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5)
- 2023(9160)
- 2022(7759)
- 2021(7320)
- 2020(6329)
- 2019(14975)
- 2018(14523)
- 2017(28017)
- 2016(14975)
- 2015(17466)
- 2014(17453)
- 2013(17718)
- 2012(16917)
- 2011(15474)
- 2010(15403)
- 2009(14525)
- 2008(14814)
- 2007(13128)
- 2006(11300)
- 2005(10313)
- 学科
- 济(72173)
- 经济(72104)
- 管理(38582)
- 业(37628)
- 方法(35574)
- 数学(31751)
- 数学方法(31545)
- 企(28463)
- 企业(28463)
- 贸(23877)
- 贸易(23867)
- 易(23220)
- 中国(20691)
- 农(18192)
- 财(16686)
- 学(13518)
- 业经(12637)
- 制(12619)
- 地方(12329)
- 农业(11689)
- 银(11195)
- 银行(11171)
- 出(11165)
- 融(11112)
- 金融(11110)
- 行(10752)
- 关系(10158)
- 环境(10117)
- 和(9878)
- 务(9303)
- 机构
- 大学(232765)
- 学院(228576)
- 济(109757)
- 经济(108022)
- 管理(84678)
- 研究(84394)
- 理学(73069)
- 理学院(72215)
- 管理学(71199)
- 管理学院(70758)
- 中国(64281)
- 京(49204)
- 科学(48490)
- 财(47186)
- 所(43313)
- 研究所(39537)
- 农(38730)
- 财经(38502)
- 中心(37408)
- 经济学(36629)
- 经(35177)
- 经济学院(33452)
- 业大(32328)
- 江(32221)
- 北京(31703)
- 农业(30851)
- 院(29764)
- 范(28999)
- 师范(28730)
- 财经大学(28663)
- 基金
- 项目(149287)
- 科学(117409)
- 基金(111253)
- 研究(108359)
- 家(97489)
- 国家(96784)
- 科学基金(81347)
- 社会(71443)
- 社会科(67955)
- 社会科学(67937)
- 基金项目(57957)
- 省(54088)
- 自然(50589)
- 自然科(49446)
- 自然科学(49429)
- 教育(49193)
- 自然科学基金(48614)
- 划(47102)
- 资助(46785)
- 编号(41946)
- 部(35652)
- 成果(34426)
- 重点(34074)
- 发(32815)
- 国家社会(31237)
- 中国(30743)
- 教育部(30685)
- 创(30659)
- 科研(29131)
- 人文(28963)
- 期刊
- 济(113527)
- 经济(113527)
- 研究(70857)
- 中国(40111)
- 学报(35930)
- 财(35082)
- 农(34295)
- 科学(32767)
- 管理(28470)
- 大学(26957)
- 学学(25394)
- 农业(23428)
- 融(21211)
- 金融(21211)
- 经济研究(21148)
- 贸(20453)
- 财经(19476)
- 教育(18667)
- 国际(17955)
- 技术(17406)
- 问题(16975)
- 经(16920)
- 业经(16545)
- 世界(14270)
- 业(13881)
- 技术经济(12123)
- 统计(11944)
- 商业(11114)
- 理论(10340)
- 策(10211)
共检索到338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荣林 赵滨元
根据2002-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利用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中国当前FTA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参与FTA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少;中国参与FTA明显推动了中国出口,而对进口影响因伙伴国不同而有所差异;FTA成立时间越长,体现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越明显;FTA的贸易效应与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FTA伙伴国地理距离越近,贸易效应越明显。中国应选择经济互补性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国家缔结FTA,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地域范围,建立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FTA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波
2007年2月韩国和美国结束了近十个月的艰苦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担心在日本和中国的缝隙里被埋没的韩国,正通过FTA体现出自己作为"中枢国家"的存在价值,而且通过签署FTA协定,美国可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以平衡中国增长的影响力,所以对他们的联姻,中国并不能置身事外。本文分析了美韩签署FTA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中韩两国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及中韩FTA谈判的可能性,针对美韩签署FTA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美韩FTA 对外贸易 自由贸易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人极 顾研 戴严科
基于中澳FTA对不同产品的关税政策差异,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直接检验了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澳关税削减后,中新优惠商品进口相比基准期有显著提高,但削减前的中新优惠商品进口相比基准期无显著差异;中澳关税削减显著促进了中新进口贸易,但对中美、中欧和中日进口贸易均无此影响;中澳关税削减幅度越大,对中新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但对中美、中欧和中日进口贸易也无此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中澳关税削减对中新进口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澳FTA对中新进口贸易有正的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人极 顾研 戴严科
基于中澳FTA对不同产品的关税政策差异,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直接检验了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澳关税削减后,中新优惠商品进口相比基准期有显著提高,但削减前的中新优惠商品进口相比基准期无显著差异;中澳关税削减显著促进了中新进口贸易,但对中美、中欧和中日进口贸易均无此影响;中澳关税削减幅度越大,对中新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但对中美、中欧和中日进口贸易也无此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中澳关税削减对中新进口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澳FTA对中新进口贸易有正的溢出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鹤 王岩
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正式建交,同年9月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也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2012年5月2日,中韩两国共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食糖的进口贸易有可能存在大国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VAR模型,就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变量,以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介绍分析,构建出了平稳的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本研究还发现:(1)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对国内食糖价格的影响非常大。(2)短期内,国内外食糖的价差,是导致短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食糖产需的缺口。(3)长期内,随着食糖国际价格的上涨,将会对中国食糖进口规模产生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食糖的贸易条件,扭转当前食糖进口激增的局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不仅要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国效应发生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效应的两面性。具体到食糖进口管理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食糖进口规模和所允许的食糖对外依存度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产业资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Jones的要素跨国流动对偶均衡贸易模型进行改进,以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内分工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加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工资租金比率下降的结论;在特定资本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工资租金比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结论;在资本为非特定要素且可跨国流动条件下,得出租金比率上升进一步变小,且一体化与外包的均衡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流动的规模,即取决于产业的相对规模与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全发 陈平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研究中,长期过分注重外资对东道国贸易数量扩张型增长的作用。但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目前对该领域理论的研究具有局限性,现结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1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如何针对跨国公司技术与市场内部化战略,采取相应对策,使外资利用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贸易效应 中国 外资利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苹 周小青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国和东盟于2004年1月(泰国于2003年)先期启动了对农产品降税,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水果自由贸易。这是双边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实现"零关税"的领域。因此,分析水果自由贸易的经济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是有意义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人均碳排放 门槛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沈雨婷 李昕科
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近年来中印贸易关系一直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选用COMTRADE数据,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对中印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随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两国双边贸易总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优势互补性较强,且中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是创造型的,而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表现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应加大对印度尼西亚油气开采、渔业等产业的投资,扩大投资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互间优势产品的出口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湛柏明
本文以1998年为基期,计算1994-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条件指数。结果显示两点结论:第一,外资企业正的贸易效应为中国进口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平衡保障。其中,价格贸易条件在波动中呈改善趋势,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呈稳定上升趋势。第二,与规模以上企业、国有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经贸易调整的以实际增加值为代表的国民财富变化方向和程度上,处于显著的上升优势地位。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资企业 贸易条件 效应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全发
中国地区出口贸易的产出效应分析杨全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贸易金融系510275)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一直采取分阶段实施,分地区推进的渐进式模式。尤其是对外开放政策,首先是从四个经济特区开始,接着推向沿海14个城市,进而波及东部沿海12个...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传兴 杨雅婷
本文从行业视角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物理学中的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我国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并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总体呈正相关性,其中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正相关性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