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5)
2023(8970)
2022(7474)
2021(7164)
2020(5706)
2019(12951)
2018(12544)
2017(23371)
2016(12156)
2015(13502)
2014(12802)
2013(12488)
2012(11272)
2011(10435)
2010(10243)
2009(9760)
2008(9396)
2007(7748)
2006(6766)
2005(6208)
作者
(31230)
(26228)
(25966)
(24909)
(16678)
(12393)
(11694)
(10192)
(10025)
(8963)
(8925)
(8602)
(8153)
(8103)
(8088)
(8025)
(7821)
(7503)
(7424)
(7289)
(6460)
(6144)
(6089)
(5929)
(5829)
(5824)
(5674)
(5469)
(5199)
(5089)
学科
(51911)
经济(51838)
管理(34505)
(31144)
(26430)
企业(26430)
方法(22393)
数学(18395)
数学方法(18257)
中国(17359)
(13732)
(13287)
贸易(13277)
(13036)
业经(12268)
(11919)
(10400)
(9848)
理论(9477)
(8753)
农业(8747)
银行(8744)
(8507)
(8371)
金融(8370)
(8289)
(7709)
环境(7624)
(7506)
(7270)
机构
大学(173470)
学院(171652)
(80593)
经济(79478)
管理(65774)
研究(60024)
理学(57300)
理学院(56695)
管理学(56005)
管理学院(55669)
中国(47300)
(35902)
(35891)
科学(32399)
财经(29480)
(28293)
经济学(27290)
(27223)
中心(26199)
研究所(25818)
经济学院(24533)
北京(22728)
(22612)
师范(22437)
财经大学(22332)
(21817)
(21805)
(21474)
业大(20081)
商学(18993)
基金
项目(114907)
科学(93447)
研究(87916)
基金(87794)
(75870)
国家(75321)
科学基金(65365)
社会(60275)
社会科(57206)
社会科学(57196)
基金项目(45122)
教育(40556)
(40506)
自然(39259)
自然科(38413)
自然科学(38404)
自然科学基金(37760)
(35301)
资助(35202)
编号(34411)
成果(28231)
(27629)
国家社会(26688)
重点(26144)
(24964)
中国(24882)
(24777)
教育部(24739)
人文(23585)
课题(23324)
期刊
(86511)
经济(86511)
研究(54012)
中国(31313)
(26618)
管理(25450)
科学(23445)
学报(22415)
(20814)
教育(18371)
大学(17843)
学学(16675)
经济研究(15974)
财经(15463)
(14676)
金融(14676)
农业(14652)
(13601)
业经(13330)
技术(12590)
(12141)
问题(11471)
世界(10843)
国际(10529)
(8257)
技术经济(7891)
现代(7598)
商业(7396)
(6868)
经济问题(6862)
共检索到24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晨  
在中国情境下,人际关系表现出差序格局的特性。由员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正式组织与个体的偏差,因此,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普遍的存在。现有文献中,由于对非正式组织的界定存在误解、混淆等问题,因而其界定更像是描述而非理论阐释。作为组织中的一种复杂系统,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组织特性。笔者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自组织过程的产物,在本质上与正式组织的宏观组态存在某种偏差。由于这种偏差在中国情境下难以消除,非正式组织亦无法在中国企业中消除;由于这种偏差可能发展为与正式组织的对抗关系,因此,中国情境下非正式组织往往呈现出破坏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威权领导对这种涨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的启示是:首先,非正式组织难以消除,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应该借力其自我维护的特性间接维护正式组织。其次,为了消除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领导者应当弱化自身的威权。再次,正式组织的领导者应当将正式组织面临的威胁转移到对非正式组织的威胁。最后,领导者应尽量避免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偏差发展为对抗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当前城市建设中对非正式空间的排斥、过滤与刚性干预,导致城市景观泛视觉化、公共交往空间均质化、社会生活模式化等问题。通过反思对现代理性主义的崇拜、精英至上的心态,引介自组织理论并结合非正式概念,从景观学角度提出"非正式景观"理念,剖析形成因素、特性、空间形态。旨在调和正式与非正式,设计与不设计的现实矛盾,卸下城市精英论虚假的外表,延续市井风貌,保护城市景观多样性,重塑真实、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佳龙  
文章通过分析教学团队中合作困境的成因,并以自组织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索了化解教学团队合作困境的自组织化路径:提倡教师自然合作文化,营造融洽合作氛围;建构耗散结构系统,形成稳定有序合作状态;完善各种合作保障机制,促进竞争与协同的平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万希  
本文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智力资本的开发,认为企业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采取自组织的形式来管理智力资本,并提出通过自组织理论来指导智力资本的开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秋红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资源环境压力的逐步增强,传统产业的低成本价格优势已经丧失,品牌尤其是强势品牌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品牌价值的高低也将成为衡量国家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对自主品牌价值演化的系统客观认知,造成现实中对自主品牌的价值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引入自组织理论,阐述了品牌系统的自组织性,剖析了自主品牌价值演化的自组织机理,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宏观上,需要政府各部门提供良好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等外部政策环境;微观上,品牌所属企业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促使品牌系统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品牌价值共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巍  严广乐  荣鹏飞  
