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0)
2023(12835)
2022(11089)
2021(10604)
2020(8839)
2019(20840)
2018(20459)
2017(39692)
2016(21490)
2015(24359)
2014(24108)
2013(24103)
2012(22112)
2011(19963)
2010(19590)
2009(17902)
2008(17168)
2007(14534)
2006(12628)
2005(11101)
作者
(61356)
(50830)
(50588)
(48299)
(32420)
(24326)
(23041)
(20184)
(19420)
(17977)
(17389)
(17334)
(16092)
(15968)
(15702)
(15606)
(15167)
(15035)
(14489)
(14359)
(12525)
(12464)
(12072)
(11425)
(11382)
(11295)
(11139)
(11098)
(10265)
(10019)
学科
(90382)
经济(90290)
管理(57401)
(55268)
(43931)
企业(43931)
方法(43440)
数学(38615)
数学方法(38262)
中国(25169)
(23645)
(19938)
(18832)
业经(18257)
(18041)
贸易(18032)
(17579)
地方(17010)
农业(16066)
(14343)
环境(13798)
(13503)
理论(13242)
技术(12867)
(12541)
银行(12492)
(12008)
金融(12007)
(11973)
(11829)
机构
大学(306646)
学院(302247)
(128219)
经济(125842)
管理(121400)
理学(106141)
研究(105793)
理学院(104967)
管理学(103303)
管理学院(102779)
中国(78251)
(65788)
科学(64989)
(54496)
(52688)
(49277)
研究所(48615)
中心(46552)
业大(46035)
财经(44891)
北京(41842)
(41180)
(40682)
(39618)
经济学(39347)
师范(39260)
农业(38803)
(38131)
经济学院(35629)
财经大学(33646)
基金
项目(212742)
科学(167842)
基金(156579)
研究(154843)
(137217)
国家(136147)
科学基金(116481)
社会(98711)
社会科(93695)
社会科学(93670)
基金项目(83209)
(79965)
自然(75669)
自然科(73928)
自然科学(73911)
自然科学基金(72610)
教育(70418)
(68448)
资助(64964)
编号(61698)
成果(49881)
(48133)
重点(47578)
(45371)
(43982)
课题(42093)
教育部(41334)
国家社会(41282)
创新(41107)
科研(40763)
期刊
(132375)
经济(132375)
研究(90360)
中国(53940)
学报(48886)
科学(45608)
(43990)
管理(43026)
(38801)
大学(36884)
学学(34614)
教育(31619)
农业(31384)
技术(24961)
(22672)
金融(22672)
经济研究(22575)
财经(21467)
业经(19807)
(18431)
问题(17535)
(16789)
图书(16161)
技术经济(14973)
(14699)
科技(14609)
理论(14600)
世界(13925)
资源(13543)
(13219)
共检索到43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伍亚  张立  
运用二阶KLEM(即资本、劳动、能源、原料)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本文将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分解为各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之和。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导致全社会四种成品油需求增长10 200万吨的正向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为国内最终需求因素(165.9%)、国内中间需求因素(28.3%)和出口贸易因素(94.5%),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因素(-178.6%)和进口替代因素(-1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亚  张立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与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本文将1997-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能源需求的增长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能源需求增长84.7%的正向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的成长(加权平均贡献率,114.4%),出口的成长(79.0%),原料需求的成长(19.3%)和能源需求的成长(4.2%);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105.0%),原料需求的替代(-10.1%)、最终需求的结构调整(-7.4%)、进口替代(-7.2%)和出口的结构调整(-2.5%);能源需求的替代没有发挥应有的驱动作用(0.0%)。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属、化工、电力和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鹏  
基于二次型影子成本模型,建立能源需求增长的分解框架。采用1985~2010年中国省域数据的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效地降低了能源需求;技术变化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小;劳动力与能源之间价格扭曲的变化显著地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价格扭曲效应则不明显;能源对劳动力的替代和资本对能源的替代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正负相抵,总的替代效应较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治  杜瑞泱  古耀杰  薛晓达  
通过构建居民人均收入状态空间模型,运用1996-2015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消耗对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最显著,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志铭  
当前,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声音。事实上,我国在1998年上半年以来就已经逐步地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迄今为止,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的扩大起到了较大效果,但消费需求增长却依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当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低迷,农村市场启而不动,这与农村消费环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环境落后、制度环境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保守。应通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市场环境、引导农民树立现代消费观念等措施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今年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物价节节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加之促进消费的一些政策效应弱化,尽管居民消费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影响消费平稳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需引起足够关注,并应积极地采取应对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臻  赵定涛  余文涛  
本文结合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EIO-LCA)和结构分解分析(SDA),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嵌入式碳排放的增长,分解为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系统中因素的总效应始终为负值,消费系统中因素的总效应始终为正值,且后者的绝对值大于前者,进而引起嵌入式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始终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费模式的改变已成为推动嵌入式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且消费模式变化的增排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仅仅针对生产系统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并不能实现有效减排,减排需要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同时改进。除了技术节能外,我国还应把消费领域的节能作为"节能减排"一个重要内容,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引导和促使居民消费模式向低碳方向转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顾凌骏  柳士昌  徐润  金莹  吴敏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最大的目的地。美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是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基本动因,这不仅表现在其拥有成熟的巨大市场以及世界领先的高科技研发和应用实力上,还表现在美国具有稳健、友善的投资软硬环境。金融危机后,美国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把振兴制造业作为政府的要务,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本国的跨国公司回归,鼓励外国投资流入。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在对外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在对美投资方面,特别是兼并和收购运作屡有建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本文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分别基于不同分解层次(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以及短期(1994-2008年)、长期(1980-2008年)两个时间段来考察产出效应,技术效应、结构变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产出效应和结构变化效应是碳排放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则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部门结构细分程度越高,产出效应、技术效应、结构变化效应的解释力越弱,而能源结构效应的解释力却显著增强;长期内产出效应、技术效应对于碳排放的解释力均下降,结构变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的解释力却大幅度提高;此外,我们发现能源结构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言慧  孔玮  陈阳  
为何在外汇储备快速积累的同时,中国的短期外债也大幅度增长?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和本币升值预期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贸易信贷的增长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显著影响。而对于非贸易信贷的短期外债,则除受经济增长的影响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外利差、股票价格上涨也是造成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国内房价上涨则并非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帮助  王克凡  王平  
准确识别与评估碳排放驱动因素对我国确定正确的减排方向、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很重要。本文基于拓展Kaya恒等式,建立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的2层7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依据碳排放年增长率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划分为五个阶段,考察1991-2012年我国7个部门14种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2年我国碳排放增加55.46亿吨。其中,正向驱动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经济结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总人口、运输线路单位长度能耗;负向驱动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平均运输线路长度、城镇居民生活能源强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亚  张立  
将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和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运用199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比较研究中美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国内最终需求的成长、中间需求的成长和出口的成长均是两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中国的正向驱动效果强于美国;(2)技术进步和进口替代均是负向驱动因素,中国的负向驱动效果弱于美国;(3)国内最终需求的结构变化、出口的结构变化是美国能源消费增长的负向驱动因素,在中国却为正向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