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8)
- 2023(10111)
- 2022(8437)
- 2021(8053)
- 2020(6648)
- 2019(15265)
- 2018(14492)
- 2017(27754)
- 2016(14778)
- 2015(16423)
- 2014(16270)
- 2013(16100)
- 2012(15320)
- 2011(14118)
- 2010(13988)
- 2009(12979)
- 2008(12809)
- 2007(11403)
- 2006(9947)
- 2005(9194)
- 学科
- 济(68726)
- 经济(68642)
- 管理(39027)
- 业(38862)
- 企(31119)
- 企业(31119)
- 方法(27508)
- 数学(24163)
- 数学方法(23934)
- 中国(21276)
- 农(17007)
- 业经(14808)
- 制(14562)
- 贸(14293)
- 贸易(14284)
- 地方(14122)
- 易(13934)
- 财(13731)
- 学(13140)
- 银(11273)
- 银行(11263)
- 产业(11052)
- 行(10966)
- 农业(10927)
- 融(10847)
- 金融(10846)
- 体(10261)
- 技术(9657)
- 环境(9312)
- 和(9113)
- 机构
- 大学(218416)
- 学院(215665)
- 济(99812)
- 经济(98115)
- 研究(83008)
- 管理(79692)
- 理学(68797)
- 理学院(67876)
- 管理学(66835)
- 管理学院(66378)
- 中国(62516)
- 科学(48289)
- 京(46960)
- 财(43507)
- 所(41552)
- 研究所(38052)
- 中心(35585)
- 财经(35094)
- 农(33983)
- 经济学(32782)
- 经(32128)
- 江(30337)
- 院(30171)
- 北京(30045)
- 经济学院(29481)
- 业大(29005)
- 范(28928)
- 师范(28684)
- 农业(26682)
- 财经大学(26241)
- 基金
- 项目(145599)
- 科学(117013)
- 基金(110215)
- 研究(104203)
- 家(97585)
- 国家(96928)
- 科学基金(82460)
- 社会(70605)
- 社会科(67322)
- 社会科学(67311)
- 基金项目(57549)
- 省(52493)
- 自然(52151)
- 自然科(51035)
- 自然科学(51023)
- 自然科学基金(50154)
- 教育(46396)
- 划(46162)
- 资助(45058)
- 编号(38458)
- 部(33793)
- 重点(33430)
- 发(32508)
- 成果(31438)
- 国家社会(31110)
- 创(30297)
- 中国(29098)
- 教育部(29085)
- 创新(28529)
- 人文(27721)
共检索到324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根据测算结论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应以点状模式为主、中部地区应以点轴模式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应以网络模式为主的空间布局模式构想,以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方案构想,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突围良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度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福雷 胡彩梅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其中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趋同化现象最突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布局 趋同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引入总部经济概念,通过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可以促进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布局雷同和缓解产业间的同构无序竞争等问题。文章认为,在总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佳刚 汤玮
将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428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这些公司2003—2012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从全国、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布局情况。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相辅相成,政府补助虽不断增加,但对各个产业和区域的投入两极分化严重。创新投入与产出成果总体呈正比例方向变动,但在不同区域和产业存在差异。从区域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华东三区域内。从产业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三种产业内。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演化规律 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苏红岩 武建龙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王耀辉 雷名雨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区位分布特征,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了其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处于较低水平;区位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分布重心趋于南移;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为主,高—高型集聚的省份较少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创新:从空间集聚程度、区位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等多个层面考察并揭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特征。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彦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实现。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和集聚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省区之间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两极格局比较明显,多数省区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并不明显。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自相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本文在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行业分类标准的界定、发展评价模型的设定和反映竞争力水平的集聚度之后,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属的依托行业,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聚度指数(EG指数)从时间、产业及地理3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集聚度水平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结构表现为产业集聚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集聚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传新
当前中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处于趋异与趋同并存的嬗变时期,分工与集聚将使产业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在吸收地域分工、产业集群等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导向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提出了基于产业群块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划分构想及政策调整思路。
关键词:
布局 产业群块 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燕 李应博
文章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2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及集聚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不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未有效打开,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政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敏 郭群群 雷育胜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艳 朱博文 胡允银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如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问题,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重要机遇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众多海洋经济发达国家共识。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推进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着"技术路线分析—知识产权布局设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政策供给"的产业发展逻辑主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早布局,抢占产业链高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志泉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优势产业 识别 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长安 张丽家 殷强
运用2004、2009和2014年3个时间截面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中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发展效益也在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变缓。从产业层面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模最大,且发展效益最好,而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还较小,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区域层面来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张的主战场是华北地区,同时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效益最好;而西北地区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短板,且发展效益欠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总额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具有地理上的聚集特征。局部LISA指数显示,整体上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时处于高—高聚集区的省(市、区)在逐步减少,处于低—低聚集区的省(市、区)在逐步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