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针对困扰NGO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这一瓶颈问题,构建了NGO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的特点,并结合NGO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提出了建立NGO自组织运行的协同-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柔性组织结构和自我管理团队等对策,以期帮助NGO解决人力资源瓶颈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宁波  方华  
金融业具有以自组织特征为主、他组织特征为辅的双重特性。从自组织理论讲,我国政府对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应该消除,虽然政策金融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但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政策金融市场化,且金融开放的步伐不能过早、过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少同  
以大众分类法与网络信息组织发展的关系为视角,对Web2.0时代网络信息组织中出现的自组织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大众分类法的形成机制与自组织特点,并在讨论大众分类法的特点和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基础上,从完善网络信息系统标签功能的角度给出优化大众分类法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晓永  张银杰  
文章以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公司治理系统具备开放性、非均衡性、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存在涨落的自组织特征,其演化发展也具有自组织发展的自创生、自生长、自适应、自复制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公司治理发展是在构成公司的各要素动态发展和能动性推动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树杰  
在社会科学中,自组织指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分工合作和协同行动的需要,进而形成了群体认同感和公认的行为规则,进行自我管理并共享收益的过程或状态。自组织是在简单规则下,依据统一愿景而演化出来的开放系统。NGO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更适合自组织的方式。规则简单就容易理解和传播,便于达成共识和采取共同行动,使每个人都有足够自由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廖杉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不仅会影响到农产品供给者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到农产品需求者的切身利益,不利社会稳定。从根本上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产品供求系统失衡所导致的,信息服务滞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政府服务滞后等在影响农产品供求系统失衡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旦  
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因而农民工群体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经济利益诉求。作为公共治理网络中的一个主体,农民工自组织能够通过组织化手段满足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利益诉求,如充当信息组织平台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概率,整合社会资源以开展教育培训,宣传社会保障以避免经济困境,调解劳资纠纷以获取合理收益。通过组织化手段增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益,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弱权状况,实现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增权目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砚君  祁大伟  
社会系统环境的快速变迁,导致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领导方式已经无法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试图构建企业的智慧型领导模式,以使企业拥有适应快速变化环境与应对复杂境遇的能力,从而适时进行自我创新规避外界风险。通过延伸企业边界、去除企业控制中心以及扩大企业跨界合作三条路径,将自组织属性嵌入到企业中,以构建企业智慧型领导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刚  
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城镇最容易融入"望得见山水"的美景之中,而乡愁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统乡村和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就地城镇化",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小城镇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小城镇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尚不能满足人口就地就业的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关联度弱;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指导,认为小城镇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系统特征,其产业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由其内生动力所主导,需重视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实现内外部效应的最大化,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刚  
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城镇最容易融入"望得见山水"的美景之中,而乡愁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统乡村和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就地城镇化",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小城镇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小城镇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尚不能满足人口就地就业的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关联度弱;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