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1)
2023(12398)
2022(10235)
2021(9651)
2020(7810)
2019(17850)
2018(17117)
2017(32676)
2016(17659)
2015(19692)
2014(19048)
2013(18934)
2012(17669)
2011(16225)
2010(15993)
2009(14780)
2008(14716)
2007(12925)
2006(11584)
2005(10596)
作者
(51809)
(43256)
(43056)
(41059)
(27476)
(20786)
(19374)
(16832)
(16710)
(15312)
(15115)
(14308)
(13928)
(13918)
(13816)
(13355)
(12902)
(12646)
(12629)
(12490)
(10759)
(10679)
(10603)
(10008)
(9782)
(9759)
(9541)
(9275)
(8648)
(8639)
学科
(69716)
经济(69644)
管理(46934)
(44672)
(34187)
企业(34187)
方法(31061)
数学(28551)
数学方法(28311)
中国(22859)
(21700)
银行(21554)
(20434)
(20397)
(20315)
(18758)
贸易(18745)
(18421)
(18411)
(15128)
金融(15128)
业经(14337)
(13800)
农业(13318)
(12284)
制度(12273)
(11831)
地方(10967)
环境(10910)
业务(10560)
机构
大学(249908)
学院(247764)
(113646)
经济(111642)
研究(93826)
管理(93341)
理学(79775)
中国(79724)
理学院(78884)
管理学(77754)
管理学院(77318)
科学(54996)
(52849)
(52612)
(48209)
(47914)
研究所(43803)
中心(43063)
财经(41568)
农业(38360)
(38237)
业大(37488)
经济学(36719)
(36340)
北京(33895)
(33520)
经济学院(33263)
财经大学(31262)
(30278)
师范(29887)
基金
项目(166368)
科学(131730)
基金(125122)
研究(116665)
(112122)
国家(111269)
科学基金(93733)
社会(77564)
社会科(73809)
社会科学(73794)
基金项目(64929)
自然(61090)
(60270)
自然科(59735)
自然科学(59713)
自然科学基金(58734)
(53483)
教育(52529)
资助(51997)
编号(43708)
(38577)
重点(38341)
(35989)
成果(35200)
(34510)
国家社会(33779)
教育部(32796)
中国(32593)
科研(32546)
创新(32491)
期刊
(118931)
经济(118931)
研究(80524)
中国(48914)
(42735)
学报(41913)
(41443)
金融(41443)
科学(38956)
(38037)
管理(33331)
大学(31333)
学学(30044)
农业(27501)
经济研究(21537)
财经(21143)
教育(20071)
(18172)
技术(17440)
业经(17313)
(16681)
国际(16395)
问题(15949)
(15559)
世界(13949)
理论(11616)
技术经济(11601)
(11397)
统计(10785)
资源(10734)
共检索到384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1.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庞大。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就其规模来讲,虽然因各方对中国影子银行定义有差别,造成对影子银行的测算规模也有较大差距,但仍可以从较为有效的测算中大致观察到影子银行发展规模的范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测算,目前最大口径的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他融资活动都包含在内,2013年影子银行余额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青召  林秀梅  
在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引入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包含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利率、CPI和GDP的动态系统模型。在考虑时间聚合问题后,利用混频抽样数据结构向量自回归(MIDAS-S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LR检验的结果显示MIDAS-SVAR模型优于季度SVAR模型。对比MIDAS-SVAR模型和SVAR模型中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在MIDAS-SVAR模型中对GDP预测方差的贡献要高于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要强于利率R。季度内第3个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与季度内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影响存在差异。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不被扭曲。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健  唐丽英  
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金融产品角度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以此设计影子银行监测体系,最后提出关于影子银行监测的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俊岭  陈钦  
为了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我国信托系统规模(SBS)、基本利率(RF)及我国的货币供应紧缩(M1)为评价因素,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数据及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ECM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业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独立性。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业务是一个不对称的方式,它放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但削弱了限制性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方圆  赫国胜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方圆  赫国胜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振  曾辉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治文  刘建平  
影子银行正逐渐成为金融体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现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冲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现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在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环境下高效发挥作用,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应尽快引入社会融资规模这一货币政策新指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胡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投融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金融监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市场资金配置的结构。但是事实证明,影子银行自主性的发展确实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