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8)
2023(10330)
2022(8626)
2021(8212)
2020(6644)
2019(15365)
2018(14655)
2017(28630)
2016(15206)
2015(16881)
2014(16694)
2013(16708)
2012(15909)
2011(14599)
2010(14521)
2009(13363)
2008(13412)
2007(12084)
2006(10520)
2005(9774)
作者
(44323)
(36999)
(36797)
(35254)
(23885)
(17772)
(16653)
(14134)
(14107)
(13167)
(12625)
(12370)
(12050)
(11942)
(11768)
(11587)
(10796)
(10699)
(10578)
(10475)
(9288)
(8917)
(8916)
(8382)
(8357)
(8304)
(8251)
(7673)
(7572)
(7383)
学科
(74167)
经济(74109)
(41282)
管理(39762)
(33141)
企业(33141)
方法(30621)
数学(26836)
数学方法(26608)
中国(21914)
(17457)
(16155)
贸易(16143)
(15708)
业经(15526)
地方(14610)
(14420)
(14083)
(13157)
(12787)
金融(12786)
(12567)
银行(12554)
(12211)
产业(11406)
农业(11138)
技术(10089)
(9795)
(9787)
(9583)
机构
大学(227130)
学院(224647)
(107469)
经济(105662)
研究(86835)
管理(84442)
理学(72370)
理学院(71467)
管理学(70536)
管理学院(70069)
中国(66888)
(49077)
科学(48673)
(46333)
(43801)
研究所(39736)
财经(37701)
中心(37563)
经济学(35149)
(34802)
(34472)
(31679)
北京(31661)
经济学院(31652)
(31213)
业大(29239)
(28745)
师范(28478)
财经大学(28322)
农业(27419)
基金
项目(147759)
科学(118763)
基金(112055)
研究(106382)
(98773)
国家(98110)
科学基金(83721)
社会(71964)
社会科(68689)
社会科学(68677)
基金项目(58280)
(53089)
自然(52872)
自然科(51777)
自然科学(51766)
自然科学基金(50900)
教育(47276)
资助(46574)
(46503)
编号(39309)
(34539)
重点(33625)
(33326)
成果(32072)
国家社会(31668)
(30964)
教育部(29909)
中国(29788)
创新(29121)
人文(28495)
期刊
(117296)
经济(117296)
研究(72898)
中国(43426)
管理(34044)
(33564)
科学(33379)
学报(33100)
(31359)
大学(25306)
(24685)
金融(24685)
学学(23941)
农业(21725)
经济研究(20870)
财经(20022)
教育(18221)
(17527)
业经(16991)
技术(16732)
问题(16101)
(16083)
国际(14934)
世界(14177)
(13239)
技术经济(11743)
统计(10954)
现代(10734)
商业(10473)
(9864)
共检索到344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珏辉  
集聚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在区域集聚视角下,从空间集聚、技术优势和市场集中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类模型对吉林省2004—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优势,空间集聚度较高;新能源业在金融危机以后发展很快,已有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的趋势;生物医药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且市场集中的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旅游业具有发展潜力。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王耀辉  雷名雨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区位分布特征,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了其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处于较低水平;区位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分布重心趋于南移;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为主,高—高型集聚的省份较少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创新:从空间集聚程度、区位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等多个层面考察并揭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特征。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宏杰  李晓青  陈青兰  
考虑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带有模糊性指标的复杂系统,又由于其新兴性,导致其评价指标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充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一种区间型A H P交互式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并引入模糊语言标度和区间数的概念,将带有模糊性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构建基于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矩阵,并用排序中转法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根据测算结论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应以点状模式为主、中部地区应以点轴模式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应以网络模式为主的空间布局模式构想,以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方案构想,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突围良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两者对我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型进行刻画: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应该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或扶持新兴产业政策,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敏  郭群群  雷育胜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本文在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行业分类标准的界定、发展评价模型的设定和反映竞争力水平的集聚度之后,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属的依托行业,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聚度指数(EG指数)从时间、产业及地理3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集聚度水平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结构表现为产业集聚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北战  
本文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地理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在分析公共政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租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政策租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化理论模型,剖析基于比较动态优势的路径创造、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构想。文章强调双重政策租金对新兴产业演化重要而复杂的作用,提出动态比较优势、路径创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关键的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燕  李应博  
文章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2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及集聚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不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未有效打开,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政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志成  
基于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和研发经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在静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中发现新兴产业的集聚过程的马歇尔外部性是新兴成长的重要动力,而人力资本与新兴产业成长之间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即本省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相邻省份人力资本的外溢却能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显示"干中学"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勋  
基于中国内地28 197家企业和高校2006—2016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新材料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探讨技术比较优势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产出,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在新材料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相对更大,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相对较小且存在滞后性。产生这一差异化影响的原因是政策的创新效应在后者的高校样本中相对较小,并且在其企业样本中不显著所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蕙萍  刘雅婷  
本文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前景看好,并从提升科研设施水平、重视人员培养、运用领先市场战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发展产业集群、完善融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