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8)
- 2023(11820)
- 2022(10333)
- 2021(9952)
- 2020(8288)
- 2019(19417)
- 2018(19201)
- 2017(36950)
- 2016(19828)
- 2015(22679)
- 2014(22583)
- 2013(22431)
- 2012(20564)
- 2011(18643)
- 2010(18322)
- 2009(16752)
- 2008(16152)
- 2007(13699)
- 2006(11918)
- 2005(10495)
- 学科
- 济(83261)
- 经济(83168)
- 管理(55484)
- 业(53390)
- 企(43179)
- 企业(43179)
- 方法(39998)
- 数学(35281)
- 数学方法(34968)
- 中国(25777)
- 农(21458)
- 财(18534)
- 学(17144)
- 贸(17135)
- 贸易(17127)
- 业经(16840)
- 易(16693)
- 地方(15017)
- 农业(14619)
- 技术(13958)
- 制(13627)
- 和(13214)
- 环境(12844)
- 理论(12352)
- 银(12142)
- 银行(12105)
- 融(11656)
- 金融(11655)
- 行(11618)
- 务(11200)
- 机构
- 大学(286694)
- 学院(281856)
- 济(119005)
- 经济(116733)
- 管理(114396)
- 理学(100031)
- 理学院(98905)
- 研究(98789)
- 管理学(97371)
- 管理学院(96873)
- 中国(73234)
- 京(61947)
- 科学(60348)
- 财(50615)
- 所(49135)
- 研究所(45259)
- 中心(43138)
- 农(42690)
- 财经(41797)
- 业大(41058)
- 北京(39895)
- 经(38385)
- 江(37358)
- 范(37175)
- 师范(36901)
- 经济学(36332)
- 院(35790)
- 农业(33415)
- 经济学院(32820)
- 财经大学(31373)
- 基金
- 项目(197794)
- 科学(156405)
- 研究(145712)
- 基金(145522)
- 家(126731)
- 国家(125725)
- 科学基金(107796)
- 社会(92713)
- 社会科(87865)
- 社会科学(87843)
- 基金项目(77376)
- 省(73734)
- 自然(69473)
- 自然科(67882)
- 自然科学(67865)
- 自然科学基金(66670)
- 教育(65788)
- 划(63213)
- 资助(60289)
- 编号(58085)
- 成果(47260)
- 部(44961)
- 重点(43753)
- 发(41847)
- 创(41326)
- 课题(39669)
- 教育部(38748)
- 国家社会(38549)
- 创新(38492)
- 科研(37568)
- 期刊
- 济(123694)
- 经济(123694)
- 研究(85107)
- 中国(52247)
- 学报(43602)
- 科学(42221)
- 管理(41292)
- 农(38147)
- 财(35492)
- 大学(33163)
- 学学(31001)
- 教育(30373)
- 农业(27469)
- 技术(23333)
- 融(21295)
- 金融(21295)
- 经济研究(20795)
- 财经(20187)
- 业经(18501)
- 经(17235)
- 问题(16301)
- 科技(15419)
- 图书(15230)
- 业(14747)
- 技术经济(14155)
- 理论(14052)
- 贸(13918)
- 世界(13450)
- 实践(12660)
- 践(12660)
共检索到404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在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科技进步对中国就业总量的影响。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正面影响,以及1991年开始的技术进步减少就业需求的情况,分析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认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边际就业弹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文国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邵文国科学技术进步必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已为近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践所证实。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淑红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福利指标体系,使用1998—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科技进步对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地区层面来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显著的正福利效应,但不同区域的正福利效应呈现异质性;从科技进步水平来看,虽然不同水平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正福利效应,但低水平下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更大;从不同时间段看,2008—2017年间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小于1998—2007年,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结论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福利 异质性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慧玲 王富贵
本文依托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一般作用机制,从总体层面、产业结构层面与就业结构层面对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科技进步影响劳动就业的方式、方向和程度。提出了对于科技进步既能产生失业又能增加就业的双重效应,要结合资源型城市的阶段性特点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减轻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冲击"效应,扩大其"补偿"效应,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劳动就业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宫丽华
人们的传统观念一般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机会。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如何解决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在分析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就业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与创新 就业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忠
以科技进步解决再就业问题陈忠推进科技进步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也是解决我国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科技进步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者个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处明
今后20年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是科技进步和保障就业。通过建立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就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 就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丹 梁丽萍 史竹琴
基于2003年~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中部各省份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比较得出了山西省的节能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山西省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3年~2012年间,山西省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U"型变动趋势。其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政府影响力对提升山西省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提升山西省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华实
企业边界的界定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古典经济学、企业战略理论、现代产权经济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边界的界定作出了解释。文章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说明企业边界的界定问题。科技的进步,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促使了网络组织的产生,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企业有限外部化,这就促使企业边界有所扩大,并且使小企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企业边界 科技进步 网络组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利用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从宏观经济、产业部门及就业三个层面仿真研究科技进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改善国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技术进步短期内对部分产业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技术进步促进了国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有利于产业长期发展;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的就业影响各异,但并不会加剧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而是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中的流动。
关键词:
科技进步 CGE模型 MCHUGE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清琪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未来20~30年内世界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其鲜明的反映;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国家创新系统是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东南亚金融危机显示了知识经济发展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力;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确立了以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为重.点的跨世纪战略目标。中国必须挑起实现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
世界科技进步 知识经济 中国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平
(一)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一不是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正在空前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有的原来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果忽视科技进步,有可能逐步落伍。有的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果能抓住时机,广泛采用新技术,有可能一跃而起,后来居上。人类社会的这个共同经验,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错过了以往几次技术革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