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7)
- 2023(11792)
- 2022(9525)
- 2021(8905)
- 2020(7519)
- 2019(17374)
- 2018(17036)
- 2017(33497)
- 2016(17522)
- 2015(19920)
- 2014(19681)
- 2013(19685)
- 2012(17777)
- 2011(15936)
- 2010(16144)
- 2009(15328)
- 2008(15391)
- 2007(13823)
- 2006(12060)
- 2005(11283)
- 学科
- 济(92946)
- 经济(92856)
- 业(80638)
- 企(73442)
- 企业(73442)
- 管理(64885)
- 方法(43230)
- 数学(35180)
- 数学方法(34693)
- 业经(29252)
- 农(26008)
- 财(24632)
- 中国(22871)
- 技术(18754)
- 务(18487)
- 财务(18455)
- 财务管理(18441)
- 农业(18189)
- 贸(17781)
- 贸易(17766)
- 企业财务(17421)
- 易(17306)
- 制(16599)
- 策(14821)
- 和(14777)
- 理论(14723)
- 划(14593)
- 产业(13544)
- 地方(13489)
- 体(13042)
- 机构
- 学院(263519)
- 大学(257538)
- 济(127863)
- 经济(126088)
- 管理(110883)
- 理学(95304)
- 理学院(94517)
- 管理学(93269)
- 管理学院(92786)
- 研究(84273)
- 中国(70771)
- 财(55872)
- 京(53822)
- 财经(45027)
- 科学(44872)
- 经(41055)
- 所(40857)
- 经济学(40167)
- 江(37994)
- 中心(37890)
- 农(37538)
- 研究所(36447)
- 经济学院(36287)
- 北京(34580)
- 财经大学(33304)
- 业大(32989)
- 商学(32069)
- 商学院(31778)
- 经济管理(30852)
- 院(29862)
- 基金
- 项目(167378)
- 科学(135997)
- 基金(126370)
- 研究(125111)
- 家(107507)
- 国家(106671)
- 科学基金(94986)
- 社会(84819)
- 社会科(80969)
- 社会科学(80953)
- 基金项目(65563)
- 省(63808)
- 自然(59361)
- 自然科(58140)
- 自然科学(58129)
- 自然科学基金(57215)
- 教育(55469)
- 资助(52975)
- 划(52048)
- 编号(48260)
- 创(38422)
- 部(38311)
- 发(37192)
- 重点(36732)
- 业(36699)
- 成果(36672)
- 国家社会(36313)
- 创新(35097)
- 教育部(33809)
- 人文(33476)
- 期刊
- 济(142430)
- 经济(142430)
- 研究(80449)
- 中国(47899)
- 管理(47680)
- 财(45364)
- 农(35005)
- 科学(33607)
- 学报(28937)
- 融(26897)
- 金融(26897)
- 技术(26026)
- 业经(24565)
- 农业(24519)
- 经济研究(24409)
- 大学(23995)
- 财经(23825)
- 学学(23021)
- 经(20820)
- 问题(18440)
- 技术经济(17700)
- 教育(17423)
- 贸(16601)
- 业(16467)
- 世界(15846)
- 统计(15512)
- 国际(14672)
- 策(14545)
- 商业(14417)
- 现代(13598)
共检索到396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宝 李剑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胡建军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伟 李嘉佳
文章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在厘清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基本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空间关联性等的影响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增强本土市场规模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从影响机制的内外两个来源来分析,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囿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滞后性,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尚未形成有效的耦合提升机制,而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或倒逼作用,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形成协同的互促机制。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供给侧改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伟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生产率 DEA分析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立鑫 孟彩霞
本文聚焦与供给侧相关的高技能劳动力推动因素和与需求侧相关的本土市场规模拉动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研究表明,全样本下不仅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均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二者的交互也具有类似的正向作用。区域异质性方面,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交互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具有相反的作用,中部地区的情形介于二者之间。基于劳动力集聚视角的分析还得出,全样本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集聚和匹配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协同发展,中部地区现阶段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融合,以推动产业由“量”向“质”提升;虽然西部地区以上传导机制均尚未激活,甚至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发展在短期呈现割裂态势,但也要持续推进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国胜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商与代工企业间的"参与式合作",从而为本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代工体系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诱导代工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由专业生产代工过渡到设计、生产代工,并逐步实现自创品牌或发展跨产业代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使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以"市场促创新"的假说整体上是成立的。本土市场规模每增加1%,将会促进生产率指数增长0.021%、效率改进指数增长0.023%、技术进步指数增长0.018%。分行业研究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土市场规模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而对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则并不敏感。从作用机制来看,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人力资本等途径传递;对效率改进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冯伟
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陈俊科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岚 程志宙
数字经济改变了服务业“不可贸易”和“低效率”的传统属性,为中国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需主导型价值链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国内生产链长视角考察数字投入对服务业国内分工深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投入一方面能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增加国内生产链长,促进国内分工深化;另一方面能通过降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重要性,推进高收入国家的国内分工深化。本土市场规模会产生逆向牵引和虹吸效应,从而强化数字投入的分工深化作用。这一结论在更靠近需求端的下游行业和门槛效应分析中得到了论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深化作用更明显;数字产品投入和国外投入对国内分工深化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适度降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有利于强化分工深化效应。拓展分析表明,数字投入会通过降低生产过程外部风险提升产业链安全,本土市场规模在这过程中发挥了“蓄水池”和“压舱石”的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打造内需主导型服务业价值链,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邵军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其次,从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即会随着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展现出不同的作用内涵;第三,从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各控制变量的交叉作用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创新时,只有外源性资本投入能够对本土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创新的作用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其余控制变量从现阶段而言还均无法显示出正向的互补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创新 交互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俊华 黄叶青 许睿谦
文章基于中国宏观经济、人口结构和社会福利3个维度的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全国老龄产业市场规模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同时结合各省、各地区的具体数据,估算分省、分地区老龄产业市场规模的变动。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2012~2020年全国老龄产业市场规模可能从2012年标准基期的1万亿元上升至3.1万亿元,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分省预测结果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大省与人口大省的老龄产业市场规模较大,增速较快,西北与西南地区部分省份的老龄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速快;分地区仿真结果显示,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老龄产业市场规模发展压力较大,应加大扶持与引导力度。
关键词:
老龄化 老龄产业 系统动力学 市场规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军 梁东黎
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尝试使用异质性企业模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除了要从"干中学效应"中获取以外,更重要的还应该从国内市场需求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引致功能中获得,实现从"干中学效应"到"母市场效应"的转变。对各参数在转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的详细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的上升使得发达国家企业对中间产品重新"发包","干中学效应"下降,这有可能引致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而国际和国内贸易成本的上升却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一直维持在低端。以上分析为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摆脱产业升级的困境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张为付
与以往文献所揭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会产生特定额外成本的特征事实出发,从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诱发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从而影响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命题。本文以理论刻画为先导,基于WIOD数据库数据,测度了1995-2011年中国13个制造业GVC指数和市场背离度指数,分别作为全球化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替代变量。在充分考虑和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的半参数核密度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以及差分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对本文命题假说进行检验,证实本土市场效应新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