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7)
2023(4388)
2022(3522)
2021(3635)
2020(2919)
2019(6727)
2018(6426)
2017(11672)
2016(6213)
2015(7350)
2014(6997)
2013(7145)
2012(6812)
2011(6507)
2010(6325)
2009(5972)
2008(5909)
2007(4923)
2006(4384)
2005(4229)
作者
(17355)
(14660)
(14437)
(14114)
(9279)
(6969)
(6515)
(5753)
(5726)
(5201)
(4873)
(4861)
(4803)
(4774)
(4657)
(4536)
(4412)
(4275)
(4085)
(3911)
(3837)
(3484)
(3474)
(3363)
(3328)
(3241)
(3135)
(2988)
(2942)
(2902)
学科
(31649)
经济(31624)
方法(13616)
管理(12977)
数学(12473)
数学方法(12430)
中国(12357)
(11348)
(8666)
贸易(8660)
(8639)
(8567)
(7854)
企业(7854)
(6680)
关系(5484)
(5191)
(5132)
(5069)
(4974)
银行(4967)
(4904)
(4735)
金融(4735)
业经(4671)
(4649)
环境(4427)
(4171)
出口(4168)
出口贸易(4168)
机构
大学(98895)
学院(93640)
(50271)
经济(49724)
研究(40502)
管理(31904)
中国(31478)
理学(27057)
理学院(26713)
管理学(26476)
管理学院(26291)
(21856)
科学(21766)
(20460)
(20316)
研究所(18676)
经济学(18444)
财经(16901)
中心(16545)
经济学院(16522)
(15826)
北京(14789)
(13962)
(13446)
(13259)
师范(13171)
财经大学(12849)
科学院(12755)
研究中心(11827)
社会(11400)
基金
项目(60059)
科学(47968)
基金(46745)
研究(44617)
(41351)
国家(41101)
科学基金(34091)
社会(31502)
社会科(29948)
社会科学(29945)
基金项目(23219)
教育(20303)
资助(20035)
自然(19628)
自然科(19204)
自然科学(19198)
自然科学基金(18911)
(18341)
(17210)
中国(16847)
(15684)
编号(15581)
国家社会(15012)
成果(14011)
重点(13998)
教育部(13753)
(13185)
大学(12331)
重大(12240)
人文(12234)
期刊
(51715)
经济(51715)
研究(33580)
中国(19196)
学报(15209)
科学(14485)
(14373)
管理(12293)
(12165)
大学(11698)
学学(10729)
教育(10401)
经济研究(10114)
财经(9654)
农业(8816)
(8802)
(8568)
世界(8487)
(8435)
金融(8435)
国际(8029)
问题(7317)
技术(6450)
(5957)
业经(4914)
技术经济(4730)
图书(4575)
统计(4363)
经济问题(4223)
经济学(4052)
共检索到145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周宽  
中国当代文艺学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人学理论为深层根基。深刻了解马克思在人学理论上所实现的范式革命,对于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学价值指向和学科动力学等方面,这种新的人学理论深刻规定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显示了新型人学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基础性指导意义;这种新的人学理论对文艺学同样具有普遍意义。深入研究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基本任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浩  
高有鹏先生《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写作在于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高扬。以往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很多过于关注民间文化的形式,忽视民本与大文明的联系,忽视大文明的发展问题,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际,没有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展理论。高有鹏先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文化的发展,紧扣新时代,从文化多样性、多层次、多视角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大众的文化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民间文艺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本文比较了中西教育传统的深刻差异,考察了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引进与消化过程,指出: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特别是现当代文化教育确实内藏有许多真知灼见,需要我们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创造性学术融通,以期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 ,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韦剑剑  
建立在认识论或政治论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哲学主导了现行高等教育活动,阻碍了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哲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哲学的重要人学基础。在实践生存论哲学视野中,高等教育本质是人类再生产及人类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师生幸福而快乐的共在交往方式与意义"领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自我"筹划"与"超越"个体生命,实现社会角色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有亮  
