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9)
- 2023(10365)
- 2022(8532)
- 2021(8012)
- 2020(6503)
- 2019(14981)
- 2018(14596)
- 2017(27975)
- 2016(15012)
- 2015(17093)
- 2014(16889)
- 2013(16851)
- 2012(16469)
- 2011(15503)
- 2010(15844)
- 2009(14986)
- 2008(14856)
- 2007(13379)
- 2006(12390)
- 2005(11581)
- 学科
- 济(87038)
- 经济(86957)
- 管理(40562)
- 业(36377)
- 方法(29377)
- 企(27821)
- 企业(27821)
- 数学(26036)
- 数学方法(25792)
- 中国(23817)
- 地方(19738)
- 农(19412)
- 贸(16460)
- 贸易(16451)
- 学(16272)
- 易(16009)
- 业经(15552)
- 财(15437)
- 制(14564)
- 地方经济(13522)
- 银(13006)
- 银行(12991)
- 融(12983)
- 金融(12982)
- 行(12699)
- 农业(12628)
- 策(12354)
- 环境(12071)
- 和(10682)
- 发(10505)
- 机构
- 大学(233084)
- 学院(230421)
- 济(115996)
- 经济(114028)
- 研究(91867)
- 管理(83622)
- 中国(71219)
- 理学(70603)
- 理学院(69734)
- 管理学(68734)
- 管理学院(68285)
- 财(51391)
- 科学(50299)
- 京(50257)
- 所(46792)
- 研究所(42154)
- 财经(40274)
- 中心(39419)
- 经济学(38431)
- 经(36737)
- 江(34776)
- 农(34506)
- 经济学院(34317)
- 北京(32950)
- 院(32359)
- 范(31295)
- 师范(31097)
- 财经大学(29757)
- 业大(27931)
- 科学院(27786)
- 基金
- 项目(142394)
- 科学(114147)
- 基金(106982)
- 研究(106679)
- 家(92812)
- 国家(92117)
- 科学基金(78060)
- 社会(72197)
- 社会科(68553)
- 社会科学(68538)
- 基金项目(54242)
- 省(50710)
- 教育(47915)
- 自然(46974)
- 自然科(45897)
- 自然科学(45881)
- 资助(45307)
- 自然科学基金(45133)
- 划(44136)
- 编号(40581)
- 成果(35189)
- 部(33920)
- 发(32811)
- 重点(32642)
- 国家社会(31388)
- 中国(30240)
- 教育部(29536)
- 课题(29452)
- 创(28663)
- 人文(27964)
- 期刊
- 济(137571)
- 经济(137571)
- 研究(81201)
- 中国(46404)
- 财(36471)
- 管理(33643)
- 科学(32228)
- 农(32180)
- 学报(31227)
- 融(26956)
- 金融(26956)
- 大学(24518)
- 经济研究(23924)
- 学学(23027)
- 教育(22124)
- 农业(22039)
- 财经(21709)
- 经(19002)
- 技术(18653)
- 问题(18113)
- 业经(18053)
- 贸(17648)
- 国际(16606)
- 世界(16161)
- 技术经济(13271)
- 统计(12066)
- 业(11909)
- 经济问题(11057)
- 现代(10694)
- 经济管理(10446)
共检索到371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中国完全可以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中国应该继续保持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方针,必须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更加积极、妥善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值此世界经济形势趋于恶化之际,中国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不能放松,"双防"的政策不应改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释放出这些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针对低收入人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三个五年规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200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了4年的经济繁荣期,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投资高增长的潜在风险在加大。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和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内外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源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必须采取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延南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当前的宏观经济指标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不应再推出大规模的财政金融刺激政策。不能用短期分析框架来进行长期经济决策,必须通过鼓励技术和制度创新使经济保持长期活力现阶段必须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既要防止为调结构而不顾经济下滑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借"稳增长"之名而行"造城运动"之实。当前应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使资金服务于调结构大局。
关键词:
微刺激 稳增长 调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可保持在9.5%左右,仍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第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基础;第二,宏观调控要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刺激力度,货币政策操作重点要放在支持企业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以及引导通胀预期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涛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看法江涛去年12月,一些城市曾一度出现部分群众争购家电、金银首饰等商品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金融活动方面,储蓄存款增势有所下降,货币投放有所增加。由此,有些同志认为:“现有的情况颇有点类似干1988年”,并因此判...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树青
20 0 2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像 2 0 0 1年那样呈逐季下降趋势 ,可能出现比较平稳的上升。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通货紧缩的趋势扩大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 ,应研究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的时间和力度 ,不能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期化和长期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刘世锦 谢伏瞻 张军扩 张小济 谢扬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基本估价 199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呈现出一些重要特点。第一,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继续取得明显成效,物价水平回落至低位,但基础尚不稳固。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从2月份起呈回落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6月份降至5.9%,上半年平均为7.1%。物价回落首先是由于近两年涨幅最大的食品价格回落,影响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以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 2 0 0 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特点 ,认为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增长过快导致GDP增长速度偏高 ,消费价格涨势逐渐明显 ,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下降。因此 ,2 0 0 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应当由对付通货紧缩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通过控制投资和工业过度扩张 ,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吉喆
一、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精准脱贫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唐华 施祖麟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运行特点(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出口有重大影响。考虑到美国经济减速还可能影响其他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