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2)
2023(16910)
2022(14346)
2021(13692)
2020(11203)
2019(25639)
2018(25219)
2017(47528)
2016(25678)
2015(29017)
2014(28156)
2013(27775)
2012(25436)
2011(23136)
2010(22899)
2009(20811)
2008(20050)
2007(17425)
2006(15228)
2005(13368)
作者
(71975)
(60064)
(59546)
(56687)
(38206)
(28723)
(27015)
(23561)
(22673)
(21379)
(20417)
(20311)
(18958)
(18926)
(18417)
(18308)
(17929)
(17555)
(17140)
(17093)
(14725)
(14671)
(14240)
(13548)
(13405)
(13264)
(13183)
(13134)
(11950)
(11912)
学科
(102489)
经济(102388)
管理(73431)
(72406)
(58893)
企业(58893)
方法(46354)
数学(40204)
数学方法(39801)
中国(31003)
(29354)
(24623)
业经(23497)
(23470)
贸易(23457)
技术(23280)
(22948)
(21069)
农业(20151)
地方(19506)
(18348)
理论(16942)
环境(15916)
(15852)
(15782)
银行(15725)
(15119)
(14742)
金融(14738)
(14478)
机构
大学(360868)
学院(358345)
(149305)
经济(146399)
管理(142869)
理学(124290)
研究(123500)
理学院(122906)
管理学(120993)
管理学院(120336)
中国(91806)
(77346)
科学(75070)
(64525)
(60952)
(56673)
研究所(55865)
中心(55006)
业大(53189)
财经(52263)
(50618)
北京(49169)
(47866)
(47691)
师范(47280)
经济学(45775)
(44764)
农业(44288)
经济学院(41395)
(40877)
基金
项目(249511)
科学(197639)
研究(185088)
基金(181998)
(158875)
国家(157552)
科学基金(135361)
社会(118156)
社会科(112089)
社会科学(112058)
基金项目(96370)
(96080)
自然(86104)
教育(85009)
自然科(84143)
自然科学(84125)
自然科学基金(82669)
(81121)
编号(74451)
资助(73644)
成果(60340)
重点(56042)
(55813)
(55540)
(53877)
课题(51680)
创新(51247)
国家社会(49430)
教育部(48146)
大学(47121)
期刊
(158253)
经济(158253)
研究(107286)
中国(71230)
学报(56040)
科学(52923)
管理(52916)
(51759)
(46861)
教育(44238)
大学(42996)
学学(40128)
农业(36665)
技术(32967)
(28328)
金融(28328)
经济研究(26507)
财经(25218)
业经(25014)
(21728)
问题(20649)
(20105)
科技(19630)
图书(19445)
技术经济(18874)
(18764)
理论(16439)
(16093)
世界(15931)
现代(15717)
共检索到524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杰鲲  韩文杰  康忠燕  梁璐璐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分解为人员投入、经济基础、投入强度和经费产出效率四方面效应,同时对2001-2017年的专利授权数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可分为四个阶段,重心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和向南迁移;华南、华东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是2001-2005年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则分别是2005-2012年、2012-2016年和2016-2017年的主要推力。结合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杰鲲  康忠燕  韩文杰  梁璐璐  
论文以2006—2016年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为基础,测算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并分析重心迁移特征;构建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七大区域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2008—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分别向西南、西北、西南、东北方向迁移。第一、三阶段的主要推力是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二阶段的主要推力是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四阶段的主要推力则是华东、华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结合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有关各省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兰兰  徐婷婷  李方一  焦建玲  
在研究2000—2014年中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及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夏普利值分解八大经济区域对重心迁移的贡献率,然后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然气消费增量分解为基础设施效应、服务效率效应、需求效应,探讨各区域对重心迁移贡献大小的原因与规律。结果显示:2000—2014年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经历了向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迁移的三个阶段;2000—2003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2003—2008年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2008—2014年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居民消费重心迁移的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兰兰  徐婷婷  李方一  焦建玲  
在研究2000—2014年中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及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夏普利值分解八大经济区域对重心迁移的贡献率,然后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然气消费增量分解为基础设施效应、服务效率效应、需求效应,探讨各区域对重心迁移贡献大小的原因与规律。结果显示:2000—2014年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经历了向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迁移的三个阶段;2000—2003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2003—2008年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2008—2014年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居民消费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2000—2014年,基础设施效应一直是促进中国及各区域居民天然气增长的主要动因,而未来效率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逐步成为大部分区域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玲玲   燕乐乐   张林  
目前我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依旧非常突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转化,而包容性技术创新可以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包容性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技术创新,它为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包容性技术创新发展迟缓,关于包容性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现有文献也尚未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TOE框架,以388家代表性企业为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索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多重前因的复杂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单一要素不会构成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存在三条包容性技术创新高绩效关键路径,包括“技术—组织—环境协同联动型”路径、“技术—环境双轨并驱型”路径和“技术—组织双轨并驱型”路径;专利管理能力在三条组态路径中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金浩  李国栋  
