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9)
- 2023(11162)
- 2022(9259)
- 2021(8715)
- 2020(6877)
- 2019(15782)
- 2018(15278)
- 2017(28734)
- 2016(15319)
- 2015(17359)
- 2014(17120)
- 2013(16939)
- 2012(15695)
- 2011(14393)
- 2010(14291)
- 2009(13581)
- 2008(13409)
- 2007(11698)
- 2006(10554)
- 2005(9711)
- 学科
- 济(67663)
- 经济(67566)
- 管理(46988)
- 业(42357)
- 企(32415)
- 企业(32415)
- 方法(25924)
- 中国(24549)
- 数学(23193)
- 数学方法(22989)
- 农(20227)
- 制(17732)
- 财(17453)
- 业经(14594)
- 贸(13880)
- 贸易(13871)
- 易(13612)
- 农业(13469)
- 地方(12309)
- 体(12149)
- 银(12065)
- 银行(12056)
- 行(11657)
- 环境(11549)
- 融(10981)
- 金融(10978)
- 学(10836)
- 体制(9946)
- 发(9887)
- 划(9813)
- 机构
- 大学(227077)
- 学院(223814)
- 济(104309)
- 经济(102401)
- 管理(85927)
- 研究(82436)
- 理学(73779)
- 理学院(72929)
- 管理学(72044)
- 管理学院(71596)
- 中国(64403)
- 京(48673)
- 财(48662)
- 科学(44978)
- 所(39570)
- 财经(38339)
- 中心(36790)
- 研究所(35579)
- 经(35107)
- 经济学(33785)
- 农(33601)
- 江(32065)
- 北京(30906)
- 经济学院(30275)
- 院(30109)
- 业大(29432)
- 范(28903)
- 师范(28689)
- 财经大学(28627)
- 农业(25813)
- 基金
- 项目(150051)
- 科学(121471)
- 基金(113939)
- 研究(112427)
- 家(99170)
- 国家(98410)
- 科学基金(85038)
- 社会(77237)
- 社会科(73345)
- 社会科学(73330)
- 基金项目(59379)
- 省(53530)
- 自然(51806)
- 教育(50659)
- 自然科(50650)
- 自然科学(50640)
- 自然科学基金(49767)
- 划(46612)
- 资助(45609)
- 编号(43531)
- 成果(36215)
- 部(35622)
- 国家社会(34124)
- 重点(34107)
- 制(33977)
- 发(32545)
- 教育部(31333)
- 创(30897)
- 中国(30513)
- 课题(30131)
共检索到34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志德
户籍制度成为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墙"。为了实现民权平等,减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了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应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户籍制度的稳妥变迁。户籍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城市户籍的稀缺与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愿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处理好城市户籍的供需关系成为户籍制度变迁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人口的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市户籍 供给 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释启鹏
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在传统的制度变迁研究中,无论是结构中心主义还是行为人中心主义往往都缺乏时间性的敏锐。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历史进程抽象为由关键事件所构成的因果链条,而事件的发展则受制于制度环境与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权力排他性地位的确立,制度安排得以成为国家意志的简单反映,户籍管理体制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成为维持社会稳定、服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工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制度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市场与社会权力的复苏,参与制度变迁的主体愈加丰富,户籍制度的演化打破了原有的路径,发展轨迹在多重逻辑的制约与互动中逐步确立了通往公正化的总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化展现了政治作为时空约束下的结构化过程,同时凸显了不同权力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制度变迁 时间 结构 权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户籍制度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及保持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之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这个领域的改革,能够创造真金白银、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相应地,改革的延误也有着显著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损失。本文着眼于从供需两侧揭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创造的巨大收益,同时警示改革的延迟可能导致不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逆刘易斯过程”,以及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逆库兹涅茨过程”。在做出中国社会流动性趋于减弱的判断之后,本文阐释了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有效促进社会流动,进而提高人口的生育意愿。本文也探讨了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改革激励不相容问题,并就拆除这一激励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本文基于我国二元经济和特定户籍制度背景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反映城乡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我们的理论模型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非农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结构转变和城市化的促进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展现实的拟合性。数值模拟显示了两部门技术进步与转移成本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技术进步分别主导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结构转变。进一步,我们的分析也解释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
关键词:
结构转变 城市化 户籍制度 二元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盛广耀
制度变迁的关联性是分析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制度之间存在层次、时间和结构等方面特征的关联性,它们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制度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着制度变迁的绩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路径和方式均受到制度关联性的影响。在改革动因上,户籍制度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适应性改变;在改革路径上,则表现出历时关联下的渐进性和过渡性特征;在改革方式上,利益剥离与利益扩散是今后打破不合理制度关联的现实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部门对
关键词:
制度关联 制度变迁 户籍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法
二元结构变迁理论模型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可自由流动,而我国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却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要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必须把重点放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上。对如何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
二元结构 户籍制度 土地制度 要素流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盛广耀
制度变迁的关联性是分析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制度之间存在层次、时间和结构等方面特征的关联性,它们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制度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着制度变迁的绩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路径和方式均受到制度关联性的影响。在改革动因上,户籍制度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适应性改变;在改革路径上,则表现出历时关联下的渐进性和过渡性特征;在改革方式上,利益剥离与利益扩散是今后打破不合理制度关联的现实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部门对制度关联性因素的认知共识以及能否据此采取一致的行动。
关键词:
制度关联 制度变迁 户籍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户籍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瑜 张俊娜 温铁军
户籍制度自建立以来历经60年的演变,形成了具有福利粘附作用的体制。文章以财税体制与户籍制度的关系为切入点,指出财税体制约束及其福利分配安排对户籍制度是否成为问题具有根源性影响。一是揭示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于1958年正式建立的重要背景是1950年代接受外部战略援助形成的军重工业内生资本增密及其预算硬约束对中央财税经济的沉重压力,这个硬约束导致二元户籍制度延续到1980年代初的财税体制改革。二是论述了1985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调整与户籍制度同步变化的三个10年变迁。三是讨论了近十几年农民转户意愿明显低落的原因,即2004年农业税费改革以来国家财税金支持三农政策已经部分消解了城乡差距,农村户口实际的和预期的福利均大大提升。四十年改革中,粘附了福利的二元户籍制度难以单独突破的原因,在于其与财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变化存在较强相关性。新时代的户籍改革研究也需要创新,从关注过去城乡二元户籍矛盾转向生产过剩压力下城市间产业升级竞争,后者导致吸引精英、排斥低端的户籍歧视。相应地,只有建立财税金统一的制度体系才能减少城市间福利差异。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户籍制度 福利分配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市化 户籍制度改革 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文武 梁琦 张为付
本文构建了纳入制度效用折损和住房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价格和户籍制度影响城市生产率的机理,并采用中国城市数据进行反事实检验。研究发现:降低户籍限制和房价均让城市生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将显著降低要素错配;户籍制度和房价的要素错配效应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减缓户籍限制对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生产率提升最高,20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幅度最低;房价控制对不同规模城市生产率的扭曲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现象。
关键词:
城市生产率 房价 户籍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郧山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不断调整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在内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伴随劳动力转移而流动;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用途,城市地域扩大,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劳动力和资金在城市地区的高效率利用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这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转移的经济理性之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