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1)
2023(5743)
2022(4722)
2021(4620)
2020(3771)
2019(8691)
2018(8393)
2017(15444)
2016(7967)
2015(9360)
2014(9013)
2013(9245)
2012(8723)
2011(8169)
2010(7937)
2009(7461)
2008(7509)
2007(6473)
2006(5817)
2005(5513)
作者
(22928)
(19351)
(19307)
(18502)
(12499)
(9001)
(8683)
(7643)
(7310)
(6878)
(6578)
(6495)
(6380)
(6210)
(6114)
(6022)
(5900)
(5644)
(5529)
(5148)
(5013)
(4684)
(4556)
(4379)
(4322)
(4228)
(4219)
(3971)
(3954)
(3783)
学科
(41942)
经济(41914)
(27760)
管理(27668)
(22155)
企业(22155)
方法(19473)
数学(17843)
数学方法(17784)
中国(14673)
技术(12069)
(10476)
贸易(10470)
(10352)
(9898)
(8819)
(7458)
业经(7174)
技术管理(6884)
农业(6872)
(6801)
金融(6801)
(6796)
银行(6789)
(6607)
(6256)
关系(6200)
(6130)
环境(5734)
(5312)
机构
大学(128073)
学院(123936)
(66372)
经济(65610)
研究(48635)
管理(48409)
理学(41638)
理学院(41212)
管理学(40889)
管理学院(40631)
中国(39160)
(27841)
(27098)
科学(25228)
(24074)
经济学(22744)
财经(22370)
研究所(22013)
(20815)
中心(20808)
经济学院(20557)
北京(18519)
(16960)
财经大学(16941)
(16749)
(15786)
科学院(14932)
业大(14865)
(14860)
师范(14757)
基金
项目(81097)
科学(65958)
基金(63425)
研究(60219)
(55685)
国家(55348)
科学基金(47308)
社会(42831)
社会科(40852)
社会科学(40847)
基金项目(32332)
自然(28110)
自然科(27529)
自然科学(27524)
自然科学基金(27120)
教育(27025)
资助(26676)
(26490)
(23846)
编号(21090)
(20728)
国家社会(20027)
中国(19874)
重点(18485)
教育部(18290)
(17722)
(17542)
成果(17138)
人文(16881)
创新(16792)
期刊
(68220)
经济(68220)
研究(41763)
中国(26220)
(19730)
管理(19305)
科学(18405)
学报(16593)
(14625)
大学(13398)
经济研究(12788)
技术(12600)
学学(12514)
财经(12417)
(12058)
金融(12058)
(10864)
农业(10709)
(10496)
教育(10103)
世界(9867)
国际(9810)
问题(9296)
技术经济(8990)
业经(7588)
(7259)
统计(6336)
科技(6217)
(6149)
论坛(6149)
共检索到190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娇燕  郭继强  
本文兼顾劳动投入在质量维度上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进行再估算,并探讨技术进步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之间的偏向与要素丰裕度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联。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替代弹性呈现总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在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偏向于实物资本,且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丰裕度变动的关联更加符合技术引致机制下的理论预期。技术进步方向呈现波动—资本偏向—波动三阶段特征趋势,与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位波动—下降—低位徘徊的变动趋势吻合。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劳动力市场要素禀赋特征经历转型节点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测算等相关研究兼顾劳动投入在质量维度上的变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运用协整分析、基于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检验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高等教育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因,且其冲击对技术进步的拉动效果明显大于中等教育与科技投入。因此,在财政紧约束条件下,加强高等教育投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关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学军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形成依赖于主体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成本的估计,是对"成本——收益"核算的结果。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提升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引致了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但也拉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阻碍了人力资本有效形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天仕  徐现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技术进步方向却被忽略了。本文从Acemoglu(2002)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度量技术进步方向的方法,并据此考察了中国1978~2005年的技术进步方向。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的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资本的;而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且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理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陆铭  
经济发展过程是否必然伴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但直到近年来经济学家才从理论上说明 ,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视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就可能获得兼顾公平的经济增长 ,我国台湾省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仕新  刘鸿渊  
人力资本、生态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的发展应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建立一个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与技术进步于一体的生产函数 ,讨论了 3种资本的动态运动 ,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约束条件下 ,如何在3种资本间分配经济资源 ,从而使经济处于最优的平衡增长路径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伟涛  盛丹  
本文采用2002年、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分析了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该城市劳动者倾向于减少教育投资,不利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且2002年与2007年相比,贸易开放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大;随着城市平均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该城市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教育投资,有利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且2002年与2007年相比,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有利影响相对更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新铭  罗润东  
本文在劳动力异质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一个二元经济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收入差距:其一,通过提高相应劳动力的劳动效率,提高其工资;其二,通过收入差距的扩大,吸引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劳动力效率的提高,影响其收入。并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在城乡转化的过程中,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而且还要结合长期经济发展注意保持相应的收入差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谭伟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 ,消除了人口增长率对于分析经济增长率时带来的干扰。同时 ,通过对模型解出的最优解的分析以及对影响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的解释 ,进一步说明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并将这两方面的因素内生化 ,使其变成可以进行控制和预测的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周迪  
文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及其分解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主要渠道的技术进步对我国30个省份的三类人力资本水平的空间效应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三类权重下被解释变量和主要解释变量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第二,对总人力资本水平而言,各个技术进步变量的三类效应基本上显著且稳健,省内空间效应基本上大于省际空间效应,其中FDI和出口技术溢出、自主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等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三类效应基本上为正,OFDI和进口技术溢出的三类效应基本上为负,高低技能劳动者就业之比的直接效应为负但间接效应为正;第三,对于高技术人力资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其产生了空间负效应,其余变量产生了空间正效应;第四,对于低技术人力资本来说,除了研发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对其空间效应为负外,其余变量影响都为正,且间接效应基本上大于直接效应;第五,地理经济距离矩阵下各变量的影响比空间邻接权重、地理距离矩阵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旸  刘智勇  肖竞成  
本文在考虑人力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质量的影响下,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及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并将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放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内分析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外开放对我国技术进步起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从各区域细分研究来看,这种推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当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在滞后一期不论是从全国还是分区域来看,都明显地促进了技术进步的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国  白红光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劳动要素收入之间的关系,之后利用中国1952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从宏观角度和采掘业等13个行业18年数据的行业角度及国际宏观数据角度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带来劳动收入长久、有效的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王铂  晁自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解释了中国人力资本规模大幅度提升,而自主创新迟滞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错配是导致自主创新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可以引致与要素稀缺(丰裕)类似轨迹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方向;基于OLS估计和分位数估计发现,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既可以引致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的,还可以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力要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本文使用我国企业和主要贸易投资伙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基本上有利于中国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国内的研发投入有利于高技术人力资本水平增加,而就业人才结构、国外技术购买和进口技术溢出有利于我国低技术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大部分技术进步渠道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增加,但各个渠道产生的技术进步与外资企业专业性人力资本和非外资企业通用性人力资本匹配度更强。与开放程度较低的区域相比,各个渠道对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的外资企业专业性人力资本和非外资企业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影响更积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