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8)
- 2023(13286)
- 2022(11571)
- 2021(10955)
- 2020(9141)
- 2019(21372)
- 2018(21194)
- 2017(40470)
- 2016(21908)
- 2015(24845)
- 2014(24409)
- 2013(24480)
- 2012(22406)
- 2011(20409)
- 2010(20041)
- 2009(18441)
- 2008(17822)
- 2007(15044)
- 2006(13051)
- 2005(11456)
- 学科
- 济(86646)
- 经济(86560)
- 管理(60833)
- 业(57500)
- 企(45524)
- 企业(45524)
- 方法(40924)
- 数学(35768)
- 数学方法(35412)
- 中国(25356)
- 农(22571)
- 学(20510)
- 财(20025)
- 业经(18518)
- 贸(18287)
- 贸易(18277)
- 易(17854)
- 环境(16770)
- 地方(16571)
- 制(15213)
- 农业(14925)
- 和(14814)
- 理论(13479)
- 划(12967)
- 银(12903)
- 技术(12873)
- 银行(12865)
- 务(12373)
- 融(12371)
- 金融(12370)
- 机构
- 大学(310280)
- 学院(305302)
- 济(125404)
- 经济(122807)
- 管理(122656)
- 研究(107155)
- 理学(106674)
- 理学院(105474)
- 管理学(103829)
- 管理学院(103288)
- 中国(79926)
- 京(67880)
- 科学(67132)
- 财(53819)
- 所(53547)
- 研究所(49447)
- 农(48073)
- 中心(47230)
- 业大(46910)
- 财经(44076)
- 北京(43769)
- 江(41739)
- 范(40874)
- 师范(40538)
- 经(40385)
- 院(39884)
- 经济学(37918)
- 农业(37297)
- 经济学院(34238)
- 州(34192)
- 基金
- 项目(216812)
- 科学(170387)
- 基金(158753)
- 研究(158091)
- 家(139634)
- 国家(138558)
- 科学基金(118009)
- 社会(100101)
- 社会科(94776)
- 社会科学(94750)
- 基金项目(84520)
- 省(81291)
- 自然(76732)
- 自然科(74883)
- 自然科学(74867)
- 自然科学基金(73533)
- 教育(70825)
- 划(69634)
- 资助(65331)
- 编号(63379)
- 成果(51322)
- 重点(48547)
- 部(48076)
- 发(46112)
- 创(44482)
- 课题(43094)
- 国家社会(41643)
- 科研(41599)
- 创新(41504)
- 教育部(41166)
- 期刊
- 济(132447)
- 经济(132447)
- 研究(89809)
- 中国(55310)
- 学报(50344)
- 科学(47083)
- 管理(43045)
- 农(42102)
- 财(38354)
- 大学(38160)
- 学学(35653)
- 教育(32129)
- 农业(29877)
- 技术(24251)
- 融(23430)
- 金融(23430)
- 经济研究(21864)
- 业经(21116)
- 财经(20887)
- 图书(20451)
- 经(17876)
- 问题(17459)
- 业(16404)
- 科技(15591)
- 林业(15537)
- 理论(14783)
- 资源(14700)
- 贸(14613)
- 技术经济(14246)
- 书馆(13943)
共检索到440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庆忠 赵元藩 陈晓鸣 杨子祥 艾建林 杨晓松
对我国思茅松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0年来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1987—2002年期间,思茅松林面积呈下降趋势,思茅松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相应下降,从365.81×108元.a-1降至313.50×108元.a-1,之后随思茅松林资源的恢复而增至328.44×108元.a-1;思茅松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随着资源的增长而增长,随着思茅松林资源的消耗而降低。思茅松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20年间处于持续递增趋势,1987年为5.44×104元.hm-2.a-1,2007年增至5.56×104元.hm-2.a-1,年均递增0.11%,并与思茅松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森林生态服...
关键词:
思茅松林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动态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庆忠 杨晓松 杨子祥 陈晓鸣 赖兴会 丁福红
利用从1987年以来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长期监测数据,对我国思茅松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主导利用方向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87年-2007年,思茅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从67.20×104hm2下降到59.04×104hm2,年均递减0.61%;蓄积量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20年间思茅松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略有增长,表明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但与此同时,径级结构动态变化显示,思茅松林小径组、中径组林木蓄积量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量则快速递减,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在1987年-2007年间下降了38.24%,单株立木材积显著下降,表明可用资源质量正呈现出...
关键词:
思茅松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监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胡光辉 刘永刚 孟梦
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树木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连续2 a的研究(2009年和2010年)。思茅松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西南桦Betulaalnoides或高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思茅松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但林地的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并不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一致。思茅松主要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kikuchii,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松实小卷蛾R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兆录
本文从区系地理、生物特性、生态特点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对思茅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认为思茅松是个重要的森林树种、在起源及分布上都与云南松和卡西亚松有联系,从理论到生产实践,都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
思茅松,研究现状,区系地理,生态特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喜庆 皇宝林 温庆忠 华朝朗 陶晶 郑进烜
利用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对云南松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7年的20 a间,云南松林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蓄积量在1997—2002年得益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出现了快速上升,5 a净增20.57%,与此同时,过熟林资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优质可用云南松林资源的数量持续减少,濒临枯竭。云南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20 a间提高了27.05%,而大径组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从每株0.77 m3降至0.22 m3,表明云南松林质量在总体上提高的同时,可用资源数量仍在快速减少,材种结构低质化倾向加剧。云南松林分林龄结构一直呈现出显著...
