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9)
- 2023(9446)
- 2022(7868)
- 2021(7352)
- 2020(5931)
- 2019(13624)
- 2018(13209)
- 2017(25404)
- 2016(13460)
- 2015(15216)
- 2014(15035)
- 2013(14869)
- 2012(14456)
- 2011(13530)
- 2010(13730)
- 2009(12974)
- 2008(12594)
- 2007(11380)
- 2006(10537)
- 2005(9788)
- 学科
- 济(80814)
- 经济(80748)
- 管理(40714)
- 业(33271)
- 方法(26515)
- 企(25737)
- 企业(25737)
- 数学(24245)
- 数学方法(24071)
- 中国(22075)
- 地方(18888)
- 农(17103)
- 财(16507)
- 贸(14619)
- 贸易(14611)
- 易(14253)
- 业经(13808)
- 制(13146)
- 地方经济(13120)
- 学(12477)
- 策(11664)
- 环境(11259)
- 农业(11025)
- 银(11008)
- 银行(11002)
- 融(10950)
- 金融(10950)
- 行(10779)
- 体(9670)
- 发(9579)
- 机构
- 大学(203639)
- 学院(202642)
- 济(107904)
- 经济(106223)
- 研究(78205)
- 管理(76460)
- 理学(64775)
- 理学院(64084)
- 管理学(63484)
- 管理学院(63066)
- 中国(61592)
- 财(49194)
- 京(42626)
- 科学(40310)
- 所(38529)
- 财经(38060)
- 经济学(36125)
- 经(34812)
- 研究所(34436)
- 中心(33851)
- 经济学院(32274)
- 江(29531)
- 财经大学(28124)
- 北京(27934)
- 院(27583)
- 农(26244)
- 范(25151)
- 师范(25009)
- 科学院(23347)
- 州(22762)
- 基金
- 项目(124344)
- 科学(100443)
- 研究(95185)
- 基金(94471)
- 家(80510)
- 国家(79921)
- 科学基金(68790)
- 社会(66081)
- 社会科(62957)
- 社会科学(62946)
- 基金项目(47492)
- 省(43753)
- 教育(42109)
- 资助(40072)
- 自然(39915)
- 自然科(39005)
- 自然科学(38996)
- 自然科学基金(38339)
- 划(37417)
- 编号(36001)
- 成果(30731)
- 部(30139)
- 国家社会(29164)
- 发(28801)
- 重点(27855)
- 中国(27246)
- 教育部(26688)
- 课题(25786)
- 人文(25558)
- 创(25123)
- 期刊
- 济(127112)
- 经济(127112)
- 研究(72706)
- 中国(40192)
- 财(36360)
- 管理(30911)
- 科学(25273)
- 农(24538)
- 融(23395)
- 金融(23395)
- 学报(23309)
- 经济研究(22755)
- 财经(20663)
- 大学(19073)
- 经(18050)
- 学学(18042)
- 农业(16836)
- 技术(16773)
- 问题(16504)
- 业经(16393)
- 教育(16355)
- 贸(15879)
- 世界(14478)
- 国际(14374)
- 技术经济(12186)
- 统计(10937)
- 经济问题(10275)
- 经济管理(9638)
- 现代(9480)
- 策(9469)
共检索到325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大华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撑。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鉴于行文篇幅,本文重点分析对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经济激励政策问题,重点研究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等。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政策 激励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单宝
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必要的政府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可以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和废弃物“零排放”三个阶段,由此采取相应的政府政策。从构建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出发,可以把循环经济分解为可操作的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和生态社会三个层次,由此采取相应的政府政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政府政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斌
【目的/意义】受托管理机构的寻租行为会导致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运作偏离预定的政策性目标,完善对受托管理机构的激励监督机制,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于确保引导基金投资运作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引入监督成本和惩罚函数,并将其植入Holmstrom-Milgrom线性契约激励模型,构建了一个针对受托管理机构寻租行为的激励监督模型。【结论/发现】最优激励水平和监督力度一方面受政府与引导基金自身特点的影响,包括政府的监督成本、惩罚力度和引导基金所处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与受托管理机构的履约成本、寻租成本和风险偏好有关。政府应在综合考虑这些参数的影响的基础上制定激励监督策略。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单独采用激励或监督策略并不能取得最优的治理效果,只有将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寻租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政府收益的最大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实证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国企业私人性质的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发现是:从混合效应来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造成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创新投入产生挤入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不同分位区间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交叉效应看,总样本中,政府创新补贴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及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均形成相互抵消的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之间,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形成相互补充的挤入效应。这些交叉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的不同分位区间中,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上述经验证据既为创新政策领域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中国经验,也为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霞
本文以推动企业生产率为目标,通过一项“省(或以上)政府批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含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实验,基于2002—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评估了政府投资激励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效应上,政府投资激励政策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传导机制发现,政府的税收庇护逆向刺激企业产生“政策依赖”和“政府保护”预期,降低了企业生产率改进动力;但政府投资激励政策产生的“金融外部性”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研究还分别从行业间异质性反应、政策效应的时间动态趋势和企业特征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政府、银行的信息与激励——金融约束政策评介王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发展经济学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不久前,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局和斯坦福大学共同出资,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已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即《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书(中译本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张壮壮
