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8)
- 2023(14051)
- 2022(11943)
- 2021(11148)
- 2020(9479)
- 2019(22070)
- 2018(21501)
- 2017(40847)
- 2016(22162)
- 2015(25526)
- 2014(25474)
- 2013(25376)
- 2012(23836)
- 2011(21713)
- 2010(21486)
- 2009(20545)
- 2008(20503)
- 2007(18456)
- 2006(16212)
- 2005(14748)
- 学科
- 济(93701)
- 经济(93511)
- 管理(65885)
- 业(61228)
- 企(50644)
- 企业(50644)
- 方法(42504)
- 数学(36138)
- 数学方法(35798)
- 中国(28360)
- 财(27191)
- 农(25922)
- 制(22593)
- 业经(20968)
- 学(20037)
- 贸(19575)
- 贸易(19566)
- 易(19118)
- 农业(16584)
- 银(16053)
- 银行(16006)
- 务(15782)
- 财务(15747)
- 财务管理(15703)
- 和(15642)
- 地方(15553)
- 行(15326)
- 融(15210)
- 金融(15205)
- 体(15203)
- 机构
- 大学(331782)
- 学院(326290)
- 济(141902)
- 经济(139179)
- 管理(121510)
- 研究(118593)
- 理学(104274)
- 理学院(103022)
- 管理学(101344)
- 管理学院(100731)
- 中国(90779)
- 京(70960)
- 科学(70849)
- 财(67573)
- 所(61007)
- 农(57905)
- 研究所(55205)
- 中心(53333)
- 财经(53128)
- 江(48900)
- 经(48346)
- 业大(48293)
- 农业(45855)
- 经济学(45456)
- 北京(45199)
- 院(42277)
- 范(42087)
- 师范(41608)
- 经济学院(40919)
- 财经大学(39588)
- 基金
- 项目(215171)
- 科学(169893)
- 基金(159248)
- 研究(155528)
- 家(140457)
- 国家(139321)
- 科学基金(117740)
- 社会(102316)
- 社会科(96202)
- 社会科学(96173)
- 基金项目(83315)
- 省(80532)
- 自然(75053)
- 自然科(73339)
- 自然科学(73309)
- 自然科学基金(72060)
- 教育(71402)
- 划(69818)
- 资助(65283)
- 编号(60890)
- 成果(51326)
- 部(49951)
- 重点(49426)
- 发(46113)
- 创(44458)
- 国家社会(43328)
- 制(42922)
- 教育部(42902)
- 课题(42671)
- 科研(41767)
- 期刊
- 济(156634)
- 经济(156634)
- 研究(100923)
- 中国(67815)
- 学报(55072)
- 财(53947)
- 农(52955)
- 科学(50387)
- 管理(44859)
- 大学(41765)
- 学学(39272)
- 农业(35416)
- 教育(32919)
- 融(30858)
- 金融(30858)
- 财经(27675)
- 经济研究(26256)
- 技术(25651)
- 经(23884)
- 业经(23142)
- 问题(21038)
- 业(19470)
- 贸(19072)
- 世界(16956)
- 版(16641)
- 国际(16506)
- 技术经济(15925)
- 理论(14711)
- 统计(14576)
- 科技(14056)
共检索到495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保平 刘丽
内需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这种政策只能短期启动内需,而不能长期扩大内需。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是扩大内需的长期机制。通过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来促进内需扩大的措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建设小城镇。
关键词:
扩大内需 社会分工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恩东 张朝丽
文章在列举理论界关于我国目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市场需求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与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指出 ,需求不足是社会分工不足所导致的 ,而社会分工取决于制度安排 ,从而得出结论 :制度是有效需求不足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有长期影响力的原因 ,进而提出 :为提高全社会分工水平、促进市场长期发展 ,必须进行制度变迁的基本主张。
关键词:
有效需求 社会分工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木西 曾祥炎
: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转型期中国形成了"过度保护的资本产权"、"保护不足的劳动力产权"及"受损的土地产权"的产权制度。因此,任何单纯依赖"刺激"内需的积极宏观政策都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其效果也只会是短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必须建立利益均衡的产权制度。
关键词:
内需不足 消费率 产权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洪波 董克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消费需求的最终性、持久性、主体性和刚性决定了刺激国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措施。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改变居民消费预期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来间接地刺激消费。应该通过扩大覆盖面、完善保障项目、提高保障程度、健全法律制度来完善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需求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世勇 王勇
指出农村制度因素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实证性地检验了由于农村特殊的制度体制,农村居民短期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又显著高于城市居民。解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性差异的根本在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市场化制度体制。
关键词:
制度差异 消费差异 协整分析 城乡统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智峰
社会保险是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预期,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发挥扩大内需政策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我国社会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特点,对于如何通过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社会保险支出对消费增长长期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有抑制作用,且社会保险支出影响消费有时滞。
关键词:
社会保险支出 城镇居民消费 VEC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天奕
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住房保障政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再分配方式为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居住需求,必定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城镇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推动内需增长。住房改革滞后抑制消费需求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住房商品化改革,废除福利住房分配制度。这项旨在推动住房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在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背景下起到了启动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建新
扩大内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制度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在制度意识、税费制度、社保制度、企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对扩大消费的反制。要破解制度因素对扩大消费的制约,就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与物价的监控机制,重视与强化消费维权制度,以及完善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向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的转变。
关键词:
内需 制度因素 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叔莲
扩大内需需要搞活流通,需要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也需要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很严重,要清醒地认识并正确对待这种严重性,而不要制造"理论"掩盖这种严重性;要进一步弄清楚收入差距的情况,研究有关的分配理论;当前收入差距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积极稳妥地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才能顺利实现扩大内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顺福 王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中,但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弊端已日益凸显,扩大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内需不足与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特别是劳动所得所占比例过低有着密切联系。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所得的比例,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内需 分配制度 劳动所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琪
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主要表现为:通过引导市场供求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循环效率提升、促进国内就业水平提高和推动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但受我国流通业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扩大内需作用的发挥。文章最后以扩大内需为视角,提出了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流通业 内需 作用机制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梦娟
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对外贸易拉动,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持续走低。美国金融危机进一部暴露了我国内需不足的严重性。通过提升劳动者报酬、调节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可以根本扭转我国内需不足的局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有助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本文主要从流通业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流通效率改善对扩大内需积极影响,进而指出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流通业实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包括完善"营改增"试点、清理不合理的收费政策、改善商业环境、创新流通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推动国内流通企业"走出去",创新消费方式等,将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从而提高流通效率,以实现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通业 扩大内需 流通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西君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域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对于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一、扩大内需区域的现状评析(一)投资需求带动旺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近年来,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了包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10项扩大内需工程。在这十大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加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我国投资性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实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春丽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内需和扩大内需的含义,认为扩大内需只有在基于GDP支出法的总需求分析框架下才能被提出来,目标是在内需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提高内需率。实证研究表明,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存在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共同导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需率持续大幅下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应把握扩大内需与降低净出口并重、扩大内需规模与提高内需增长质量并重两个要点,以提高内需率为目标,加快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和投资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四大机制。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扩大内需 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