关键词:
云南松林 森林资源监测 云南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律 欧光龙 王俊峰 胥辉
【目的】确定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光饱和点,构建空间全局和局域遥感信息模型反演思茅松林生物量,为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二次项函数和幂函数求解思茅松林生物量光饱和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构建遥感信息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1)普洱市思茅松林Landsat8 OLI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的光饱和点为106.3 t·hm~(-2);2)空间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尤其是GWR模型具有最高的R2(0.373)和最小的AIC(4 577.8),其拟合精度显著高于OLS、SLM和SEM模型;3)独立性样本检验结果表明,GWR模型的预估精度最高,且通过刀切法检验可知GWR模型在高值阶段(≥100 t·hm~(-2))和低值阶段(0~50 t·hm~(-2))的生物量估测能力强于OLS、SLM和SEM模型;4) GWR模型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思茅松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66.496 t·hm~(-2),与实测值偏差23.511%,估测误差低于OLS、SLM和SEM模型。【结论】对普洱市思茅松林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时,GWR模型优于OLS模型和其他空间全局回归模型,且GWR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问题,减小光饱和点对遥感估测精度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跃
本文采用等级系数法评定立地质量,可减少外业样地调查数量.计算手段简便,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方便.经验证,用该法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与实际情况吻合.
关键词:
立地质量评价 思茅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文君 胥辉 黄明泉 李超 闾妍宇 魏安超 熊河先 欧光龙
利用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选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参数随环境因子(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林分直径结构分布拟合的结果来看,3个研究位点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差异较不显著。(2)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了55.0%、46.5%、43.0%和59.1%的信息量,较好的反映了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4类环境因子中,气候因子最好的解释了林分直径结构的变化,林分因子次之。(3)从4类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来看,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高(Hm)与第一排序轴呈现最强正相关(0.682),林分优势高(Ht)次之(0.577 2);地形因子中坡度(SLO)与第一排序轴具有最强相关性(0.386 1);土壤因子中全磷(TP)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576 5);气候因子中等温性(b3)、季节性温度(b4)、降水最小月降水(b14)、最干季降水(b17)、最冷季降水(b19)与排序轴的相关性均在0.42以上。(4)从二维排序图上来看,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c参数相对较近,这表明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其他树种与两者并没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光龙 王俊峰 胥辉 肖义发 字俊江
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变化,采用Weibull函数拟合林分直径结构,采用幂函数模型拟合树高结构,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胸径符合Weibull函数分布;其拟合参数a与样地内林木株数(N)和坡向(T ASP)相关,且均呈正相关;b与土壤水解性氮(C HN)、林木优势高(H ST)、林木平均高(H M)和林木株数(N)相关,且均呈负相关;c与林木平均高(H M)相关,且呈正相关。(2)树高符合幂函数分布,其拟合参数a与林分平均胸径(D M)、土壤有效磷(C YP)、土壤水解性氮(C HN)、样地内林木株数(N)呈...
关键词:
思茅松 直径结构 树高结构 云南省思茅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 梁军生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陈航
采用L 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思茅松干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分析了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思茅松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Pn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4:00和17:00,最高峰出现在光强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刻(14:00),胞间CO2浓度(C i)变化方向则相反。Pn、Tr和气孔导度(Cond)与主要环境指标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Pn、Tr与PAR、Ta和RH的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Cond...
关键词:
思茅松 干季 光合日动态 光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丽 李元禄
通过对云南松和思茅松的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进行探索,结果发现了磺化处理思茅松木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_2SO_3用量为18%,最高温度为150℃,液比6:1,保温时间40min,然后应用YG01盘磨机进行机械后处理.同时发现SCMP的得率和光学性能接近SGW,强度性质接近CP.并发现由于云南松与思茅松原料本身的差异造成SCMP的强度也有差别,以上充分说明了SCMP能扩大MP的使用范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何明霞 高锋 刘静 曹旸 许欣景 王文兵 王云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菌丝套及外延菌丝结构明显,菌丝套内部迷宫状,外延菌丝直角分支;哈蒂氏网明显。同时,在含有自然石灰土和腐殖质的基质1中,思茅松的菌根感染率为100%。在p H值6.5、7.0、7.5的条件下,印度块菌均能侵染思茅松,且菌根感染率均为100%。本研究为印度块菌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印度块菌 思茅松 菌根合成 人工接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广 张快富 付玉嫔 赵永红 蒋云东 李明 姚志琼
为了选择高Δ3-蒈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5年生的40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Δ3-蒈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节油中Δ3-蒈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18个,较对照Δ3-蒈烯含量平均提高了419.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Δ3-蒈烯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Δ3-蒈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1个高Δ3-蒈烯含量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平均产脂力约为普通思茅松的2.7倍,Δ3-蒈烯含量的遗传增益为415.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鲁 吴兆飞 邱华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弱度采伐(0.71)>中度采伐(0.67)>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光龙 王俊峰 肖义发 胥辉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