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1)
- 2023(6889)
- 2022(5750)
- 2021(5530)
- 2020(4750)
- 2019(10742)
- 2018(10529)
- 2017(19894)
- 2016(10382)
- 2015(12141)
- 2014(11872)
- 2013(12130)
- 2012(11494)
- 2011(10598)
- 2010(10458)
- 2009(9534)
- 2008(9444)
- 2007(8269)
- 2006(7171)
- 2005(6554)
- 学科
- 济(51639)
- 经济(51591)
- 业(31090)
- 管理(30885)
- 企(24846)
- 企业(24846)
- 方法(24608)
- 数学(22211)
- 数学方法(22115)
- 中国(16894)
- 技术(12986)
- 贸(12877)
- 贸易(12870)
- 易(12647)
- 农(11576)
- 财(10114)
- 学(9598)
- 制(9435)
- 银(8971)
- 银行(8944)
- 业经(8824)
- 行(8675)
- 融(8140)
- 金融(8140)
- 农业(7824)
- 环境(7571)
- 关系(7555)
- 技术管理(7473)
- 出(7258)
- 地方(7016)
- 机构
- 大学(160652)
- 学院(156628)
- 济(77998)
- 经济(76935)
- 研究(63645)
- 管理(59462)
- 理学(51449)
- 理学院(50794)
- 管理学(50142)
- 中国(49892)
- 管理学院(49844)
- 科学(36309)
- 京(35747)
- 所(33040)
- 财(31408)
- 研究所(30254)
- 中心(27246)
- 财经(25793)
- 经济学(25642)
- 农(25416)
- 经(23938)
- 北京(23453)
- 经济学院(23201)
- 院(22694)
- 业大(21646)
- 江(21193)
- 农业(20123)
- 范(20025)
- 师范(19863)
- 科学院(19863)
- 基金
- 项目(106167)
- 科学(85506)
- 基金(81775)
- 研究(75360)
- 家(73040)
- 国家(72580)
- 科学基金(61480)
- 社会(51537)
- 社会科(49170)
- 社会科学(49161)
- 基金项目(42473)
- 自然(39157)
- 自然科(38343)
- 自然科学(38336)
- 自然科学基金(37728)
- 省(36272)
- 资助(34151)
- 教育(34038)
- 划(32638)
- 编号(27138)
- 部(26066)
- 重点(24699)
- 中国(23718)
- 国家社会(23390)
- 发(22976)
- 创(22550)
- 教育部(22387)
- 成果(21532)
- 创新(21354)
- 人文(20662)
共检索到240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枫
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
关键词:
技术偏向 替代弹性 收入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枫
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势测度,推动技术偏向总分关系探讨,并可促进要素收入分配研究。
关键词:
技术偏向 替代弹性 收入分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试图通过技术进步的偏向进行分析,即实际工资的变化趋势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偏向:技术进步偏向利用资本、节约劳动时,实际工资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偏向利用劳动、节约资本时,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也为上述研究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实际工资 技术进步 偏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艾华 敖荣军 韦燕生
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快速增加,技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有文献认为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对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存在性的规范检验几乎一片空白。本文基于经典文献提供的实证方法,以工业全行业和大中型行业为实证对象,规范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性。首先,对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变化进行分解的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就业结构技能升级的主导因素是细分行业内而不是细分行业之间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的变化。其次,基于我国工业经济的特性,计量检验了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和资本-技能互补性等因素对工业就业结构技能升级的影响,揭示了技术进步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之间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 技能劳动力 工业行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昉
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与变化趋势蔡昉市场是一套良好运作的机制和制度的组合,而并非一对简单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样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决定,也是有一系列经济机制起作用。搞清这些机制,对于我们认识劳动力价格原理、把握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程度,是十分有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蒋青嬗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构建了要素配置、研发效率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80—2017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在样本期内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但这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匹配。在1981—2017年研发效率对技术进步偏向的贡献度超过了要素投入效率的贡献度;在1981—2003年研发效率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而在2004—2017年要素投入效率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滨
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σ趋同的方法分析了若干典型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差距并无明显缩小趋势,能源技术区域扩散并不明显。本文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能源技术 能源效率 资源禀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世川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世川 雷钦礼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与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197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小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的,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提高;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是我国工业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份额失衡的影响最大。工业要素分配份额的演变直接体现了国民收入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邵帅 张诚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要素偏向技术进步指数,并试图通过考察相关因素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整体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但是偏向程度呈现逐年减弱的的趋势,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差异较大,少数行业已经出现劳动偏向型的技术特征;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工资扭曲和要素禀赋结构弱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而创新投入、行业竞争强度、环境规制强度与国有经济比重等因素则强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在更深层次上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行业竞争所引致的"生产比较优势"和生产习惯的"棘轮效应"所决定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1987年~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大致偏向技能劳动力,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最明显。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谭莹
在竞争性市场机制确立的过程中,我国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近年来逐渐扩大,已成为阻碍缓解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将技术内生性假设引入一般均衡框架,从供需两方面讨论影响就业市场出清条件下劳动者报酬的关键因素,指出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假设下,教育投入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由受教育程度决定的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占比是其中的关键。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十二五"时期,虽然我国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增长显著,但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及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不断下滑。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仍是缓解我国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