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7)
2023(7572)
2022(6370)
2021(6077)
2020(4881)
2019(11029)
2018(10810)
2017(19804)
2016(10266)
2015(11510)
2014(10848)
2013(10546)
2012(9444)
2011(8856)
2010(8659)
2009(8288)
2008(7996)
2007(6617)
2006(5843)
2005(5357)
作者
(26617)
(22324)
(22119)
(21132)
(14227)
(10564)
(9869)
(8606)
(8486)
(7713)
(7585)
(7249)
(6978)
(6943)
(6886)
(6826)
(6620)
(6366)
(6302)
(6164)
(5601)
(5259)
(5230)
(5028)
(4953)
(4938)
(4764)
(4626)
(4407)
(4317)
学科
(44688)
经济(44636)
管理(26461)
(23578)
方法(19601)
(19133)
企业(19133)
数学(16744)
数学方法(16609)
中国(15588)
(12094)
贸易(12087)
(11870)
(11415)
业经(9456)
(9364)
(8803)
(8159)
理论(7695)
(7468)
银行(7466)
(7281)
农业(7223)
(7052)
金融(7051)
环境(6865)
(6679)
关系(6643)
(6338)
(6098)
机构
大学(146652)
学院(145131)
(69182)
经济(68204)
管理(53398)
研究(52765)
理学(46324)
理学院(45816)
管理学(45154)
管理学院(44882)
中国(41528)
(30967)
(30089)
科学(28610)
(25277)
财经(24625)
经济学(23756)
研究所(23092)
(22755)
中心(22707)
经济学院(21272)
北京(19874)
(19462)
师范(19322)
(18833)
财经大学(18595)
(18445)
(18394)
业大(16761)
师范大学(15827)
基金
项目(95949)
科学(77450)
研究(73297)
基金(72927)
(63177)
国家(62715)
科学基金(53928)
社会(49926)
社会科(47417)
社会科学(47411)
基金项目(37031)
教育(34075)
(33406)
自然(32049)
自然科(31363)
自然科学(31354)
自然科学基金(30829)
资助(30005)
(29281)
编号(28826)
成果(23818)
(23166)
国家社会(22238)
重点(21990)
中国(21836)
(21029)
教育部(20675)
(20182)
课题(19834)
人文(19450)
期刊
(74197)
经济(74197)
研究(46827)
中国(27053)
(22002)
管理(20368)
科学(19899)
学报(19228)
(17555)
教育(16471)
大学(15219)
经济研究(14317)
学学(14246)
财经(12950)
农业(12659)
(12428)
金融(12428)
(11386)
(10956)
技术(10919)
业经(10832)
世界(9794)
问题(9691)
国际(9567)
(7283)
技术经济(6572)
统计(6227)
现代(6023)
商业(5998)
(5926)
共检索到214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衍宏  兰玲  
在快速变化且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领导者一人往往难以招架多样化的挑战,此时,追随者及其对领导者的追随力愈发重要。正因如此,近几年追随力研究正在迅速崛起,并派生出多种研究视角。其中,一些学者从社会认知视角探索了人们心中对追随力的理解,建构出内隐追随理论,揭示隐藏在领导一追随行为背后的认知黑箱。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内隐追随理论时,主要沿袭西方建构的量表。鉴于内隐理论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拿来式"的做法未必能完全揭示中国情境下的内隐追随理论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访谈了23名人力资源学者、人力资源专员和企业领导者,采用扎根理论初步确定内隐追随理论题项。接着,以634位MBA学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和修正量表,最终开发了一个包括5个因子,15个题项的本土内隐追随理论量表。该量表中的5个因子分别为:勤勉、服从、进取、情商、公民行为,与西方量表存在数量和内容上的差异。因此,该量表不仅是内隐追随理论跨文化研究的补充,也为未来剖析中国内隐追随理论的系统框架提供工具。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衍宏  兰玲  
在快速变化且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领导者一人往往难以招架多样化的挑战,此时,追随者及其对领导者的追随力愈发重要。正因如此,近几年追随力研究正在迅速崛起,并派生出多种研究视角。其中,一些学者从社会认知视角探索了人们心中对追随力的理解,建构出内隐追随理论,揭示隐藏在领导一追随行为背后的认知黑箱。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内隐追随理论时,主要沿袭西方建构的量表。鉴于内隐理论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拿来式"的做法未必能完全揭示中国情境下的内隐追随理论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访谈了23名人力资源学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贾建锋  周舜怡  唐贵瑶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以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西方情境,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情境,在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研究框架,并从维度、测量与实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未来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贾建锋  周舜怡  唐贵瑶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以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西方情境,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情境,在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研究框架,并从维度、测量与实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未来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红玲  彭坚  
近年来,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追随研究领域,诞生了内隐追随这一前沿研究主题。作为追随理论的扩展,内隐追随理论有助于揭示内隐认知在领导—追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为有效利用内隐认知来促进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积极心理与行为提供理论启示。本文介绍了内隐追随的内涵、结构、测量与加工模型,从个体、环境和文化三个方面厘清了内隐追随原型的形成机理,从近端和远端两个视角概括了追随原型对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影响结果及其边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内隐追随的本土结构、影响结果以及稳定性与可塑性等内容的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典  曹春明  
结合个体二元性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审视组织情境对创新团队领导心目中理想下属原型的差异性影响。对380名创新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并使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情境差异致使领导抽象层和具体层IFTs原型均产生差异,领导感知的外部环境动态性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互惠信念以及突破式创新行为的期待,内部任务规范化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自我效能以及渐进式创新行为的期待,环境竞争性与决策权限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女性领导更注重创新思维,成熟领导会同时期待突破式与渐进式创新行为,而更大规模团队领导会偏爱渐进式创新行为。研究揭示了个体二元性在领导心目中的内隐原型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富强  陈耘  杨淑媛  
