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5)
2023(10529)
2022(8900)
2021(8659)
2020(7270)
2019(16836)
2018(16772)
2017(31953)
2016(17222)
2015(19776)
2014(19636)
2013(19318)
2012(17991)
2011(16527)
2010(17030)
2009(15884)
2008(15686)
2007(14144)
2006(12912)
2005(12020)
作者
(48577)
(40198)
(40085)
(38691)
(25966)
(19111)
(18163)
(15587)
(15352)
(14744)
(13845)
(13501)
(13239)
(13004)
(12868)
(12634)
(12189)
(11721)
(11628)
(11396)
(10401)
(9894)
(9772)
(9251)
(9153)
(9056)
(8985)
(8896)
(8111)
(8044)
学科
(75585)
经济(75510)
管理(52195)
(51525)
(42437)
企业(42437)
方法(33981)
数学(30531)
数学方法(29939)
中国(23778)
(21089)
(17102)
贸易(17088)
(17010)
(16790)
技术(16746)
(15361)
业经(15299)
(14268)
农业(13476)
(13068)
银行(13060)
(12628)
地方(12598)
(12300)
理论(11784)
(11300)
金融(11299)
(10849)
环境(10539)
机构
学院(248428)
大学(248145)
(112594)
经济(110429)
管理(97586)
研究(88059)
理学(82767)
理学院(81935)
管理学(80515)
管理学院(80029)
中国(70560)
(53587)
(50991)
科学(48824)
(43443)
中心(40468)
财经(39610)
研究所(38971)
(38439)
(36109)
(35185)
北京(35089)
经济学(34725)
(32182)
师范(31954)
(31611)
业大(31301)
经济学院(31156)
(30218)
财经大学(29185)
基金
项目(156414)
科学(124910)
研究(118438)
基金(114984)
(99178)
国家(98431)
科学基金(84880)
社会(76358)
社会科(72712)
社会科学(72699)
(58358)
基金项目(58084)
教育(55634)
自然(52863)
自然科(51752)
自然科学(51743)
自然科学基金(50863)
(49920)
资助(49650)
编号(47669)
成果(40022)
(36456)
重点(35313)
(34207)
课题(34110)
(33056)
国家社会(32310)
教育部(31822)
创新(31028)
人文(30351)
期刊
(126723)
经济(126723)
研究(81181)
中国(54118)
管理(40016)
(37889)
科学(33095)
(32490)
教育(31568)
学报(31218)
(27356)
金融(27356)
技术(26599)
大学(25198)
学学(23180)
农业(22341)
经济研究(21394)
财经(20112)
业经(18823)
(17458)
(16132)
问题(16117)
技术经济(15124)
国际(14580)
统计(14043)
世界(13894)
(12980)
(12867)
(12681)
论坛(12681)
共检索到392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光  赵芳  
技术引进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引进--优化产业-扩大出口的链条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借鉴国际上不同模式,总结我国引进经验,应坚持把重点入放在引进软件,但也不排斥硬件引进、要根据不同产业,采用不同模式,择优引进;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调整引进的目标和重点,扩大技术来源,把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引进的宏观管理。克服引进工作的混乱现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冯尧  徐璐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在开放条件下如何通过专利宽度的规划来引导外来技术转移的方式以及技术输入国的创新模式,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最优创新模式依据自身技术与外来技术的差距大小而不同,因此需要施行差别化的专利宽度或替代性创新政策。在技术差距较小的领域应施以较宽的专利宽度,以技术许可方式引进外来技术,引导创新主体接受许可并消化吸收;在技术差距较大的领域应施以较窄的专利宽度并辅以研发补贴,在以直接投资方式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引导创新主体进行独立研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跻身于国际技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要使技术引进达到“引进-开发-创汇-引进”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开发能力,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引进策略问题实属必要。根据笔者之见,略谈几点看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少平  
一、技术引进的概念分歧及其分析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但目前对技术引进的概念尚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引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利许可证交易进行技术转让,单纯机器设备的进口不属于技术引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无形的生产技术知识的购买与有形的、凝结着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用   邱斌   叶迪   綦建红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以及不同创新模式影响企业生产率和销售绩效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机制。本文采用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在展现不同创新模式异质性影响的典型事实基础上,将创新模式融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一步采用结构式估计和反事实研究,讨论企业创新模式选择所带来的生产率和国内外销售额变化。结果发现,创新将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机制共同影响企业生产率与国内外销售绩效,而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比于引进国外技术,自主创新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比于自主创新,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将在出口市场产生更大的信号效应;提高中国专利的国际认可度将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并增加出口总量;畅通国内大循环,降低国内贸易成本,可有效抵消“卡脖子”问题对中国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光  赵芳  
广州经济的发展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一方面要使传统的行业向高级化、集约化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形成产品内部分工;另一方面要努力开拓高新技术领域,使其成为广州发展的新优势。广州今后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既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能力,把技术的开发与广州产业发展的趋势相结合,又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技术进口的规模,善于利用外国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加快广州经济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广州技术引进的目标、方式、战略以及在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廷藩  项守梁  
一、回顾与反思技术引进是指国际间通过利用外资,技术交流、科技合作和接受援助等方式,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对外贸易。过去长期在封闭型体制下,广西技术引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进出口贸易进展缓慢,引进工作是在一九七九年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万里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保持恒久的竞争优势,除在加快企业自身新品开发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 同先进国家相关企业的技术交流,并从他们那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 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谈判艺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主要对技术引进中 价格谈判的开价、还价策略予以分析、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济民   王必达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存在着来自自身和技术输出国两个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加强宏观管理和政府干预,应从本国实际出发,以引进“适用技术”为宜,并要注重反求研究,应搞好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本形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康荣平  
本文在对世界各国技术引进历史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家技术引进的几种模式:活件模式、硬件模式、软件模式、资件模式、混合模式。并结合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国技术引进情况,对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赵勇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战后东亚经济增长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东亚形成了三类特点各异的技术引进模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东亚技术引进模式上的差异与积弊不仅影响到了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原有的东亚经济引进模式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雪莲  奉公  
文章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技术引进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日本农业技术引进模式变化为盲目模仿→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与农业技术引进相对应,日本的农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到改良传统农业技术、再到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的过程。探讨了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管理制度,以水稻为例对作物良种引进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对日本引进农业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钟  曲文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慧中  
“八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技术引进工作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应当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以利于我国到本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