文章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露  龚承柱  李兰兰  帅传敏  
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和清洁的能源正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关键,研究天然气供需重心迁移路径可以厘清天然气供需空间迁移的发展方向和平衡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天然气供需现状,然后运用重心理论研究了中国天然气2000-2011年供需重心迁移路径,进而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计算不同区域对重心迁移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供需重心迁移路径不存在交叉,其中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消费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量比消费重心迁移量大,消费重心变动比生产重心变动更加剧烈,天然气供需不均衡加剧。在天然气供需重心迁移过程中,西北片区对产量迁移的贡献度最大,华东片区对消费量迁移贡献度最大。根据天然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艳  童勋  
文章在回顾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的关系进行梳理,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在清洁生产实施方面所遇到的阻力,着重分析环境规制、市场机会、效率驱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路径的驱动作用,并分别提出强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  
笔者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方式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其中,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非技术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和顾客联系3种知识要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概念模型,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4种创新方式的特征及其创新驱动因素的差异性;在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多元probit回归对不同创新驱动因素与4种创新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来源正向影响非技术层面的创新,而研发投入更有利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同时,顾客联系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中的流程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创新,这些都是与顾客存在密切交互的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巍  王婷  周世军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演变特征,并借助QAP方法识别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表现为多流向、多线程的典型网络结构形态,但整体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各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数值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北京等8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江苏等7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上海等14个省份在网络中扮演着“中心行动者”角色。(3)各板块间的空间联系紧密程度由较为疏松趋于较为紧密,协同、联动效应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样存在着非均衡、逆向溢出的问题。(4)地理位置相邻、信息化水平差异、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市场开放程度差异、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状况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建荣  石文  
创新是提升技术效率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驱动。本文基于创新效率视角,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 (BMA),使用2007—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识别检验。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费用、资本密集程度、企业规模、资本结构、高管年龄、董事会规模、税费返还、高管薪酬八项指标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识别关键因素并厘清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廖直东  代法涛  荣幸  
创新是我国工业部门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基于我国工业企业产权异质性和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事实,从结构变迁的视角,剖析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所有制结构视角下,利用2000-201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采用LMDI-Ⅱ型乘积分解方法,将工业创新产出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为创新效率效应、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和所有制结构效应,并分析效应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2000-2007年间,所有制结构变化促进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而2008-2015年间,除2013年外,所有制结构变化抑制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是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在多数年份主导了新产品创新强度的变化;创新效率的降低则起着负面作用,且在几个年份严重拖累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这意味着,需要稳定所有制结构效应和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并着力改善创新效率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琳  
厘清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结构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总体上促进了技术创新,但主要推动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技术创新;二是金融结构对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即存在最优的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相匹配;三是金融结构对创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原创性技术创新。基于此,应关注间接融资在促进金融创新中的作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应各尽其职,根据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而促进原创性创新产出;银行业要根据创新企业特点,研究定制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创新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霏  鲁志国  高粼彤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104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Theil指数和ESDA法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并结合SPLM模型剖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趋于均衡,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东弱西强”梯度分布,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或L-L型;政府创新资助显著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中西部地区、高强度创新资助下,政府创新资助对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