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8)
- 2023(17849)
- 2022(14667)
- 2021(13655)
- 2020(11349)
- 2019(25636)
- 2018(25500)
- 2017(48171)
- 2016(25901)
- 2015(29097)
- 2014(28363)
- 2013(27673)
- 2012(24777)
- 2011(22135)
- 2010(22548)
- 2009(21376)
- 2008(20958)
- 2007(18878)
- 2006(16660)
- 2005(15537)
- 学科
- 济(109793)
- 经济(109665)
- 业(94019)
- 管理(85269)
- 企(82960)
- 企业(82960)
- 方法(46734)
- 数学(37459)
- 数学方法(36830)
- 中国(35198)
- 农(33244)
- 业经(33048)
- 财(30989)
- 制(23016)
- 农业(22938)
- 技术(22674)
- 贸(21810)
- 贸易(21789)
- 理论(21396)
- 易(21241)
- 务(20929)
- 财务(20868)
- 财务管理(20846)
- 企业财务(19674)
- 地方(19391)
- 策(18069)
- 学(17951)
- 和(17833)
- 银(17676)
- 银行(17660)
- 机构
- 学院(364138)
- 大学(360347)
- 济(155822)
- 经济(152798)
- 管理(142647)
- 理学(121722)
- 理学院(120514)
- 研究(118830)
- 管理学(118411)
- 管理学院(117718)
- 中国(95266)
- 京(76257)
- 财(72396)
- 科学(68406)
- 所(58347)
- 财经(56856)
- 江(55930)
- 中心(53794)
- 农(53654)
- 研究所(52286)
- 经(51712)
- 北京(48436)
- 经济学(48105)
- 业大(47521)
- 范(47344)
- 师范(46947)
- 州(44584)
- 经济学院(43205)
- 院(42881)
- 财经大学(41758)
- 基金
- 项目(234078)
- 科学(187651)
- 研究(177248)
- 基金(171138)
- 家(147119)
- 国家(145843)
- 科学基金(127483)
- 社会(115886)
- 社会科(109954)
- 社会科学(109924)
- 省(91595)
- 基金项目(88727)
- 教育(81677)
- 自然(79022)
- 自然科(77372)
- 自然科学(77360)
- 自然科学基金(76051)
- 划(75875)
- 编号(72006)
- 资助(69496)
- 成果(58603)
- 创(53376)
- 重点(52572)
- 部(51947)
- 发(51215)
- 课题(49895)
- 创新(49077)
- 国家社会(48578)
- 教育部(45583)
- 人文(44857)
- 期刊
- 济(178776)
- 经济(178776)
- 研究(112263)
- 中国(77782)
- 管理(59672)
- 财(58672)
- 农(50879)
- 科学(48768)
- 学报(48744)
- 教育(43929)
- 大学(38966)
- 学学(36133)
- 技术(35123)
- 融(35066)
- 金融(35066)
- 农业(34973)
- 业经(30218)
- 经济研究(29795)
- 财经(29620)
- 经(25794)
- 问题(22922)
- 业(21825)
- 技术经济(20369)
- 贸(20261)
- 图书(19320)
- 世界(18651)
- 统计(17913)
- 国际(17885)
- 现代(17507)
- 策(17240)
共检索到56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世宏 夏杰长
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发现,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城镇化进程是劳动力部门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中国服务业就业增长与城镇化进程是否具有西方发达国家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中国服务业就业增长与城镇化进程为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但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不能成为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改善的格兰杰成因。因此,中国城镇化模式应该从工业新城建设大跃进向以提高城市服务就业密度的城市功能转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马铭
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较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然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扩张效应并没有伴随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解决我国就业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低就业吸纳能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国有单位比重和行业工资水平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应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私人有效投资、促进行业产出增长、消除现行的二元就业体制、打破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促进生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吸纳能力 二元就业体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海森 董明月
中国城镇化水平省际间差异,将直接导致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供给不均衡,很大程度影响和阻碍整体经济,特别是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点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产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地域城镇化对劳动力要素布局作用的异质性,采用多水平C-D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出1998—2014年期间,城镇化水平条件下各地区服务业规模报酬的具体分类以及TFP平均增长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城镇化 多水平C-D生产函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占斌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君英 乔春成
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协调,还有利于解决农业经营规模化、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与收入问题以及有利于经济发展,走资源节约的均衡道路。当前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投资水平低、从业人员少、收入效应弱以及服务消费不足等问题。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需要坚持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大农村服务型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服务型人才培养、强化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效应与收入效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现代服务业 发展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水根 王雅
就业吸纳能力是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基于SSM模型,对湖南省2007~2011年间的14个服务业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借助Shift-Share分析图,筛选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重点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3个服务业部门。
关键词:
服务业 主导产业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小康社会 服务业 福建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勇 蒲勇健 陈立泰
本文建立了一个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互动发展的耦合与协调模型,以31个省份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二者互动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同时对西部各省份予以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耦合互动状况整体不佳,二者仍处在磨合阶段,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突出;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表现为服务业集聚发展不足,中西部地区也已由城镇化相对滞后转变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滞后;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的耦合互动具有逐步加强的时变特点和分布的空间变迁特点,二者已在少数省份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应当...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集聚 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向俊 马光辉
为了分析城镇化模式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交互效应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61个地级市2001—2010年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U型,现阶段,2/3左右的市辖区人口规模仍然处于U型曲线拐点左半段;市辖区人口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叉项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东部区域更为显著。因此,应坚持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模式,发挥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条件。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集聚 居民消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我国以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当前农村急剧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人口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需求建立了内在的关联性。城镇化建设既形成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集中表达机制,同时也为传统家庭供给模式向社会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政府主导、家庭先行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成为基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政策部门有必要从筹资、规划、递送、管理等层面推动农村养老模式转型与新模式建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养老服务 供给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敏
利用1990—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互相促进,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且两者的动态关系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发展 互动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同升 刘长岐
本文从近期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入手,剖析了我国城镇化对城镇规划的影响及中国城镇规划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规划 城镇人口 农民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河军 吕明明
论文从小城镇发展动力基础出发,在对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城镇金融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进而提出了构筑小城镇金融服务优势的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羽
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的城乡市场一直处于分割状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商贸流通业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探讨了商贸流通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提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城镇化 商贸流通 市场分割 城乡统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