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8)
- 2023(15759)
- 2022(13009)
- 2021(12461)
- 2020(10191)
- 2019(23331)
- 2018(23017)
- 2017(43219)
- 2016(23107)
- 2015(25820)
- 2014(25034)
- 2013(24214)
- 2012(21825)
- 2011(19636)
- 2010(19082)
- 2009(17475)
- 2008(16918)
- 2007(14255)
- 2006(12479)
- 2005(11255)
- 学科
- 济(89908)
- 经济(89781)
- 管理(67200)
- 业(61094)
- 企(51382)
- 企业(51382)
- 方法(40259)
- 数学(35739)
- 数学方法(35284)
- 中国(27286)
- 财(25864)
- 农(24915)
- 制(23204)
- 业经(21177)
- 贸(18270)
- 贸易(18261)
- 易(17906)
- 学(16856)
- 体(16752)
- 农业(15858)
- 银(15588)
- 银行(15574)
- 务(15188)
- 财务(15139)
- 财务管理(15100)
- 行(14960)
- 融(14725)
- 金融(14720)
- 企业财务(14389)
- 环境(14382)
- 机构
- 大学(314393)
- 学院(311973)
- 济(134842)
- 经济(132446)
- 管理(122076)
- 研究(107772)
- 理学(105603)
- 理学院(104477)
- 管理学(102844)
- 管理学院(102235)
- 中国(83626)
- 京(65365)
- 财(64589)
- 科学(61819)
- 所(51285)
- 财经(50999)
- 中心(49785)
- 经(46777)
- 研究所(46594)
- 农(45600)
- 江(44521)
- 经济学(42889)
- 业大(42334)
- 北京(41014)
- 范(40740)
- 师范(40367)
- 院(40158)
- 经济学院(38548)
- 财经大学(38360)
- 农业(35306)
- 基金
- 项目(217063)
- 科学(174654)
- 基金(162517)
- 研究(161145)
- 家(141971)
- 国家(140891)
- 科学基金(122040)
- 社会(106529)
- 社会科(101024)
- 社会科学(101001)
- 基金项目(85486)
- 省(80726)
- 自然(77314)
- 自然科(75549)
- 自然科学(75531)
- 教育(74780)
- 自然科学基金(74208)
- 划(69574)
- 资助(64741)
- 编号(63592)
- 成果(51353)
- 部(50239)
- 重点(49638)
- 发(46341)
- 创(46046)
- 国家社会(45879)
- 制(45401)
- 教育部(43991)
- 课题(43813)
- 创新(43253)
- 期刊
- 济(142905)
- 经济(142905)
- 研究(94397)
- 中国(63617)
- 财(50521)
- 管理(46040)
- 学报(44740)
- 科学(44691)
- 农(41068)
- 大学(35956)
- 教育(34643)
- 学学(33774)
- 融(29051)
- 金融(29051)
- 农业(27878)
- 技术(27006)
- 财经(25668)
- 经济研究(23913)
- 经(22139)
- 业经(21980)
- 问题(18711)
- 贸(16472)
- 业(15330)
- 世界(14847)
- 版(14331)
- 国际(14264)
- 理论(14052)
- 技术经济(13975)
- 资源(13872)
- 科技(13542)
共检索到462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锦 马晓玲 胡刚
研究目的:探索中国征地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征地制度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制度中的相关利益主体有密切关系,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利益取向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研究结论:解决征地制度中的问题需要厘清制度的网络结构,借助网络治理手段调整网络关系,培育网络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使得制度参与方在互动与沟通中达成共识。这种基于共识的政策参与形式能为制度的实施扫清障碍,并在互动与合作中走向共赢。
关键词:
征地制度 政策主体 政策网络 网络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冬艳 岳永兵 黄洁
近年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扭转城镇建设对新增土地出让收益过多依赖的局面,改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一些地区正在进行征地制度改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案例。总结起来,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界定公共利益,缩小征地范围;二是强责任严标准,完善征地程序;三是依照市场规律,提高补偿标准;四是提供社会保障,拓宽安置途径;五是共享开发享利益,尝试征地新法。本文以在这5个方面具有典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琴 张亚蕾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征地权过度使用的直接诱因。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征地制度缺陷,特别是现行征地制度中缺乏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征地权经常被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确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设定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程序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在对退耕还林、征地制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退耕还林制度设计为参照,对涉及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地方政府收益、农地产权转移、农民意愿表达等方面的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征地制度 比较 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平 徐孝白
本文分析了有关土地征用的三个关键问题 :公共用途、补偿和程序 ①。分析中讨论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的方法 ,并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用 目的 补偿 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格 刘立 陈明红
既有征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集中在提高补偿标准以"让利于民",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还在于"还权于民",应系统分阶段地创设适应公有制特殊国情下的现代农地产权激励和约束,在征地中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价",以促进农地安全、农民利益保护、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彼此冲突的多元化目标的动态协调和均衡,并从显化土地财产权、创设农地发展权、赋予农地转让权和界定征收救济权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还权于民"的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格 张宁
既有征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集中在提高补偿标准以"让利于民",但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在于"还权于民",应系统分阶段地创设适应公有制特殊国情下的现代农地产权激励和约束,在征地中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并从显化土地财产权、创设农地发展权、赋予农地转让权和界定征收救济权等方面探讨实现"还权于民"的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现行征地制度受阻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侵害和正当民主权利的漠视,在新一轮制度改革中,应特别注意对农民收益权、生存权等的保护。
关键词:
征地制度改革 农民权益 产权平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反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超
现行的征地制度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征地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过快增加,征用土地引发大量纠纷和冲突,征地成本低廉和对集体土地用途与交易的限制造成建设用地管理使用粗放等。因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着力点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关键词:
推进 征地制度改革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汝娟 祝天智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关键词:
政府角色 征地制度 角色偏差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俞宁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征地补偿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使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我国目前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吃子孙饭",透支未来;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都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征地制度。
关键词:
发展方式 征地制度 改革 解放思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靳相木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土地征用 公益性目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山水 罗丹
到2002年底,我国失地农民已经超过3500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大。由于大量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已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本文就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失地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