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2)
- 2023(15616)
- 2022(13512)
- 2021(12765)
- 2020(10547)
- 2019(24299)
- 2018(24033)
- 2017(46143)
- 2016(24815)
- 2015(27712)
- 2014(27546)
- 2013(27333)
- 2012(25240)
- 2011(22950)
- 2010(22646)
- 2009(20685)
- 2008(20310)
- 2007(17752)
- 2006(15465)
- 2005(13762)
- 学科
- 济(105343)
- 经济(105241)
- 管理(74053)
- 业(71196)
- 企(59349)
- 企业(59349)
- 方法(47489)
- 数学(40987)
- 数学方法(40579)
- 中国(28802)
- 农(27179)
- 财(24289)
- 业经(23531)
- 学(22267)
- 地方(20544)
- 贸(20336)
- 贸易(20326)
- 技术(19990)
- 易(19834)
- 环境(19045)
- 制(18399)
- 农业(18085)
- 和(16606)
- 理论(16311)
- 划(16301)
- 务(15596)
- 财务(15525)
- 银(15512)
- 财务管理(15501)
- 银行(15469)
- 机构
- 大学(358610)
- 学院(356382)
- 济(149539)
- 经济(146629)
- 管理(142150)
- 研究(124103)
- 理学(123687)
- 理学院(122323)
- 管理学(120460)
- 管理学院(119807)
- 中国(91177)
- 京(76744)
- 科学(75726)
- 财(64219)
- 所(62026)
- 研究所(57059)
- 农(56387)
- 中心(54565)
- 财经(52801)
- 业大(52402)
- 江(49608)
- 北京(48821)
- 经(48259)
- 范(46684)
- 师范(46265)
- 经济学(45701)
- 院(44970)
- 农业(44341)
- 经济学院(41301)
- 州(40536)
- 基金
- 项目(246746)
- 科学(195049)
- 基金(180864)
- 研究(179967)
- 家(158285)
- 国家(157078)
- 科学基金(134617)
- 社会(115269)
- 社会科(109492)
- 社会科学(109464)
- 基金项目(95652)
- 省(94006)
- 自然(86929)
- 自然科(84923)
- 自然科学(84903)
- 自然科学基金(83411)
- 教育(81389)
- 划(79843)
- 资助(74582)
- 编号(71365)
- 成果(57383)
- 重点(55250)
- 部(55181)
- 发(53288)
- 创(51727)
- 课题(49225)
- 创新(48313)
- 国家社会(48238)
- 教育部(47325)
- 科研(46857)
- 期刊
- 济(159009)
- 经济(159009)
- 研究(104945)
- 中国(65180)
- 学报(56174)
- 科学(53500)
- 管理(52509)
- 农(50690)
- 财(46851)
- 大学(42433)
- 学学(39961)
- 教育(37373)
- 农业(36079)
- 技术(31544)
- 融(27807)
- 金融(27807)
- 经济研究(26562)
- 财经(25808)
- 业经(25119)
- 经(22220)
- 问题(20866)
- 业(19747)
- 技术经济(18758)
- 图书(18462)
- 科技(18197)
- 贸(17511)
- 理论(16313)
- 世界(16049)
- 现代(16037)
- 版(15754)
共检索到51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晔 陶长琪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比较低,但在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环境制约变量、市场集中度和所有制结构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技术效率呈正相关性,而市场集中度和环境制约变量与环境技术效率呈负相关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大力鼓励体制创新和加强技术创新,并不断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切实提升该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而真正提高环境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齐峰
本文使用2004~2011年中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6个样本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活动存在技术无效率;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在控制行业异质性后,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及行业盈利能力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国有产权比重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芳
文章构建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状态测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2003~2012产业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当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低端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社会生产产能过剩及"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企业行为高度正相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在执行实践中被严重扭曲。为此,要突破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技术效率,必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效增长机制。
关键词:
DEA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军
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启示价值。本文从系统梳理产业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进展,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兴志 姜莱
利用DEA-Tobit两步法测算2000~2010年中国各省能源效率,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指标纳入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按区域特征差异将29个省分组,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指标的增长提高了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丰度的区域差异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制定能源政策时须因地制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 述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凯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航 汪静
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然而,针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技术产业 共性 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茜 李明辉 吴雪梅 谢烛光
本文采用Jeffrey Wurgler的弹性系数法度量资本配置效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上海籍公司2015—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战略性新兴公司的产业资本配置效率呈现如下特点: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较大,但基本处于正值;虽大体呈增长态势,但整体上仍低于工业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时期特点导致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传喜 胡筱瑜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偏低、单个企业规模较小、缺少国际知名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地区分布趋同化严重,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和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较低状态。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利用资本市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完善中小企业特别扶持政策、改进贸易和投资政策等,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模结构效率 优化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胡维丽
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其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得出:我国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部三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