)
- 师范(14742)
- 业大(14709)
- 基金
- 项目(81957)
- 科学(66096)
- 基金(64135)
- 研究(59921)
- 家(56437)
- 国家(56064)
- 科学基金(47695)
- 社会(42248)
- 社会科(40290)
- 社会科学(40281)
- 基金项目(32530)
- 自然(29089)
- 自然科(28508)
- 自然科学(28497)
- 自然科学基金(28056)
- 资助(27453)
- 教育(27172)
- 省(26731)
- 划(24078)
- 编号(21477)
- 部(20645)
- 中国(20321)
- 国家社会(19545)
- 重点(18745)
- 教育部(18238)
- 发(17624)
- 成果(17372)
- 创(16748)
- 人文(16735)
- 大学(16416)
共检索到188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煜辉 徐义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迪 莫璇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杠杆率的定义出发,基于资产收益率的视角,解释宏微观杠杆率背离问题。研究发现:(1)非金融企业整体宏微观杠杆率背离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行业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工业企业、各行业的国有企业贡献最大;(2)非金融企业整体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程度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资产收益率持续降低,工业企业、各行业国有企业在背离问题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贡献程度正逐年上升;(3)建筑业中,私营企业背离程度加剧且贡献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志恒 王亚亭 王莹
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明显不同的是,中国股市近两年来迭创新低,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背离已成为某些人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真实性的理由。通过从股市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指数设计的缺陷、上市公司的结构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政策的多变性、国有股减持和高价增发给市场造成的冲击等方面,来分析这种背离现象的真正原因,通过经济因素和政策的因素的分析,认为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背离更多是由于中国股市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
关键词:
中国股市 宏观经济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去年以来,杭州GDP增幅重回两位数增长区间,宏观数据在同类城市中表现抢眼,经济运行呈现出V形反转走势。与此同时,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微观感受寒意阵阵,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出现背离。本文主要剖析杭州经济运行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缘何背离,探讨这种背离是否具有持续性,并提出在宏观经济V形反转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哪些问题。
关键词:
杭州经济 宏观数据 微观感受 背离之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舒方 陈琳 廖鸿志
一、传统的微观经济系统模型 从传统的经济理论角度看,微观经济系统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系统,它只含有两个要素,即消费者和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进行交换,达到系统内物质流与信息流的循环,从而实现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消费者是商品的购买者,同时又是劳动力和资金的供应者;生产者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真 栾稀
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与杠杆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外需疲软等原因,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却采取了加杠杆的行为。与此同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计算的杠杆率与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杠杆率出现了相反的走势,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也出现了背离。本文以企业的资产回报为切入点,试图对上述矛盾现象给出前后逻辑一致的解释。
关键词:
资产回报率 杠杆水平 杠杆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金珊 张默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十年来大幅提升,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维度,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代表性文献。述评结果显示,现有文献在各维度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未来跨维度关联性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适用性和理论创新上需进一步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位一体探讨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有利于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架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宏观 中观 微观 研究述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蓉
本文建立了考察股市运行失衡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背离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只有将股市放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从股市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制角度来考察,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股市运行的规律。因此,本文从股票价格波动、通货膨胀、股票市场规模等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与美国、韩国股市有关实证分析结果的比较,本文提出,正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经常性失衡,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正常互动关系才被打乱,表现为股市不能正常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状况,二者走势出现明显的异动和背离。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失衡 宏观经济 背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四春 何小锋
本文简要分析了微观投资的类型,并从对象、主体等角度对宏观投资进行类型化分析,指出宏观投资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以此为基础,本文比较了两类投资的差异,指出微观投资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宏观投资一般是流量,也可以用宏观投资存量表示存量。因此,只有微观流量对应宏观流量,微观存量对应宏观存量,才能实现两类投资的转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剑辉
公平与效率应区分层次性,与效率直接相联系的是市场,与公平直接相联系的是政府,要正确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的模式,就必须把微观与宏观的公平与效率分开,在微观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从而在全社会既保证了公平优先的原则,又保证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关键词:
效率,市场,公平,政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向军,鞠正山
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的基本思想内涵,论证了其辩证关系。提出“土地整理微观具体行为要蕴涵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公众利益等宏观效应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历史进程,对全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战略、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和整理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微观行为 宏观理念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在2010年11月、12月相继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2011年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定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将宽松的货币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三保 张志学
国际管理学界有关"融会西方与东方、连接宏观与微观"的呼吁,为中国管理学界实现"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管理理论"提供了契机。作为"管理的精髓","管理自主权"的概念根植于西方理论,却贯穿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且对解决国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管理自主权的相关研究:首先,从经济、管理和心理等不同学科视角,厘清其本质与内涵,归纳其测量方法;随后,考察了多个层次的前因,以及不同内容的效应;之后,我们从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与制度建设三大领域,总结了中国情境下的实践启示。最后,从情境、内涵、测量、前因、效应与方法等6个方面,本文指出了既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并构建出"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屈彩云
日本环境ODA是国际绿色援助领域的重要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环境ODA以积极的发展态势走在国际绿色援助体系的前沿,以极具战略色彩的发展特征追逐国家权益的增值。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日本环境ODA呈现出继续加强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对环境ODA的战略发展与运用,对兼具受援国与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日本对华环境ODA曾是中国获得国际环境援助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日本对华ODA贷款的停止,对华环境ODA的骤减,中国作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日、欧、美的环保合作,从多层面弥补本国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技术不足。同时,作为援助国,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追求对外援助的最佳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