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8)
2023(3765)
2022(3028)
2021(3122)
2020(2566)
2019(6164)
2018(5908)
2017(10902)
2016(5704)
2015(6799)
2014(6454)
2013(6651)
2012(6368)
2011(6119)
2010(5868)
2009(5615)
2008(5461)
2007(4367)
2006(3939)
2005(3756)
作者
(15326)
(12842)
(12780)
(12394)
(8256)
(6064)
(5845)
(5096)
(5004)
(4578)
(4375)
(4285)
(4177)
(4096)
(4096)
(3992)
(3849)
(3726)
(3591)
(3318)
(3317)
(3028)
(2982)
(2916)
(2859)
(2789)
(2747)
(2570)
(2554)
(2553)
学科
(28618)
经济(28583)
方法(12727)
数学(12056)
数学方法(12025)
管理(11606)
中国(11184)
(10591)
(9051)
贸易(9046)
(8969)
(6923)
企业(6923)
(6222)
关系(5550)
(5259)
(4931)
(4889)
金融(4889)
(4798)
(4790)
银行(4790)
(4729)
(4343)
(4339)
出口(4338)
出口贸易(4338)
环境(4195)
业经(4002)
(3925)
机构
大学(89214)
学院(83181)
(47831)
经济(47388)
研究(38343)
中国(30260)
管理(29319)
理学(24960)
理学院(24643)
管理学(24500)
管理学院(24322)
(20428)
(19188)
(19121)
科学(18904)
研究所(17512)
经济学(17094)
财经(15729)
中心(15506)
经济学院(15411)
(14799)
北京(14192)
(13341)
(12013)
财经大学(11996)
师范(11963)
科学院(11828)
(11075)
研究中心(11047)
社会(10960)
基金
项目(53800)
科学(43714)
基金(42893)
研究(40846)
(37710)
国家(37485)
科学基金(31193)
社会(29353)
社会科(28030)
社会科学(28027)
基金项目(21349)
教育(18551)
资助(18365)
自然(17637)
自然科(17266)
自然科学(17260)
自然科学基金(17010)
中国(16052)
(15272)
(15215)
(14751)
编号(14160)
国家社会(14114)
教育部(13081)
成果(12855)
重点(12467)
(11992)
人文(11514)
重大(11452)
社科(11253)
期刊
(48676)
经济(48676)
研究(32648)
中国(17164)
(12804)
科学(11814)
管理(11402)
学报(10894)
(10305)
世界(10267)
经济研究(9793)
国际(9526)
(9407)
教育(9271)
大学(9103)
(9018)
金融(9018)
财经(8438)
学学(8034)
农业(7812)
(7474)
问题(6931)
(5920)
技术(5356)
业经(4528)
(4505)
贸易(4505)
世界经济(4486)
技术经济(4178)
统计(3888)
共检索到133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小兰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二磊  
爱伦·坡在19世纪40年代与纽约文学民族主义组织“青年美国”的短暂结盟和他对新英格兰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严厉批判,常被视为其主动建构美国民族文学的力据。事实上,在这两个看似独立、实为密切关联的事件中,爱伦·坡与前者的交好和与后者的交恶并非以铸造美国性、凝聚民族认同和构建民族叙事为鹄的,而是源自于个人利益的驱使、对公平竞争的坚守和对美学原则的捍卫。就民族与文学的关系而言,爱伦·坡批驳美国19世纪主流文学唯民族主题的狭隘性,将“整个世界”视为“唯一合法”的创作舞台,展现出他对世界文学与人类共同命运思索的高瞻意识和博大情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本文力图以东西方文化交汇为背景 ,分析中国心理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表现和根源 ,希求中国心理学能够把握实证科学的文化内涵 ,防止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心理学的干扰 ,保证中国心理学能够健康发展 ,有益于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余菁  王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巳经发展到了需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的时刻: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如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本研究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基于英荷壳牌公司(Shell)、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这4家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分析,本文归纳出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和价值导向四维度分析描述一流企业成长的框架,并将世界一流企业成长历程划分为创业阶段、增长阶段、转型阶段和超越阶段,对四维度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互动与演化关系进行相应解释,给出了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倚重组织文化力量、重视品牌形象与社会声誉、以发展型战略应对复杂环境、适时调整业务架构、具有全球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紧密化的集团管控、能把握重大机遇与克服组织惰性的管理创新、能激发员工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与价值型的财务管理等11个方面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特征。针对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发展,本文认为,虽然中国存在一批正在接近于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的企业;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中国一批“新国企”具备通过市场竞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在新一轮全球化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也将向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智慧与企业管理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小雯  
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全球和中国反倾销的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和揭示了近年来全球和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的新特征和趋势,并分析了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余菁  王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的时刻: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如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本研究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基于英荷壳牌公司(Shell)、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这4家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分析,本文归纳出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和价值导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公社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之后 ,已经进入了一个理论建设的新时期 ,近年来 ,理论研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主要论题上 ,形成了正确的研究取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生  
韩国李明博新政以来,在政治外交领域有修正卢武铉时期"亲朝亲中疏美"政策,强化美韩同盟,重新亲近美国的迹象。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远源近因。主要是由韩国的"美国情结"、"国内政治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困惑"等国内外原因造成的。但伴随着全方位中韩关系的飞速发展,韩国外交领域相对的"混乱期"的渡过,李明博政府会根据韩国的国情和民意,制定出符合中韩两国利益的对中政策。韩国接近美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不会冷却或疏远中国,中韩友好合作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与现实需要,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应该共同呵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亦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振刚  邓海欣  林丹  谢孟鑫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和扎根理论对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能有效评价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评价体系,包含资本规模、效益增长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社会影响力5大维度共37个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并将评价体系应用于中国通信制造行业的评价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滨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国名的几种称呼包含的不同含义。随后就中国开展关国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展开论述,尤其突出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最后简略分析了“美式安全”的未来走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有  
未来是没有到来的时间和没有到来的活动。对未来的管理是个人及群体面向未来,适应客观趋势,确立基本意图,对下一个时期要做的事情进行有序化的思考和设计,进而形成下一时期的指导思想、政策与基本规则。未来管理将受到客观趋势、国情基础、问题的多重交叉、国民素质及社会机制、官员品质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状态和因应对策。在不确定的未来中,面对确定的问题,主动设想必须要做的事情;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国家的第一国策;全面关注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要明显地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下大力气治党治官涵养民风,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振声  
~~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庆昌  蒋殿春  张宇  
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是跨国公司服务东道国市场的两大主要方式,然而就美国跨国公司而言,与其服务大多数东道国的方式不同,其服务中国市场时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为此,我们以异质性贸易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跨国公司方式选择的理论基础和美国跨国公司和中国作为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借助多个国家的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试图解释美国跨国公司服务中国市场的经济行为。研究表明,美国服务中国市场的方式主要以混合型直接投资为主,这是美国跨国公司更偏爱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本文还发现,运输成本越大、生产率异质性越大和工厂水平固定成本越小,跨国公司就会更加偏爱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