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6)
- 2023(17585)
- 2022(14753)
- 2021(13977)
- 2020(11946)
- 2019(27515)
- 2018(27088)
- 2017(51363)
- 2016(27849)
- 2015(31717)
- 2014(31449)
- 2013(31218)
- 2012(28948)
- 2011(26289)
- 2010(26018)
- 2009(24379)
- 2008(24188)
- 2007(21459)
- 2006(18536)
- 2005(16872)
- 学科
- 济(113902)
- 经济(113752)
- 管理(80705)
- 业(76415)
- 企(63155)
- 企业(63155)
- 方法(53216)
- 数学(47031)
- 数学方法(46443)
- 财(33156)
- 中国(32135)
- 农(30168)
- 学(26742)
- 制(26325)
- 业经(23762)
- 贸(22317)
- 贸易(22307)
- 易(21764)
- 务(20452)
- 财务(20394)
- 财务管理(20343)
- 农业(19576)
- 企业财务(19391)
- 银(19337)
- 银行(19280)
- 地方(19246)
- 融(18472)
- 金融(18467)
- 行(18421)
- 体(18089)
- 机构
- 大学(407729)
- 学院(402694)
- 济(168234)
- 经济(164914)
- 管理(150582)
- 研究(143750)
- 理学(129866)
- 理学院(128318)
- 管理学(125881)
- 管理学院(125153)
- 中国(109522)
- 科学(89307)
- 京(86908)
- 财(79288)
- 所(74147)
- 农(73150)
- 研究所(67640)
- 中心(65301)
- 财经(62837)
- 业大(62547)
- 江(59971)
- 农业(57931)
- 经(57248)
- 北京(54804)
- 经济学(53092)
- 院(52053)
- 范(51957)
- 师范(51285)
- 经济学院(47756)
- 财经大学(46935)
- 基金
- 项目(273154)
- 科学(215353)
- 基金(202070)
- 研究(192247)
- 家(179824)
- 国家(178445)
- 科学基金(151187)
- 社会(123319)
- 社会科(116876)
- 社会科学(116843)
- 基金项目(106026)
- 省(103673)
- 自然(100265)
- 自然科(97944)
- 自然科学(97907)
- 自然科学基金(96200)
- 划(89693)
- 教育(88980)
- 资助(83751)
- 编号(74428)
- 重点(63009)
- 部(61857)
- 成果(61271)
- 发(57869)
- 创(56154)
- 科研(53737)
- 创新(52857)
- 教育部(52514)
- 课题(52420)
- 国家社会(52287)
- 期刊
- 济(179777)
- 经济(179777)
- 研究(118512)
- 中国(79880)
- 学报(71105)
- 农(65011)
- 科学(64553)
- 财(63466)
- 管理(55563)
- 大学(53556)
- 学学(50751)
- 农业(43667)
- 教育(39010)
- 融(36430)
- 金融(36430)
- 技术(33411)
- 财经(32209)
- 经济研究(30010)
- 经(27735)
- 业经(26720)
- 业(24308)
- 问题(24059)
- 版(20959)
- 贸(20924)
- 统计(19369)
- 技术经济(19140)
- 世界(18649)
- 科技(18117)
- 国际(18104)
- 理论(17713)
共检索到598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哲
中国征地制度经历了初创、过渡、稳固和创新四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征地制度存在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维度的变迁。就结构性变迁而言,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征地制度的选择,中观政治变量影响征地制度的安排,微观主体行为推动征地制度的变迁。就历史性变迁而言,路径依赖维系征地制度的存续,历史否决点影响征地制度的变革,关键节点提供征地制度创新的时机。在结构性和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征地制度呈现"利益驱动型的调试性变迁"特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未来需从界定"成片开发建设"的适用范围、缩小"区片综合地价"与市场化补偿的差距以及深化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征地制度的良序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齐睿 李珍贵 王斯亮 谢锦
研究目的: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变迁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从1950年诞生起至今,制度原则经历了从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再到公平与效率均衡三个阶段,安置模式也经历了从计划导向到完全市场导向再到部分市场导向的三个阶段。研究结论:制定土地征收法,明晰补偿与安置的制度差异;明晰权责利关系,重新调整征地安置的实施主体;多元并举,提高征地安置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宇昕 王传毅
研究生教育恢复重建以来,我国硕士培养定位以前期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转变为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局面,历史制度主义为解释其变迁历程提供了适切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关键节点在关键前提下的作用力造就了我国硕士培养定位相关制度的变迁;路径依赖是我国硕士培养定位保持一定的内在稳定性与连贯性的重要解释机制;抓住变革契机、打破路径依赖,是我国硕士培养定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姚松 曹远航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探究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为分析该政策的演进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分析发现:70年来中国教育扶贫政策深受环境变迁与国家主导、观念认知与国家能力、行动者与关键节点等因素影响。教育扶贫政策变迁历经了1949年、1984年、2013年三个重要历史否决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背景下,把握好新的历史关键节点,加快完善多元主体协同体系,加强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突破原有路径依赖,实现新的制度均衡,是教育扶贫政策转型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是历史制度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文章通过对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的梳理,试图为中国的制度变迁实践提供一种理论参考。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偶然性、能动性、观念等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张,然后指出历史制度主义的问题驱动、比较历史分析、中观制度分析以及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等方法论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历史制度主义在渐进性制度变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梳理,简要介绍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层叠、转换、漂移、替换等制度变迁的形式。最后探讨了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用于分析中国当代制度和政策变迁实践的适用性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平剑 张立君
运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考察美、日等国家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逻辑一致地给出了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理论解释。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是押随着某项资本重要性发生变化,该项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比例也相应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由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演进,而这一过程又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柴涛修 刘向南 范黎
研究目的:通过对建国以后中国征地制度的变迁历程分析,对不同时期征地制度变迁的经济社会原因从历史视角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对征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命题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征地制度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应该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以应对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征地制度 评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
基层学术组织 制度逻辑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连玉 李海霏
研究根据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1949-2018年间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变迁是一种兼具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范式特征的混合模式,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国家治理范式导致了如上制度变迁。研究反思70年来相关制度变迁的绩效发现,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创新完善应保持政治认同与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高校应真正走出"单位制"并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应以基于章程和法治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善治作为制度创新所追求的理想形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元 俞海宝
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可分为渐进性(1949—1978年)、激进性(1979—2009年)、断裂性(2010—2016年)三个制度变迁阶段。这三阶段的特殊教育政策发展深受各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国家治理方式、社会政策理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分别呈现边缘—停滞、复苏—发展、提升—转型的阶段特征。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极强的路径依赖特点,政府主导与行政推动是其总体性发展所依赖的核心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民主化与改革深化等因素驱动下,其快速发展也受益于国际组织、国内残疾人组织、学者以及公众的政策倡导与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元庆 张嘉
我国目前实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是一种效率较低,致使社会总福利损失的补偿制度,究其原因,是建国初期不健全的初始制度安排制约了后来制度变迁的路径,甚至在某个时期倾向于"锁定",导致很多合理的制度安排无法出台,造成众多农民利益受损,这种对已有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已经严重束缚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
征地补偿制度 制度安排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