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1)
- 2023(7460)
- 2022(6180)
- 2021(5970)
- 2020(4915)
- 2019(11290)
- 2018(11138)
- 2017(20273)
- 2016(11046)
- 2015(12874)
- 2014(12710)
- 2013(12467)
- 2012(11862)
- 2011(11110)
- 2010(10800)
- 2009(10020)
- 2008(9729)
- 2007(8554)
- 2006(7584)
- 2005(7027)
- 学科
- 济(45290)
- 经济(45227)
- 管理(26641)
- 业(22474)
- 方法(18802)
- 中国(16864)
- 企(16857)
- 企业(16857)
- 数学(16857)
- 数学方法(16712)
- 农(12049)
- 学(11574)
- 贸(11164)
- 贸易(11158)
- 易(10976)
- 制(10755)
- 财(9931)
- 体(8841)
- 银(8464)
- 银行(8431)
- 行(8262)
- 融(8175)
- 金融(8167)
- 业经(8128)
- 农业(7424)
- 环境(6897)
- 关系(6865)
- 地方(6779)
- 理论(6571)
- 发(6392)
- 机构
- 大学(163491)
- 学院(158980)
- 济(71140)
- 经济(69890)
- 研究(67688)
- 管理(53740)
- 中国(51948)
- 理学(45465)
- 理学院(44832)
- 管理学(44007)
- 管理学院(43732)
- 科学(41062)
- 京(37373)
- 所(35590)
- 农(33067)
- 研究所(32698)
- 财(31179)
- 中心(29004)
- 农业(26534)
- 业大(25148)
- 财经(24569)
- 院(24532)
- 北京(24427)
- 经济学(23452)
- 江(23056)
- 经(22749)
- 范(21276)
- 经济学院(20990)
- 师范(20926)
- 科学院(20885)
- 基金
- 项目(107431)
- 科学(83804)
- 基金(79654)
- 研究(75371)
- 家(72963)
- 国家(72441)
- 科学基金(59181)
- 社会(48569)
- 社会科(45988)
- 社会科学(45979)
- 基金项目(40473)
- 自然(38054)
- 省(38006)
- 自然科(37214)
- 自然科学(37196)
- 自然科学基金(36572)
- 划(34522)
- 教育(34507)
- 资助(33978)
- 编号(28158)
- 重点(25247)
- 部(25241)
- 成果(24357)
- 发(23382)
- 中国(23209)
- 国家社会(21748)
- 创(21678)
- 课题(21157)
- 教育部(21061)
- 科研(20905)
共检索到25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中国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大量的隐喻,其中人体隐喻概念投射路径主要有"头"、"心"和"手"等。通过分析中国手语和汉语中与人体(头、心、手)相关的词汇隐喻,具体考察手语和汉语中人体隐喻的投射范围、共性和个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隐喻是聋人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并了解聋人和听人认知策略的差异。同时,掌握手语的隐喻规律,也可以使听人的手语学习更加有章可寻。
关键词:
手语 汉语 人体隐喻 认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
隐喻 成语 手语翻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李恒
中国手语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共有"上-下"、"前-后"和"左-右"三种类型的时间空间隐喻。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发生的理据性和动因与汉语大致相同,均符合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体验性"观点。但也应同时看到,中国手语和汉语对某些时间空间隐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如前者缺乏"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隐喻表达,因此在对聋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当着重厘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聋人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
中国手语 时间空间隐喻 前后 左右 上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军辉
本文描述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的含义、两种模式和实施聋儿双语教育的基本条件。中国手语对聋儿早获得汉语语言、生活知识和交往经验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手语 聋儿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鸿宇 曹阳 付继林
通过实地调查和诱导法录制手语视频,收集真实的手语语料,对语料中手语动词进行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分析,发现隐喻机制广泛存在于手语动词中。从词汇层面看,手语抽象动词在构词时所采用的隐喻概念与听人存在一定共性。从句子层面看,聋人在不同语境下经常通过隐喻进行词义拓展,用具体的人体动作表达抽象概念。另外,由于象似性手势与抽象概念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对应,以及聋人和听人在认知规律上因感官特点造成的认知差别,手语和有声语言在具体的隐喻形式与用法上,也存在语言个性差异。手语动词隐喻研究理论上可加深现有隐喻研究;教育实践上借助手语动词隐喻规律学习者可提高手语学习成效。
关键词:
手语 动词 隐喻 映射 动词的隐喻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江
认知隐喻学研究学者Johnson与Lakeoff在其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中表明,隐喻除了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之外,更加属于以某项事物来表达其他相关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所体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行为活动等。事件结构隐喻就是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所产生的一种理论概念,其核心思想旨在通过一些力、动作、空间等物理性元素对过程、行动、状态、方法及目的等相关事件结构概念实现隐喻性理解,而在此基础之上详尽分析现代汉语体系中事件结构隐喻现象的实际体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意义建构过程,对于现代汉语学术研究有一定理论探究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华平
古汉语中有一类同义词本义不同而引申义相同或相近,如"愚-昧""浅-陋""回-复"等。这类同义词是在隐喻思维基础上构成的,可称为隐喻同义词。其有单向和双向两种类型,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两词表现的概念必须具有相同的意象图式,体现在词义上就是具有相同的元义素;第二,必须有触发隐喻投射的动因,可以是语言内部的,如意义的相通相近、语音相同相近,也可以是语言外部的,如因语义空白而引起的词义引申、特殊的语用目的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银平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关键词:
空间维度词 长 短 认知隐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小霞
汉语言的文化魅力来自于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隐喻特质。所谓隐喻,是指隐藏于汉字字面含义之下汉语言文字的映射内涵,有时甚至是一种意会。这不仅是汉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汉字文化领先于其他语言文化的基础。
关键词:
汉语言 隐喻性 文化特质 文化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加宏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为视角,对美国手语的转喻类型和转喻与隐喻以及象似性的概念互动进行初步探讨,从文化语境上探究转喻手语表达的概念空间映射,旨在拓宽聋人手语研究的语言学视野。
关键词:
聋人手语 转喻 认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研究手语本质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有声语言和手语中隐喻表达的异同,揭示二者共同的神经基础,有利于阐明手语中隐喻表达的系统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手语 有声语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静
文章通过对中国自然手语和中国古代汉语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语序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修饰语后置,以及缺乏量词等。这些现象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自然手语 古代汉语 语序 原始思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丽君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关键词:
中国梦 隐喻认知 旅途隐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境 语用 会话含义 关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为了解释和分析聋人书面语使用中词汇量少、句子成分省略和颠倒、不使用修饰成分等语言现象。本研究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和中介语法的指导下,把10个聋人手语故事分解为1757幅静止的手语照片、对比聋人的书面语提出了手势词语、表情词语、聋式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概念,指出聋人手语中聋式词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和口型词语缺失是造成聋人书面语言中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手语的句法特点对聋人书面语中的句子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汉语手语语法 手语词语种类 聋人书面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