以文艺学研究生的培养为例,指出研究生读书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样读"。阐述了研究生阅读经典的基本原则:有兴趣、有目的地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读;理论经典与文学经典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身体图像”作为一类重要的作品形态,很大程度上体现并代表着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实践风格,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自画像”受到身体文化隐喻观念的影响,其主体性与身体图像呈现断裂状态;中国当代女性的身体图式则转向“自我图像”,这种图像确立了女性艺术家自知与自治的主体性,内含着“我”与“世界”的交织,然而,女性艺术家在女性个体与人类共性的差异问题上陷入一种悖论式困境,这导致其身体图像表意上的局促;如何将异质性因素纳入身体图像的创制之中,并生成图像文化的普遍价值,是女性艺术家群体面临的挑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璐  朱艺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中国民族声乐不断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形成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基于美学视域,以不同时期民族声乐代表作品为例,对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探索从声情合一的情感审美、意韵相融的意境审美以及多元融合的审美创新等角度对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进行研究和剖析,力求进一步挖掘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之"美"及其审美取向,以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纵深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致隆  
本文作者介绍了哈佛大学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具体经验,并提出两校重视人文艺术教育的哲学思想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不可分的,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李莎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发挥管理者和施教者的主体性,以利于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观。与这种主体教育管理观相适应的人学基础是人本质的相对自由,而不是人本质上的绝对自由,现实性上的相对自由。以往的思想家很少直接论述人本质的绝对自由,他们或是从抽象的人的本性和抽象的存在论的角度去论述人的自由,或是以人本质的绝对自由为前提来论述人现实性上的相对自由。这些论述在方法论或理论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从人的现实性上揭示了人本质是相对自由的,而且还深刻揭示了人相对自由发展的规律。人本质相对自由发展的规律,就要求在教育管理中,正确认识人本质的相对自由和教育组织发展的相对自由,正确处理好国家与教育系统,国家、地方和学校,国家、地方和学校与管理者、施教者主体性发挥之间的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采取恰当的措施,发挥好教育组织、管理者、施教者的主体性,以为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培养更多自觉能动的人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费成  张帅  
[目的/意义]如何把握情报学科发展的本土路径,并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本土特质,是建设中国特色情报学的基础性问题。[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历史回溯、文献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情报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路径及本土特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结果/结论]可以发现,中国特色情报学产生了面向文献内容、面向科学交流、面向信息技术和面向社会需求的四大发展路径,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特色、灵活有效的方法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议题特色。中国特色情报学未来建设应立足理论原创与方法创新,兼具问题意识与学术坚守,坚持本土立场与国际视野。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陈子丹  王雪飞  安帅芸  
当代中国档案学完成了从现代档案学向当代档案学的转变,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内容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在基础理论、档案史学、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交叉和边缘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标志着当代档案学已基本成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满花  
晚清以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受制于西方的技术图书馆学、科学图书馆学和人文图书馆学这三大话语类型。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技术、科学和人文信念有其深刻的社会传统和认识论背景。而传统和背景是不能直接"拿来"的,这也许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在学舌西方时总是不得要领的主要原因。中国学者应该"知耻而后勇",超越"拿来",走向原创性的学术诉求之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衍鹏  
文艺评论的中国话语,是指在文艺评论领域建立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遵循中国文艺发展规律、彰显中国审美特质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既能够针对中国文艺做出有效阐释和指导,又能为世界提供独特的审美经验和话语实践。话语建构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话语创新是建构中国文艺评论的关键,要塑造精神品格,对中国文艺创作的内在规律进行概括挖掘,从中国精神的高度去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艺理论史和中国文艺批评史。要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评论意识,从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宏观视野下发展文艺评论,在相应的学科领域强化评论话语建构。要提高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和预判性,面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业态、新格局,能够做出新判断,提出新思路,展示新气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树金  姚瑶  
张琪玉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索引学研究,并结合了自己在情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大力倡导索引现代化,强调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对当前已有的索引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思想在索引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