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3888)
- 2022(11480)
- 2021(10499)
- 2020(8632)
- 2019(19360)
- 2018(19144)
- 2017(36198)
- 2016(19475)
- 2015(21523)
- 2014(21131)
- 2013(20441)
- 2012(18470)
- 2011(16733)
- 2010(16745)
- 2009(15912)
- 2008(15329)
- 2007(13401)
- 2006(11997)
- 2005(11273)
- 学科
- 济(81967)
- 经济(81861)
- 管理(57123)
- 业(52231)
- 企(40894)
- 企业(40894)
- 方法(30315)
- 中国(28474)
- 数学(26680)
- 数学方法(26448)
- 农(24810)
- 财(21547)
- 制(21207)
- 业经(19153)
- 贸(16466)
- 贸易(16455)
- 农业(16190)
- 易(16089)
- 地方(15591)
- 体(15424)
- 银(14570)
- 银行(14552)
- 学(14440)
- 行(14011)
- 融(13365)
- 金融(13362)
- 环境(12964)
- 体制(12576)
- 务(12388)
- 财务(12352)
- 机构
- 大学(273019)
- 学院(272010)
- 济(122108)
- 经济(119859)
- 管理(102377)
- 研究(97857)
- 理学(87799)
- 理学院(86800)
- 管理学(85489)
- 管理学院(84969)
- 中国(76221)
- 京(58126)
- 财(56634)
- 科学(55411)
- 所(47639)
- 财经(44607)
- 中心(43604)
- 研究所(42931)
- 农(42708)
- 经(40776)
- 江(39815)
- 经济学(39361)
- 业大(36804)
- 北京(36462)
- 院(35793)
- 范(35346)
- 经济学院(35302)
- 师范(35014)
- 财经大学(33178)
- 农业(33017)
- 基金
- 项目(181541)
- 科学(145804)
- 基金(135831)
- 研究(135021)
- 家(118366)
- 国家(117484)
- 科学基金(101448)
- 社会(91066)
- 社会科(86518)
- 社会科学(86501)
- 基金项目(70979)
- 省(67175)
- 自然(62453)
- 教育(61229)
- 自然科(61064)
- 自然科学(61049)
- 自然科学基金(59978)
- 划(57519)
- 资助(54341)
- 编号(53444)
- 成果(43705)
- 部(41658)
- 重点(41337)
- 国家社会(39753)
- 发(39735)
- 制(38560)
- 创(37566)
- 课题(36857)
- 教育部(36418)
- 创新(35451)
- 期刊
- 济(136633)
- 经济(136633)
- 研究(86860)
- 中国(56270)
- 财(43439)
- 农(40247)
- 学报(39152)
- 科学(38949)
- 管理(38752)
- 大学(30892)
- 学学(29085)
- 融(27359)
- 金融(27359)
- 农业(26935)
- 教育(26929)
- 经济研究(23402)
- 财经(23006)
- 技术(21841)
- 业经(21422)
- 经(20013)
- 问题(19655)
- 贸(16156)
- 业(14661)
- 世界(14627)
- 国际(14221)
- 现代(12968)
- 技术经济(12689)
- 版(12409)
- 商业(11389)
- 统计(11299)
共检索到41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本文基于我国二元经济和特定户籍制度背景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反映城乡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我们的理论模型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非农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结构转变和城市化的促进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展现实的拟合性。数值模拟显示了两部门技术进步与转移成本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技术进步分别主导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结构转变。进一步,我们的分析也解释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
关键词:
结构转变 城市化 户籍制度 二元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市化 户籍制度改革 互动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郧山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不断调整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在内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伴随劳动力转移而流动;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用途,城市地域扩大,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劳动力和资金在城市地区的高效率利用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这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转移的经济理性之所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岳立 张钦智
在城市化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的今天,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也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约束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改革或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然而,基于农民理性人的假设和对城乡相对收入差异模型的分析,得出改革或取消户籍制度并不会引发预期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生活满足程度的改革才是促进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奋生 袁彬
当前户籍制度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进城难使得劳动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城乡待遇不公使得二元社会结构难以化解;人户分离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潜在消费受到抑制使得国家内需不足。相关公共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快户籍立法,加强法制宣传,科学设置城市准入门槛,完善户口登记制度以及建立动态的人口管理模式,革除户籍的附带功能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城市化 户籍制度改革 问题 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樊小钢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强化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传统户籍制度对于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作用是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必须对这些配套制度加以变革。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市化进程 关联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赵方 杨飞 李鲁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在考虑到劳动力异质性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的关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农村和城市两类异质劳动力以及农村和城市两类区域用地的内生城市化模型,引入土地流转和人口迁移的限制,研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模型理论分析表明:(1)在严格的土地控制和户籍限制下,只有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会迁往城市;(2)无论是允许土地流转还是户籍制度松绑,将有更多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城市劳动力产出增加,农村劳动力福利大幅改善,城市劳动力的福利仅有少许下降,城市化率提高。反事实检验发现:允许1单位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为0.5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则2000年和2011年城市化率比实际值分别提高1个和2.5个百分点;若劳动力摩擦程度整体下降0.3个单位,则2000年城市化率比真实值提高2个百分点,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本文的政策启示为: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松绑的联合改革能够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及促进城市化红利的共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赵方 杨飞 李鲁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在考虑到劳动力异质性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的关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农村和城市两类异质劳动力以及农村和城市两类区域用地的内生城市化模型,引入土地流转和人口迁移的限制,研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模型理论分析表明:(1)在严格的土地控制和户籍限制下,只有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会迁往城市;(2)无论是允许土地流转还是户籍制度松绑,将有更多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城市劳动力产出增加,农村劳动力福利大幅改善,城市劳动力的福利仅有少许下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扈立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释启鹏
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在传统的制度变迁研究中,无论是结构中心主义还是行为人中心主义往往都缺乏时间性的敏锐。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历史进程抽象为由关键事件所构成的因果链条,而事件的发展则受制于制度环境与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权力排他性地位的确立,制度安排得以成为国家意志的简单反映,户籍管理体制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成为维持社会稳定、服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工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制度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市场与社会权力的复苏,参与制度变迁的主体愈加丰富,户籍制度的演化打破了原有的路径,发展轨迹在多重逻辑的制约与互动中逐步确立了通往公正化的总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化展现了政治作为时空约束下的结构化过程,同时凸显了不同权力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制度变迁 时间 结构 权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志德
户籍制度成为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墙"。为了实现民权平等,减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了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应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户籍制度的稳妥变迁。户籍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城市户籍的稀缺与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愿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处理好城市户籍的供需关系成为户籍制度变迁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人口的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市户籍 供给 需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文武 梁琦 张为付
本文构建了纳入制度效用折损和住房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价格和户籍制度影响城市生产率的机理,并采用中国城市数据进行反事实检验。研究发现:降低户籍限制和房价均让城市生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将显著降低要素错配;户籍制度和房价的要素错配效应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减缓户籍限制对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生产率提升最高,20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幅度最低;房价控制对不同规模城市生产率的扭曲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现象。
关键词:
城市生产率 房价 户籍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户籍制度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