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5)
2023(16928)
2022(13937)
2021(12796)
2020(10756)
2019(23705)
2018(23542)
2017(44616)
2016(24192)
2015(26792)
2014(26263)
2013(26066)
2012(23538)
2011(21288)
2010(21426)
2009(20179)
2008(20081)
2007(18025)
2006(15946)
2005(14770)
作者
(68385)
(57258)
(57148)
(54121)
(36436)
(27470)
(25891)
(22266)
(21747)
(20449)
(19769)
(19211)
(18381)
(18166)
(18015)
(17607)
(16800)
(16776)
(16663)
(16365)
(14281)
(14260)
(13892)
(13217)
(12917)
(12870)
(12850)
(12701)
(11566)
(11445)
学科
(102903)
经济(102778)
(94853)
(76820)
企业(76820)
管理(75112)
(48180)
方法(41419)
业经(32935)
数学(32531)
数学方法(32237)
农业(31874)
中国(30782)
(30619)
(22466)
(21151)
财务(21112)
财务管理(21088)
(20086)
贸易(20074)
企业财务(20019)
(19563)
技术(19080)
(19052)
(18023)
地方(17635)
(17278)
理论(17067)
(16680)
(16396)
机构
学院(346211)
大学(339882)
(149996)
经济(147261)
管理(133096)
研究(119662)
理学(114334)
理学院(113108)
管理学(111395)
管理学院(110754)
中国(95531)
科学(71578)
(71551)
(70242)
(68227)
(60653)
研究所(54913)
中心(54613)
财经(54111)
农业(53940)
业大(53044)
(53004)
(49393)
经济学(45980)
北京(44522)
(43595)
师范(43166)
(42555)
经济学院(41499)
(41352)
基金
项目(227852)
科学(181952)
基金(168810)
研究(167468)
(147427)
国家(146098)
科学基金(126076)
社会(110306)
社会科(104314)
社会科学(104289)
基金项目(88854)
(88238)
自然(80213)
自然科(78411)
自然科学(78395)
自然科学基金(77043)
教育(74793)
(73440)
资助(67471)
编号(67137)
成果(53401)
重点(51428)
(51182)
(50358)
(49496)
国家社会(46524)
(46050)
创新(45681)
课题(45335)
(44563)
期刊
(175304)
经济(175304)
研究(102398)
(70529)
中国(69785)
(53699)
学报(52790)
科学(52034)
管理(51285)
农业(47609)
大学(40873)
学学(39021)
(35544)
金融(35544)
业经(33282)
教育(30896)
技术(28916)
经济研究(27646)
财经(26880)
(25889)
问题(23408)
(23302)
世界(19346)
(18300)
技术经济(18187)
(17664)
现代(16719)
国际(16120)
资源(15959)
商业(15944)
共检索到524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姣  李双成  
中国学者已就农业多功能性和城镇化对都市区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采用农业多功能性范式对都市区农业变化与响应作出的系统性探讨。论文基于中国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梳理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城镇化使都市区农业的主要功能类型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同社会主体积极适应城镇化的行为形成了七种主要的农业模式,都市区农业总体趋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系统。最后,展望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深化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并推动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秋珍  JohnSumelius  
综阅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可知,国外研究着重农业多功能性单个因素量化分析,与农业环境计划比较分析,对农业商品产出和非商品产出从联合生产角度分析,运用环境经济学评估方法估算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以及对农业多功能性目标政策的讨论等五个方面。国内研究包含四个主要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对农业多功能性进行理论分析,从不同国家对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不同立场进行实质分析,从农业多功能性问题与非贸易关注之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和撇开农产品国际贸易利益,对我国农业各功能的价值现状分析。国内与国外研究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比较集中于农业多功能性的模型量化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农业多功能性是近年来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政府间谈判磋商的热点问题。科学地认识农业多功能性及其演变趋势,对于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调研资料的整理,从农业的产品生产功能、经济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休闲功能4个方面,对建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基本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品生产功能在波折中不断提高,而地域之间呈此消彼长现象,总的趋势是农产品生产由南方向北方、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农业的经济功能已经大大弱化,但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依然极为重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来看负面效应要大于正面效应;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呈全面衰落趋势,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丽伟  高中理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由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转型期。低碳农业实践已在世界多国广泛展开,创意农业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农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低碳经济背景赋予创意农业更为丰富的多功能性。本文从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业碳金融、国际竞争力、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分析了低碳背景下日本创意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向度及其对农业生产、内涵、竞争力及文明程度的提升效应;同时,从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政府和农业协同组织支持、产业功能体系构建等方面,剖析了日本创意农业低碳发展之机理。日本创意农业实现了低碳发展与多功能性发展的良好结合,为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国家树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德娟  周琼  曾玉荣  
日本都市农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都市农户占日本农户总数的25%,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7%,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种植比例较高。本文从都市农户的结构特征入手,对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做法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本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建  赵士权  田璐  刘焱序  刘志聪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在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特性。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宜居城市"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经济、生态及社会3方面筛选相关指标,定量评价2001、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综合功能,明晰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功能动态来看,研究时段内北京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上呈现减弱趋势;(2)从农业综合功能的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13个涉农区(县)中9个呈现农业综合功能减弱的趋势,唯有平谷、海淀、密云出现增强,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传健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当它们关系协调时,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得到和谐发展;反之,农业就会畸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功能由长期定位于经济功能拓展为与非经济功能并重,非经济功能日益彰显。因此,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农业多功能性,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俊飞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的单一属性逐渐向多功能性拓展,承载了更多的价值与社会职能。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农业多功能性对欧盟农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中国提升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和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吴绍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日益成为现在乃至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提出了表征区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土地开发度",论述其概念和内涵,并从土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开发调控、土地优化配置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要加强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的最大容量的综合评估的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云  周忠学  
在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服务作为农业用地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用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研究表明:12001—2012年,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经济效率总体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经济效率为1;社会效率、生态效率态势良好,服务性功能越来越显著;2用地社会效率最高,生态效率次之,经济效率最小,表明都市农业用地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其社会与生态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追求;3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效率由城区到城郊区县递减,社会效率全区普遍较高,生态服务价值由城区向郊区递增,但生态效率则呈现出从城区向周围区县递减的规律,远郊区是城市化区域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的重点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新  
人类和农业相伴而生;从农业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伴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农业的功能也发生了拓展与深化。经济上,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经历和见证了这一过程;就"三农"而言,内容复杂而多样,深刻而尖锐,持续不断而变化多端,不断考验和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当前,在我国农业的功能深化仍在继续,结合"三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前的困境,从农业的多功能性出发,进行相应分析和探索性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传健  何伦志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资源价值量来衡量。农业多功能性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使整个社会受益,但社会并没有为此足额付费。因此,政府应按照WTO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补贴,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健  史俊通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部门除了生产粮食等农产品以外,农业还承担着日趋重要并不断扩大的经济、生态、环境等社会功能。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过程,通过农业投入使沙漠变绿洲,旱地变水地,坡地变平地,宜农荒地变良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自然资源的禀赋条件,恢复和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整体的环境和生态效益。农业的多功能性决定着农业投资的社会性和宏观性,以及农业投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农业投资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社会效益、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成杰  
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深刻理解农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坚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现实国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