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8)
2023(7706)
2022(6392)
2021(6383)
2020(5144)
2019(11905)
2018(11382)
2017(21837)
2016(11842)
2015(13490)
2014(13240)
2013(13308)
2012(12697)
2011(11438)
2010(11583)
2009(10761)
2008(11061)
2007(9635)
2006(8642)
2005(7935)
作者
(31409)
(26115)
(25997)
(25248)
(16885)
(12213)
(11824)
(10065)
(9975)
(9509)
(8964)
(8627)
(8556)
(8503)
(8232)
(7998)
(7772)
(7611)
(7374)
(7285)
(6654)
(6297)
(6243)
(5966)
(5955)
(5924)
(5720)
(5566)
(5255)
(5173)
学科
(49431)
经济(49378)
管理(37465)
(33728)
(26820)
企业(26820)
(26223)
方法(20107)
中国(19327)
数学(18222)
数学方法(18061)
(14760)
(13393)
贸易(13386)
(13199)
(13134)
财政(13061)
(11556)
财务(11540)
财务管理(11499)
企业财务(10968)
(10657)
(10515)
(10215)
银行(10213)
(9765)
业经(9311)
(9178)
地方(9141)
农业(8849)
机构
大学(165172)
学院(164598)
(82746)
经济(81410)
研究(63898)
管理(61973)
中国(52619)
理学(52208)
理学院(51673)
管理学(51167)
管理学院(50838)
(45724)
(35479)
科学(32709)
财经(32173)
(31914)
(29403)
中心(28292)
研究所(28181)
经济学(26972)
(24394)
经济学院(24250)
北京(23638)
财经大学(23566)
(22777)
(21956)
(20473)
师范(20382)
科学院(18586)
(18505)
基金
项目(100375)
科学(80556)
研究(78239)
基金(75751)
(64651)
国家(64151)
科学基金(54980)
社会(52399)
社会科(49881)
社会科学(49873)
基金项目(37973)
教育(35535)
(34675)
资助(32574)
自然(32332)
自然科(31598)
自然科学(31591)
自然科学基金(31084)
编号(30636)
(30209)
成果(26963)
(24966)
中国(23155)
国家社会(22950)
重点(22655)
教育部(22040)
(22035)
课题(21758)
(21558)
人文(20707)
期刊
(93539)
经济(93539)
研究(60838)
(38292)
中国(36420)
管理(24314)
(21053)
金融(21053)
(20237)
科学(20056)
学报(19071)
经济研究(17254)
财经(17015)
教育(16503)
大学(15697)
(14764)
学学(14593)
农业(13982)
(13976)
国际(12657)
技术(12623)
问题(12248)
业经(12177)
世界(11832)
会计(8671)
技术经济(8304)
(8093)
(8028)
财政(8028)
统计(7541)
共检索到272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  陈少强  
中国自1998年到2004年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2005年,中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其政策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培勇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震荡前行,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为中心,追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置,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以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防风险多重目标。其中,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操作的"主攻手",增加赤字、减少税收、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结构性减税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战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成为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结论表明,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便在名义上仍旧维持"积极加稳健"相搭配的格局,相对于以往,其实际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做出相当的调整。就积极财政政策布局而言,这种调整主要包括:预算赤字规模,宜在去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主要载体;结构性减税的操作,应锁定流转税并以增值税为主;增加支出的操作,宜将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现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帅  何艺  
近年来,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在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文化产业的公共财政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公共财政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新趋势,进而梳理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传纶  汪红驹  
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从1993年到1997年,连续6年联邦财政赤字大幅下降,1998财政年度实现联邦财政盈余700亿美元,有效地控制了联邦债务规模。联邦财政状况的极大改善得益于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但也不能否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霜北  
我国自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来,财政总赤字的积累达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点。无论是单纯的古典财政理论还是新凯恩斯主义教条,都难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对未来宏观经济启示的结论。我国的财政政策应放在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考察。随着后扩张性时期的到来,财政政策面临空洞化趋势。进行政策调整,提高宏观经济适应性将成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世界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持续着200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经济依然处在震荡期,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在财政减收和财政支出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新积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案: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协调、快速推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着力激活资本市场,并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协作框架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现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明  赵福昌  李成威  封北麟  
物价稳定是国内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采取有力的政策、改革、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但是未来物价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和把握当前物价走势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保持未来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物价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从国内外影响因素着手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物价走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调控物价的宏观思路与财政政策建议:一是把握总量调节力度,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适度范围;二是发挥财政的结构调整政策功能,缓解高投入增长方式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戴维·利普顿  郭子睿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增长主要采用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带来了宏观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持续的环境成本。现在中国需要转向消费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中国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既是中国往日成就的基础,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改革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