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8)
- 2023(9110)
- 2022(7266)
- 2021(7058)
- 2020(5634)
- 2019(12898)
- 2018(12676)
- 2017(23255)
- 2016(12583)
- 2015(13953)
- 2014(13520)
- 2013(13301)
- 2012(12317)
- 2011(11271)
- 2010(11145)
- 2009(10252)
- 2008(10163)
- 2007(8723)
- 2006(7932)
- 2005(7267)
- 学科
- 济(53535)
- 经济(53476)
- 管理(30633)
- 业(28729)
- 方法(22630)
- 企(22228)
- 企业(22228)
- 数学(20789)
- 数学方法(20650)
- 中国(18437)
- 财(14851)
- 农(14510)
- 制(12939)
- 贸(12377)
- 贸易(12369)
- 易(12123)
- 业经(10716)
- 学(9947)
- 银(9753)
- 银行(9743)
- 融(9573)
- 金融(9572)
- 体(9494)
- 行(9480)
- 农业(9435)
- 体制(7989)
- 务(7672)
- 财务(7667)
- 财务管理(7653)
- 环境(7519)
- 机构
- 大学(176761)
- 学院(174548)
- 济(82981)
- 经济(81770)
- 研究(69345)
- 管理(61661)
- 中国(54561)
- 理学(52725)
- 理学院(52112)
- 管理学(51384)
- 管理学院(51066)
- 财(39759)
- 科学(39087)
- 京(37688)
- 所(35064)
- 研究所(31875)
- 财经(30930)
- 中心(29539)
- 经(28504)
- 农(27725)
- 经济学(27549)
- 院(25213)
- 北京(24821)
- 经济学院(24769)
- 江(24179)
- 财经大学(23195)
- 范(23181)
- 师范(22952)
- 业大(22392)
- 农业(21568)
- 基金
- 项目(115085)
- 科学(92618)
- 基金(87421)
- 研究(84530)
- 家(77358)
- 国家(76757)
- 科学基金(64992)
- 社会(56499)
- 社会科(53655)
- 社会科学(53643)
- 基金项目(44891)
- 自然(40474)
- 省(40408)
- 自然科(39554)
- 自然科学(39547)
- 自然科学基金(38864)
- 教育(38846)
- 划(36071)
- 资助(35448)
- 编号(32055)
- 部(27485)
- 重点(26847)
- 成果(26526)
- 中国(25498)
- 国家社会(25243)
- 发(25229)
- 教育部(23873)
- 创(23840)
- 课题(23002)
- 创新(22451)
共检索到273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李娟娟
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是中国经济结构最为关键的失衡,并推动高投资、低消费、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而且,这一增长模式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即政府驱动经济、地产驱动经济、需求管理驱动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一发展模式遇到巨大挑战,难以维系,而推动该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是如何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推动政府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李娟娟
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是中国经济结构最为关键的失衡,并推动高投资、低消费、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而且,这一增长模式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即政府驱动经济、地产驱动经济、需求管理驱动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一发展模式遇到巨大挑战,难以维系,而推动该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是如何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推动政府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斌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中国投资银行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本文在论述投资银行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强制性、转轨性和渐进性三大特征,并指出投资银行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乾志
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当前的改革任务●庄乾志一、改革存在路径依赖改革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可能存在最优路径。路径选择错误,沿着错误的路径向前走,走得越远,回到最优路径的难度越大。改革存在路径依赖。效率问题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经过持续多年的高增长,总量约束规律作用显现,我国需求增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需求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然而,供给侧受多重因素影响,总量和结构调整缓慢,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增速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越供给学派的思想,着力消除制约供给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供需再平衡,促进中国经济在新的中高速平台上稳定增长。当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应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开放等领域加大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宏观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对诺斯教授演讲的评论吴敬琏诺斯教授的讲演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制度演进理论,特别是他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5)一书中发展了的制度演讲理论,作出了清晰的说明。显然,这一理论对于正在进行重大制度变革的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怀卫 韩立达
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和制度演进的非绩效路径时应用到制度变迁分析之中的。本文首先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评述,继而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模式,然后分析了林权改革中存在路径依赖的原因,最后提出破解路径"闭锁"的对策。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林权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正坤
20世纪末 ,我国券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呈现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特征。从世界各国来看 ,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现代投资银行相比 ,我国券商就是现代投资银行的机构载体 ,但在资本实力、业务开拓、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实际 ,提出了在 2 1世纪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路径 :扩大资本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完善自身功能——参与国际竞争——有效控制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振中 李志阳
新消费时代,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品质、消费形态、消费方式、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消费需求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对此,在分析探讨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投资取向、体制机制等制约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并指出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为调整公共服务投资结构,补齐关键领域供给短板,超前配套服务新兴产业,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拓宽经济公共服务领域,净化城乡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品质,助推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精准实施公共服务政策,挖掘不同消费群体潜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祥 彭美玉
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是改革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几种模式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认为,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相比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仍是较优的选择。改革思路是确权赋能,完善配套政策。改革重点是现有的垄断性征地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路径依赖性 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从"分灶吃饭"开始起步,历经财政包干体制和分税制,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但由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存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规范,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应在巩固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制度缺陷,从五个方面实现体制创新:一是明确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二是明确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三是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四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五是构建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路径依赖 体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