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8)
2023(8779)
2022(7519)
2021(7018)
2020(6202)
2019(14840)
2018(14504)
2017(28785)
2016(15443)
2015(17572)
2014(17390)
2013(17761)
2012(16938)
2011(15478)
2010(15344)
2009(14561)
2008(14613)
2007(12953)
2006(10944)
2005(9910)
作者
(43968)
(37012)
(36865)
(35459)
(23706)
(17878)
(16939)
(14424)
(14032)
(13028)
(12718)
(12400)
(11896)
(11741)
(11679)
(11510)
(11205)
(10913)
(10695)
(10676)
(9206)
(9107)
(9025)
(8432)
(8385)
(8365)
(8143)
(8019)
(7410)
(7382)
学科
(74616)
经济(74549)
管理(40886)
(40444)
方法(39216)
数学(36090)
数学方法(35860)
(31297)
企业(31297)
中国(20629)
(18513)
(18108)
(16457)
贸易(16452)
(16062)
(13137)
(12873)
业经(12490)
农业(11978)
地方(11548)
(11009)
金融(11007)
(10970)
银行(10950)
(10945)
财务(10929)
财务管理(10899)
(10460)
企业财务(10383)
(9830)
机构
大学(231617)
学院(227090)
(107144)
经济(105415)
管理(87209)
研究(80467)
理学(75805)
理学院(74980)
管理学(73933)
管理学院(73495)
中国(62619)
(48263)
(47367)
科学(46066)
(40536)
财经(38762)
(37598)
研究所(36930)
中心(36589)
经济学(35624)
(35498)
经济学院(32478)
业大(31921)
(31494)
北京(30947)
农业(29813)
财经大学(29023)
(28247)
(28196)
师范(27951)
基金
项目(149657)
科学(118806)
基金(112625)
研究(108634)
(97890)
国家(97161)
科学基金(82861)
社会(72185)
社会科(68674)
社会科学(68656)
基金项目(58795)
(54463)
自然(51885)
自然科(50728)
自然科学(50711)
教育(50057)
自然科学基金(49885)
资助(47778)
(47141)
编号(41958)
(35960)
成果(34580)
重点(33940)
(32067)
国家社会(31465)
教育部(31253)
(30555)
中国(30076)
人文(29476)
科研(29165)
期刊
(109205)
经济(109205)
研究(68356)
中国(39983)
(36149)
学报(34750)
(33070)
科学(32456)
管理(29008)
大学(26404)
学学(24894)
农业(22363)
(21707)
金融(21707)
财经(20140)
经济研究(19665)
教育(18391)
技术(17989)
(17325)
问题(15475)
业经(15470)
(15325)
(13081)
国际(12907)
世界(12896)
统计(12788)
技术经济(12469)
(10969)
理论(10686)
(10246)
共检索到33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乃武  孙稳存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总供给方面来研究我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和经济波动,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具有一致性;经济的短期波动则主要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但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结构上一致,并无其他变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运信  曾令华  
在货币政策是应该坚持单目标还是双重目标的争论中 ,正斜率的总供给曲线的存在经常被作为双重目标论的依据。本文认为 ,这只是双重目标论的一个必要条件 ,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才是决定货币政策要盯住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充分条件。实证分析表明 ,我国的总供给曲线具有这两个特征 ,这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必须盯住双重目标 ,而不能只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庆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4%,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永定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多数宏观经济模型中 ,在推导总供给曲线时 ,加总问题 (aggregationproblem)往往被忽略。一般认为 ,总供给曲线是各企业供给曲线的简单算术和或是一个代表性企业供给曲线的简单放大。但是 ,在现实中 ,各个企业是不同的。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 ,总供给曲线与企业供给曲线在性质上才是等价的。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制度性特点并在解决加总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的基础上 ,本文推导出了在企业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通过这种方法推出的总供给曲线具有许多传统总供给曲线所不具有的新性质。笔者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研究处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晓辉  陈继明  
本文运用H-P滤波方法对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经验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953-1977年,我国产出缺口主要受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1978-2007年,产出缺口不仅受到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未预期到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的影响;并且,未预期到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产出缺口的影响远高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重点关注价格稳定目标的同时,还应关注汇率稳定目标;在汇率政策上,中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而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士成  
本文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长期识别条件,通过引入贸易依存度等外生变量,采用SVAR方法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冲击进行分解,并讨论了中国短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需求冲击,同时,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也与理论基本相符,不存在"斜率之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本文应用时变经济"自然率"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对我国总供给曲线进行估计,并且对其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供给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变动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发展相吻合;产出缺口是通货膨胀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并且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总供给曲线作用下的月度环比和同比通货膨胀率适度水平分别近似为0.35%和4.28%。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梁  
中国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以及二元结构的存在使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在中国缺乏适用性。本文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背景下,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构建了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时的总供给模型,并对供给曲线做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了基础产业产出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的概念,并认为这两个效应是构建中国的总供给曲线的关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行信  
本文论述 ,如要提高居民消费 ,扩大总需求 ,先要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国民收入又得先提高总供给。要提高总供给 ,首先要使产品生产过剩的产业感到抓管理降成本的压力 ,促使产业总体水平提高 ,降低价格以扩大总需求。另外又要使产品处于短缺状态的产业吸收生产要素 ,扩大生产能力 ,进而扩大供给 ,来拉动经济。总供给“瓶颈”的拆除 ,将引起总供给量的增加。同时又为劳动和资本实现其价值提供了市场空间 ,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台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高  
本文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长期识别条件,在一个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将影响中国真实GDP和通货膨胀的冲击分解成了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利用分解的结果,我们估计了中国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为负(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负相关),而短期总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现有的宏观理论完全不符。我们将这一结果称为"斜率之谜"。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还需要更多经验研究的验证。如果这一现象的可靠性能够得到确认,那么对其原因的分析将是下一步理论研究的重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刘琨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刘易斯拐点等的冲击,中国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总需求调整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外需无法回至危机前;消费需求短期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需求爱前期房价高企及金融危机后融资条件等约束,刺激空间也明显缩小。因此,单靠传统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彻底破解中国经济的困局。本文在总供给—总需求(AD-AS)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下,借鉴供给学派的部分主张,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避免走过度依赖投货币、上项目的老路,实现更加合意的经济均衡:一方面应继续坚持逆周期的总需求调控,但要格外注重追求投资效率、把握刺激力度,充分考虑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应试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鹤  刘金全  顾洪梅  
本文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描述和检验了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拉动作用不仅是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要将提高和保持国际贸易规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目标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敏  李文溥  
基于AD-AS模型,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水平的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揭示1996—2005年期间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需力量变化,并发现,近年来的"高增长、低通胀"是在有效供给能力改善的强有力推动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全球化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正在从需求转向供给。因此,现阶段的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供给管理,把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