中国政府激励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科学评估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开发式创新更明显。异质性表明: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最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更偏向于开发式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遍激励效应,更适应东部地区,且效果优于政府补助。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受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政府激励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预期收益促进双元创新。对此,政府应提高政策激励的靶向性,实施差异化政策;企业应深化双元创新思想,更加注重探索式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建东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内生增长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友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政府主导这一重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主导,而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为政府主导提供了激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的经济风险日趋突出。消解风险,中国政府需要尽快从经济增长主导地位退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化财政改革,构筑政府自主退出的激励结构。
关键词:
政府主导 财政激励 经济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永建 倪婷婷
文章从政府干预的角度,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主板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干预对企业造成的政策性负担以及政策性负担如何影响以会计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契约。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作为政府干预代理变量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冗余雇员规模越小;冗余雇员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使得基于会计业绩的度量评价作用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微观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影响了高管薪酬激励。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政府干预对企业微观影响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对建立市场化的高管薪酬契约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建中 马瑞先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企业并不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源,缺乏的是使利益源发挥作用的实现机制。文章分析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的必要性,探讨了决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的利益因素,进而提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系统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企业 循环经济 利益激励 对策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丽梅
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除了依赖中观层次(行业)和微观层次(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外,还受到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府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消费者的监督和支持是绿色物流战略成功实施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雯 程郁 任中保
本研究旨在为应对当前国外政府对中国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的指责和非议提供谈判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更系统、深入的认识与借鉴。首先探讨了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遭受非议的问题与原因;并重点从购买本国产品、倾向性保护中小企业、培育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和员工技能提升四个方面对国外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政策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凝练出在不违背国际贸易准则和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况下,国外政府采购有效支持创新的政策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政府采购 自主创新 政策 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合作社自身的组织特性,"三农"发展的新需要,政府意志的持续介入,构成了我国农民合作社实践的本土性场景。合作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切入口,具有较强的整合优势,政府扶持并实施财政补贴十分必要,但当前财政资金瞄准过程中资金漏损和低效聚集问题突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激励应该以规范诱致下的公共供给为革新导向,促进合作社以更加规范的运作方式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社区提供稀缺的要素支撑与公共产品。
关键词:
合作社变迁 政府介入 政策激励 规范诱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斌 李建平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中,两个代理人与引导基金的利益和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下都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考虑双重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将激励机制、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引导基金与两个代理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控制和缓解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的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能更有效地抑制基金管理机构的违约行为,促使其采取符合引导基金利益的行为,而且违约行为随着监督惩罚力度的增加而减少。对受托监督机构实行激励薪酬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道德风险并提高其实施监督的积极性。对受托监督机构的激励强度与其风险厌恶程度,对基金管理机构的激励强度和基金绩效波动性成反比。同时监督成本和惩罚力度对最优激励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证实了引入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减少违约行为的有效性。同时对受托监督机构实行激励薪酬制有利于加强监管,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可以为改进和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