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1)
- 2023(15066)
- 2022(12675)
- 2021(11940)
- 2020(10267)
- 2019(23911)
- 2018(23667)
- 2017(45186)
- 2016(24259)
- 2015(28138)
- 2014(27868)
- 2013(27537)
- 2012(25332)
- 2011(22833)
- 2010(22849)
- 2009(21173)
- 2008(20818)
- 2007(18266)
- 2006(15521)
- 2005(13624)
- 学科
- 济(107419)
- 经济(107317)
- 管理(71516)
- 业(70501)
- 企(57654)
- 企业(57654)
- 方法(56192)
- 数学(50828)
- 数学方法(50120)
- 中国(29307)
- 农(27142)
- 财(26058)
- 贸(21747)
- 贸易(21737)
- 易(21210)
- 业经(20959)
- 技术(19463)
- 学(19302)
- 农业(18203)
- 制(17510)
- 地方(17269)
- 务(16666)
- 财务(16599)
- 财务管理(16561)
- 理论(16125)
- 企业财务(15722)
- 和(15167)
- 环境(15088)
- 银(15053)
- 银行(15021)
- 机构
- 大学(354906)
- 学院(354394)
- 济(152820)
- 经济(150066)
- 管理(140875)
- 理学(122979)
- 理学院(121726)
- 管理学(119472)
- 管理学院(118824)
- 研究(116347)
- 中国(88312)
- 京(73848)
- 科学(70008)
- 财(66495)
- 所(57866)
- 农(56173)
- 财经(54770)
- 中心(54274)
- 研究所(52913)
- 业大(51934)
- 江(50085)
- 经(50077)
- 经济学(48352)
- 北京(46415)
- 农业(44429)
- 经济学院(43954)
- 范(43902)
- 师范(43447)
- 院(41731)
- 财经大学(41000)
- 基金
- 项目(242434)
- 科学(192646)
- 基金(179372)
- 研究(174538)
- 家(156710)
- 国家(155509)
- 科学基金(134510)
- 社会(112671)
- 社会科(107079)
- 社会科学(107050)
- 基金项目(93840)
- 省(92869)
- 自然(87821)
- 自然科(85930)
- 自然科学(85908)
- 自然科学基金(84420)
- 教育(82260)
- 划(78931)
- 资助(75570)
- 编号(69138)
- 部(55205)
- 成果(54783)
- 重点(54707)
- 发(51088)
- 创(51059)
- 教育部(47826)
- 创新(47766)
- 国家社会(47764)
- 课题(47612)
- 科研(46975)
共检索到503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源源
利用中国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就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收缩效应";在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扩张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作用较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作用的程度逐渐减弱。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就业 向量自回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冉茂盛 邹亚丽
通过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及结构效应,就如何促进就业、保证各产业就业的协调发展提出有力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就业保障机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数据,采用隐性变量法对期间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估算,建立技术进步率与就业增长率的VAR模型,对两者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增长的动态影响;利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对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数进行协整分析,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期内(1~3年)技术进步对就业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长期(4~8年)则显著为正;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就业量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全要素生产率 就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2000年-2011年中国造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FDI与我国造纸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并认为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溢出在短期内存在时滞,更多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技术累积效应。
关键词:
FDI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宇 许诗源
文章选取中国1999—2018年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利用索洛余额法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率波动幅度较大;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然而该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溢出效应影响有限,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衰减,不会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造成永久的提升。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工业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未来在引入外资政策方面更应注重外资质量,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同时企业所在地方也应注意完善相应政策,建立较为有益的政策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宇 许诗源
文章选取中国1999—2018年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利用索洛余额法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率波动幅度较大;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然而该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溢出效应影响有限,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衰减,不会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造成永久的提升。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工业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未来在引入外资政策方面更应注重外资质量,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同时企业所在地方也应注意完善相应政策,建立较为有益的政策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春燕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 就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龙少波 陈璋 张军
本文利用MSIAH-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 by constructing RBC model.Firstly,technical shock can explain the main part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Secondly,alth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aspects,it has small effects to increase employment.So they result in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coexist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
技术冲击 可分劳动 RBC模型 经济波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历男 赵亚男
一、技术进步与规模报酬的测算模型与公式 本文以C-D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根据规模报酬的不同,C-D生产函数一般可分为两种数学模式进行测算。第一种是自由规模报酬的C-D生产函数,即当投入要素变动λ倍时,其产出量的变动大于、等于或小于λ倍,即: α+β1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希宋 邱瑞 张玉喜
文章应用VAR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对1978~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出口、进口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而且技术进步促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技术进步 VAR模型 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宗宪 柯大钢 傅冬
技术进步的作用,以生产函数形式体现,就是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目前对技术进步的计算大多是建立在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的Cobb-Douglas(简称C-D)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即假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其特点是假定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变,即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β和资本的产出弹性α为常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宏 孙林岩 何哲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VAR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洁 陈思如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10家主要的家电跨国企业2004—2006年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对这些家电跨国企业的效率变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电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效率改善明显,而且效率提升主要来自生产经营决策与管理带来的纯技术效率提升上;同时企业的总部所在区域、家电产品类别和跨国经营时间长短等因素都会使企业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动态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行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家电跨国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核心技术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仍是制约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雁冰 张龙生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