工作和家庭是员工生活的两个重要领域,由于资源限制而产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成为影响个体目标实现最为重要的压力源。然而,既有研究并未系统揭示中国情景下究竟哪些人力资源实践有助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解决和个体绩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扎根访谈、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得到包含一阶四因子和二阶一维18题项的中国情境下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实践量表(WFBHRP),并以员工绩效为关联效标,结合全国2197份样本对该量表进行了关联效度检验。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中国特定情境下导向性人力资源实践的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晟  邵云云  
通过扎根调节焦点与追随理论的综合质化分析,以及对968份调查问卷的探索检验,可将组织中员工多态追随行为从动机-行为性质视角概括区分为促进与防御两类。促进追随指追随者追求积极预期,能动与领导力交互的多维进取性行为,具有自我实现需要、信赖领导人格、积极进取精神、能动应对技能、追求积极预期五维结构;防御追随指追随者关注如何规避风险所表现谨慎安全等保守性行为,具有自我保护需要、畏顺领导威权、被动防御态度、消极顺应环境、规避消极结果五维结构。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现有研究对追随行为的归类与界定,编制的中国组织情境中员工追随行为量表既为深化和推进追随理论研究提供了可操作化的范式,也为企业了解和培养员工追随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正良  浦艳  
网络购物发展态势之迅猛已日益受到诸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信任自己人,不信任外人"的传统信任模式的影响下,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环境中如履薄冰。基于中国情境下网络购物环境和人际互动模式,深入分析消费者网络购物过程中信任的形成机理,以此来提取关键要素,并形成消费者网络购物信任的建构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晨  
在中国情境下,人际关系表现出差序格局的特性。由员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正式组织与个体的偏差,因此,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普遍的存在。现有文献中,由于对非正式组织的界定存在误解、混淆等问题,因而其界定更像是描述而非理论阐释。作为组织中的一种复杂系统,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组织特性。笔者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自组织过程的产物,在本质上与正式组织的宏观组态存在某种偏差。由于这种偏差在中国情境下难以消除,非正式组织亦无法在中国企业中消除;由于这种偏差可能发展为与正式组织的对抗关系,因此,中国情境下非正式组织往往呈现出破坏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威权领导对这种涨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的启示是:首先,非正式组织难以消除,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应该借力其自我维护的特性间接维护正式组织。其次,为了消除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领导者应当弱化自身的威权。再次,正式组织的领导者应当将正式组织面临的威胁转移到对非正式组织的威胁。最后,领导者应尽量避免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偏差发展为对抗关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鸿雁  林伟鹏  何瑞卿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综述类论文越来越丰富,然而很少有研究用定量方法来分析中国制度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的动态演化。本文立足于中国情境,通过对321篇CSR大样本实证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及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描述了制度情境下中国CSR发生的变化,分析出对CSR领域有贡献的个人作者及其附属机构,并总结了CSR研究的焦点、研究主题及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性地提出未来CSR的研究问题、如何进行多研究设计进行了展望,并构建了未来的研究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国庆  高向飞  胥家硕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西方优秀管理学理论及相关学科观点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转型经济现实,以科学问题为研究导向,进行嵌入式和情境化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和未来中国管理学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贵梅   袁明月   马冰  
基于内隐追随理论,本文探讨不同类型的建言行为如何通过领导内隐追随原型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及员工绩效产生差异化作用。通过对409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促进性建言与工作绩效正相关;抑制性建言与工作绩效呈倒U型关系;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分别在促进性建言与工作绩效的线性关系、抑制性建言与工作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调节了两类建言行为与领导-成员交换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出建言行为对个体工作绩效作用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拓展了建言行为研究的理论视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闯  庄贵军  周南  
中国营销学研究在经历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3个阶段以后,走到了致力于理论创新的路口。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与制度建构本土营销理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共识。本文结合本土心理学和管理学本土化研究文献对什么是营销学本土研究(中国营销学研究的类型和营销学本土研究的关键特征)、如何进行营销学的本土研究(如何提高本土研究的现实相关性和理论贡献),以及营销学本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等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提出了几个本土营销理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新刚  王璐璐  崔楠  周南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给本土品牌族性的彰显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华为被制裁和联想5G投票等事件,以往西方学者基于身份识别和文化联想提出的品牌族性内涵,已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因此,本文结合社会身份理论,从本土消费群体对本土品牌在族性方面的共同主观意识存在和期望视角出发,通过对线上/下受访者资料的扎根分析,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品牌族性的五个维度:国产身份、政治立场、市场表现、国家贡献和民族文化。按照量表开发中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检验程序,最终确定测量品牌族性的18个问项。以此为基础设计问卷,检验了品牌族性的预测效度,即它对政治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及结果。研究结论为学界和业界后续开展品牌族性研究、作为及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