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8)
2023(12729)
2022(10698)
2021(9891)
2020(7977)
2019(18215)
2018(17774)
2017(33493)
2016(18000)
2015(20195)
2014(20146)
2013(19983)
2012(19239)
2011(17819)
2010(18092)
2009(16600)
2008(16695)
2007(14877)
2006(13531)
2005(12863)
作者
(52414)
(43535)
(43523)
(41425)
(28091)
(21015)
(19657)
(16907)
(16657)
(15815)
(15063)
(14593)
(14247)
(14241)
(13942)
(13531)
(12951)
(12635)
(12498)
(12460)
(11340)
(10747)
(10570)
(10025)
(9862)
(9851)
(9836)
(9708)
(8884)
(8775)
学科
(87393)
经济(87309)
(48819)
管理(48671)
(38112)
企业(38112)
方法(29956)
中国(29484)
数学(25778)
数学方法(25539)
地方(23925)
(23826)
业经(20371)
(18108)
贸易(18089)
(17590)
(17355)
(16771)
(16273)
银行(16259)
农业(15916)
(15884)
(15411)
金融(15411)
(15390)
(13922)
地方经济(13807)
产业(13124)
技术(13092)
环境(12920)
机构
学院(261366)
大学(261139)
(118749)
经济(116521)
研究(100138)
管理(95994)
理学(80802)
理学院(79816)
管理学(78732)
中国(78372)
管理学院(78204)
(57031)
科学(57026)
(53518)
(50783)
研究所(45693)
中心(44468)
(42225)
财经(41649)
(41015)
(37873)
经济学(37622)
北京(37212)
(36208)
师范(35879)
(35846)
业大(33994)
经济学院(33730)
(32956)
农业(32692)
基金
项目(166381)
科学(132670)
研究(124382)
基金(121685)
(105932)
国家(105063)
科学基金(89508)
社会(82089)
社会科(78144)
社会科学(78130)
(63408)
基金项目(62378)
教育(56159)
自然(54376)
(53893)
自然科(53174)
自然科学(53162)
自然科学基金(52265)
资助(50347)
编号(48452)
(42026)
成果(40668)
重点(38138)
(37673)
课题(35584)
(35002)
国家社会(34998)
发展(34633)
(34072)
创新(32876)
期刊
(140025)
经济(140025)
研究(87753)
中国(61064)
(40793)
管理(39638)
(39025)
学报(37847)
科学(37566)
教育(31786)
(30908)
金融(30908)
大学(29192)
农业(27844)
学学(27009)
经济研究(23628)
业经(22846)
技术(22371)
财经(21413)
问题(18798)
(18779)
(17244)
国际(15850)
(15686)
世界(15341)
技术经济(13371)
图书(12759)
(12467)
论坛(12467)
商业(12235)
共检索到423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产业协同是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机制体制分割、资源要素流通不畅、非科学竞争、产业依托载体分布失衡和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失衡的重要根源。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霖  田丽  
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运用产业政策扶植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管理法规和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进行了研究,提出现行政策的不足和改进建议,以确保产业政策全方位落地实施,促进产业长远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欢芳  李密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依托原有的科技园发展而成,二是国家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整体上都存在集群分布不均、集群趋同化严重、资源信息流动性差、非正常竞争等问题,要通过合理规划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价值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错位发展等措施实现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的"双峰逼近效应",将倒逼产业协同规律的识别与政府功能定位。本文在评述协同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对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比重对协同度无显著影响;环境规制未能抑制高污染行业增长,传统产业高能耗特征依然显著;人力资本增长提升了协同水平;而市场化改革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刚  耿成轩  
本文对DEA模型应用加以拓展,充分发挥Super SBM模型克服"松弛"变量误差和Malmquist模型能反映不同时间序列样本效率值变动的优势,选取2011—2016年沪深117家上市企业的4914个观察值,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影响融资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均值小于1,资本投入冗余现象显著,融资效率均值天津最高、河北次之、北京最低,这与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关:北京产业集群日趋成熟,天津和河北还处于产业发展起始阶段;从融资效率的Malmquist指数看,技术进步指数对北京影响最大,技术效率指数对天津和河北地区影响明显;根据对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地区GDP、技术市场交易规模等外部变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正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丽娜  胡峰  刘媛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战略性新性产业集群间梯度差异。基于江苏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梯度区的产业集群在要素支撑、产业影响力、发展潜力方面梯度差异明显,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江  白京羽  
过去10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优,有力地支撑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迈向新台阶。未来5年,应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集中资源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空间,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继续做好有利于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软环境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尊厚  杨伟静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近几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情况,发现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最低,而北京、天津的这一系数都高于河北省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因此,河北省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水平,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利用国际间的交往加强与国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要加强河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伯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探讨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熊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商业银行转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商业银行作为宏观调控和微观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传导中介,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礴  付兵红  
战略新兴产业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江西省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市场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江西省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文章认为应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