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9)
2023(13193)
2022(10956)
2021(10118)
2020(8331)
2019(18628)
2018(18286)
2017(33364)
2016(18410)
2015(20658)
2014(20435)
2013(20133)
2012(19048)
2011(17786)
2010(17745)
2009(16605)
2008(16006)
2007(14239)
2006(13009)
2005(11955)
作者
(56441)
(47368)
(47237)
(44935)
(30128)
(22807)
(21104)
(18560)
(18099)
(16678)
(16524)
(15626)
(15437)
(15145)
(15041)
(14462)
(14101)
(13760)
(13639)
(13529)
(12096)
(11775)
(11446)
(10905)
(10733)
(10500)
(10318)
(10214)
(9620)
(9541)
学科
(94541)
经济(94434)
管理(49116)
(43090)
方法(32819)
(32035)
企业(32035)
数学(29465)
数学方法(29266)
中国(26130)
(22926)
地方(22426)
(19960)
(18433)
业经(17477)
(17436)
贸易(17425)
(17209)
(16928)
农业(15408)
地方经济(14484)
(14114)
银行(14063)
(14038)
金融(14030)
环境(13845)
(13614)
(13329)
(11291)
(11142)
机构
大学(273163)
学院(269944)
(125554)
经济(123379)
研究(106259)
管理(96093)
理学(81957)
理学院(80934)
中国(80594)
管理学(79676)
管理学院(79196)
科学(63226)
(58813)
(55254)
(54608)
(53270)
研究所(50393)
中心(46928)
财经(43336)
农业(42068)
业大(41911)
(40731)
经济学(40628)
(39508)
(37729)
北京(37728)
经济学院(36477)
(35130)
师范(34658)
科学院(33049)
基金
项目(179299)
科学(140201)
基金(132187)
研究(126047)
(119001)
国家(118069)
科学基金(98153)
社会(84219)
社会科(79861)
社会科学(79845)
基金项目(68826)
(66776)
自然(62050)
自然科(60646)
自然科学(60620)
自然科学基金(59576)
(57907)
教育(56782)
资助(54074)
编号(47116)
重点(41414)
(40473)
(40106)
成果(38957)
国家社会(36958)
(36691)
创新(34661)
科研(34323)
中国(34300)
教育部(34282)
期刊
(143508)
经济(143508)
研究(86696)
中国(57233)
学报(49775)
(48702)
科学(43868)
(40381)
大学(36820)
管理(36156)
学学(34956)
农业(32432)
(27029)
金融(27029)
教育(25838)
经济研究(25186)
财经(22887)
技术(21107)
业经(20162)
(19976)
问题(19208)
(18074)
(17518)
世界(16357)
国际(16316)
技术经济(14045)
(13525)
统计(12934)
业大(12269)
科技(11829)
共检索到42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军  
本文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了中国引资规模的扩大对东亚主要经济体外资流入规模的影响。对全体样本的考察显示,中国确实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外资流入总量产生了转移效应,但若是剔除香港地区,中国因素则转变为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与香港地区流入外资的"过境投资"的特殊性质有关。深入的分析表明,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中国因素对于各经济体的具体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宏青  
从国(域)别、产品分类两层面,借助贸易份额等指标,考察中国对主要东亚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发现东亚地区都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市场(贸易)依赖较大,但依存程度总体上逐年下降,且变动趋势不对称的特征。总体上说,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基本稳定,对日本依存迅速下降,与东盟有较明显的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品出口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秦婷婷  
本文考察近20多年来东亚贸易发展后指出,中国经济崛起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原有的贸易格局,东亚地区正在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枢纽的新“三角贸易”模式。未来发展,中国有可能逐步取代日本成为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晓东  
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是世界市场上主要的制成品提供者,相似的区位分布、禀赋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将贸易流量数据分解为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等维度,试图洞悉东亚各国各地区出口竞争模式。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东亚各经济体的出口竞争在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上展开,不同国家地区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其次,出口品多样性和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第三,东亚诸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竞争性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密切的贸易联系;第四,大国在绝对数量上出口更多的产品;最后,对于中国而言,改变产品数量竞争模式为质量竞争和多样性竞争模式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峰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利用世界主要经济体1998~2012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十分有限,长期内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缺乏直接的影响机制;价格水平、利率和实际汇率等传导性因素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动态关系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也不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剔除财政支出、区分贸易类型等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保证了PVAR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通过4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传统研究中关于"李嘉图等价"假说的适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自主开发了适用于任意多个区域和部门的贸易模拟研究的全球多区域CGE模拟软件。基于该软件模拟了中韩FTA关税减免对包含中韩在内的东亚主要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中韩FTA促进了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韩国是中韩FTA的最大受益国,中国台湾、日本等经济体则面临一定的负面冲击。中国在整体受益的同时,也面临贸易条件变差、对韩国贸易逆差增加、塑料橡胶化工等部门产出受损等潜在负面影响,为此从降税时间安排、产业结构转型、要素禀赋流动和创新能力培育等方面做好应对之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胡冰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避免中国坠入"中等收入陷阱",该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比较。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比较并参考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应的经济增长变化趋势,该文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消费习惯和制度缺陷显著地影响了坠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济。同时,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和外商投资、过度的城市化、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及环境污染等均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该文认为:当前,我国应当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与金融改革,调整人口政策,并且在政策上加大对教育、环境保护和技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本文对2000~2004年四川与西部其他省市区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着重分析四川与西部其他地区的不足和差距。重视与正视不足和差距,客观分析其原因(重点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企业效益和金融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制定和选择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经济金融对策。本文在内部刊用后,四川省人民政府黄小祥副省长批示“这篇文章分析透彻,有说服力”,希望有关方面“组织研讨,提出对策”。现将进一步修改后的文章在此发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宇璇  
本文基于双边贸易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利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增加值的作用。研究表明,1995~2017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加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同时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增加值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值,表明中国不仅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而且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过承接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日益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转移日显重要。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将会给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或者"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凡  
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债务的陷阱。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很突然,与石油开发有直接关系,但其并没有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工业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地区经济体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实现腾飞,但这些经济体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并且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拉美和东亚某些经济体在迅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又突然发生了经济增长停滞,原因在于资本流突然中断,外债却大幅上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归根结底就是落入了债务陷阱。中国只要管理好企业、银行体系的外债问题,就很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钱金保  
文章尝试从国家能力视角分析东亚开放模式何以成功,以及中国开放的独特之处。基本史实梳理显示,东亚开放模式的本质特征是渐进开放和有序开放;在此基础上尝试解释东亚模式何以成功,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渐进、有序是其固有特征,即使成功发挥"后发优势"压缩追赶进程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律,能否发现并遵循规律则反映了国家能力差异。中国在借鉴东亚渐进、有序成功开放经验的同时,亦从"双转型"后发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两个方面拓展了后发开放理论:一是按照"试验—推广"路径扩大开放是大国的可行选择;二是对于双转型经济体需要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最后探讨国家能力在中国开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动态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浩轩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工业化、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的技术选择以及大规模农业兼业化、渐进式形成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等共同趋向。这些共同趋向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包括全面放开农地流转约束、全力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措并举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延续性和自主性等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静萍  郭惠英  
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不仅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严格固定、自由浮动和中间汇率制度中选择哪一种;而且指的是这个国家在言行一致、言行不一汇率制度当中选择哪一种的问题。本文对言行一致程度不同的汇率制度选择及其宏观经济绩效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亚洲10个新兴经济体20世纪90年代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证考察我们发现:加强政府的承诺,选择言行一致的汇率制度是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宏观经济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柳  张捷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