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1)
2023(13533)
2022(11344)
2021(10652)
2020(8951)
2019(20837)
2018(20219)
2017(39640)
2016(21174)
2015(24140)
2014(23782)
2013(23761)
2012(22620)
2011(20407)
2010(20611)
2009(19829)
2008(19447)
2007(17625)
2006(15529)
2005(14488)
作者
(59486)
(49532)
(49359)
(47677)
(31793)
(23531)
(22815)
(19143)
(19013)
(17910)
(16990)
(16520)
(15993)
(15837)
(15606)
(15604)
(14584)
(14554)
(14394)
(14375)
(12348)
(12115)
(12056)
(11391)
(11381)
(11251)
(11028)
(10860)
(9990)
(9952)
学科
(87717)
经济(87630)
管理(59179)
(59059)
(47638)
企业(47638)
方法(39422)
数学(35395)
(35160)
数学方法(35089)
银行(35015)
(33419)
中国(32299)
(31835)
金融(31833)
(26734)
(26599)
(24563)
(20457)
贸易(20439)
(20030)
业经(18612)
地方(17629)
(16867)
财务(16831)
财务管理(16790)
农业(16213)
企业财务(16006)
(15831)
(15164)
机构
大学(299342)
学院(298683)
(136316)
经济(133591)
管理(113324)
研究(105776)
理学(95769)
中国(94922)
理学院(94757)
管理学(93472)
管理学院(92901)
(66467)
(63142)
科学(58850)
(53158)
财经(51868)
中心(51638)
(48834)
研究所(47859)
(47158)
(45402)
经济学(44216)
北京(40759)
经济学院(39989)
业大(39149)
财经大学(38573)
农业(38433)
(37708)
(37290)
(37059)
基金
项目(188180)
科学(148733)
研究(141128)
基金(138755)
(119230)
国家(118257)
科学基金(101167)
社会(91534)
社会科(86978)
社会科学(86954)
基金项目(71745)
(70407)
教育(64131)
自然(62512)
自然科(61050)
自然科学(61031)
自然科学基金(60026)
(60000)
资助(58468)
编号(56872)
成果(47726)
(43802)
重点(42675)
(41401)
课题(39361)
(39180)
国家社会(38657)
教育部(38010)
(37428)
创新(36732)
期刊
(147211)
经济(147211)
研究(97889)
中国(60843)
(57514)
金融(57514)
(52173)
(44261)
学报(41375)
管理(40335)
科学(39304)
大学(31794)
学学(29974)
农业(27876)
教育(27804)
财经(26715)
经济研究(25215)
技术(23682)
(22862)
业经(21832)
问题(19390)
(18955)
国际(17833)
理论(16192)
(15773)
世界(15690)
技术经济(14990)
实践(14397)
(14397)
统计(14242)
共检索到472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向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利琴  王安东  常月  
基于2008~2017年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建立同时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DSGE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函数分布分析不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力。研究发现,盯住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时,宏观审慎政策最大程度熨平了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最低,是较为理想的宏观审慎政策盯住目标;在盯住目标中纳入影子银行规模时,监管强度提升进而引致信贷不足,反而增加了福利损失。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应和影子银行监管同时进行,推进整体监管和协调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立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引起学术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影子银行存在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加强时,仅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资本监管,会导致资金转移到影子银行部门,进而削弱监管的预期效果。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不应仅对狭义信贷作出响应,而应对广义信贷作出响应。同时,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广义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更能稳定宏观经济。本文的结论为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臻  魏刚  丁佳  
2009年6月,建行纽约分行开业,成为继招行、工行后一年内第三家在美国开业的中资银行,加上原有的中行和交行,在美国设有经营性机构的中资银行数目已达到五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事业明显提速,纷纷在世界各地增设机构,进行全球化布局。应该注意的是,设立机构毕竟还只是第一步,之后中资银行将面临当地经营的各种挑战,首先就是当地的金融监管政策。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全世界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金融监管的强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国内,一旦违反将面临严重后果。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曾因为经营违规,先后两次被处以巨额罚款,金额超过千万美元。因此,中资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以金融结构为线索,比较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内生逻辑,尤其是体系内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动因与机理,并通过构建递进式影子银行分层框架,对各层次中的主要业务进行了梳理、分类及规模测算,最后,结合各口径规模特征及其差异给出相应监管导向与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蔡雯霞  邢丽荣  高越  
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子银行和离岸金融相互关联,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与蔓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金融监管改革,控制影子银行与离岸金融的规模与行为,相对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与离岸金融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及危机后欧美国家采取的主要监管措施,进而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与离岸金融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影子银行和离岸金融的金融监管改革提出框架性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昱冰  
基于各类影子银行的被监管情况,对影子银行规模进行了全面测算,涵盖了表外理财、资金信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新型网络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15类业务或机构。经测算,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为39.99万亿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影子银行的产生根源、业务类型、发展速度等特征,并以影子银行增速为变量,对宏观经济、投资、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资金价格进行脉冲分析,表明:影子银行对经济要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显著,对金融要素则产生了短期的、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影子银行还存在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缺乏科学的统计框架、容易产生风险等问题,建议理性看待影子银行的发展,通过深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艳艳  
目前关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关系研究集中在影子银行体系方面,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结果,影子银行体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的分析,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发展,同时金融监管也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鼓励和引导金融创新的发展,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纯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文彬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莉  晏文胜  曾玲玲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影子银行信用中介链条的一环,它无疑敲响了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与损失,继而归纳总结了现有的监管制度。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