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5)
- 2023(9040)
- 2022(7277)
- 2021(7340)
- 2020(5679)
- 2019(13255)
- 2018(12855)
- 2017(23509)
- 2016(12762)
- 2015(14746)
- 2014(14472)
- 2013(14423)
- 2012(13330)
- 2011(11924)
- 2010(12015)
- 2009(11125)
- 2008(11407)
- 2007(9633)
- 2006(8426)
- 2005(7891)
- 学科
- 济(50383)
- 经济(50317)
- 管理(37347)
- 业(32369)
- 企(27484)
- 企业(27484)
- 财(24991)
- 方法(21019)
- 中国(19554)
- 数学(17426)
- 数学方法(17272)
- 农(13647)
- 财政(12595)
- 制(12226)
- 贸(12055)
- 贸易(12044)
- 易(11840)
- 理论(11682)
- 业经(11123)
- 务(10954)
- 财务(10927)
- 财务管理(10887)
- 学(10483)
- 企业财务(10358)
- 政(10201)
- 银(9418)
- 银行(9416)
- 行(8964)
- 体(8918)
- 策(8822)
- 机构
- 大学(179473)
- 学院(176169)
- 济(79538)
- 经济(78126)
- 管理(64010)
- 研究(63522)
- 理学(54627)
- 理学院(54024)
- 管理学(53363)
- 管理学院(53035)
- 中国(51057)
- 财(44661)
- 京(38716)
- 科学(33939)
- 财经(31730)
- 所(31015)
- 经(29135)
- 研究所(27630)
- 中心(27567)
- 经济学(26738)
- 北京(25684)
- 江(24935)
- 范(24296)
- 师范(24116)
- 经济学院(23935)
- 财经大学(23547)
- 院(22549)
- 农(20965)
- 师范大学(19857)
- 州(19690)
- 基金
- 项目(109533)
- 科学(86458)
- 研究(86426)
- 基金(80183)
- 家(68787)
- 国家(68229)
- 科学基金(58161)
- 社会(56102)
- 社会科(53188)
- 社会科学(53175)
- 教育(41539)
- 基金项目(40791)
- 省(38306)
- 编号(35138)
- 划(33561)
- 自然(33547)
- 资助(33012)
- 自然科(32786)
- 自然科学(32778)
- 自然科学基金(32236)
- 成果(31001)
- 部(26695)
- 重点(25152)
- 课题(24865)
- 国家社会(24622)
- 中国(24276)
- 教育部(23889)
- 性(23480)
- 创(23261)
- 发(23036)
共检索到280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承礼
本文采取文献述评的形式梳理了分权、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制的一般理论,并结合当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称谓和特征进行了解析。对于能否用中国式财政分权来解释从财政包干制时期的财力分散走向分税制时期的财力集中的现实,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予以了阐述,指出虽然当代中国践行的是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但是政治集权体制下的财政分权却塑造了地方财政自治权和中央财政控制权同向增加的特色。
关键词:
中国式财政分权 财政联邦制 政治集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星 文政
财政集权与分权是现代国家权力分布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权的依据、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理分权、分权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权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期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进有所借鉴。
关键词:
财政集权 财政分权 分权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靖祥 何燕
区域失衡是常态,平衡只是"临界"状态。给定政策操作空间和调控边界,依靠财政支出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则关乎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协调和平衡目标设置下,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互动相得益彰,需要审视对待财政政策效应的作用时限。文章通过研究文献收集"理论证据",并配以财政分权体制变轨及运行实践,丰富了区域和财政经济学学科关于"平衡、协调发展"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财政收支 区域经济 失衡 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赵福军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推行财政分权改革。面对财政分权改革,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财政分权后果。学者们主要集中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政府行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分配公正性、竞争和创新机制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详细的综述并给予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后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文涛 陈梦鑫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新时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也是链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和关键节点,对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者们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仍散落在不同研究领域,缺乏系统评判和比较分析,针对理论脉络与实践发展的综合考察仍欠充分。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设立至今已逾10年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文尝试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历史逻辑出发,系统总结了自贸试验区的理论渊源和演进历程,详细分析了自贸试验区在各项制度创新领域的实践,以及这些实践究竟会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提出自贸试验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拓展至微观企业层面、研究方法有必要多元化和研究议题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借鉴。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历史逻辑 制度创新 政策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晓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弘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文化中共同体思想中有益因子的吸收与借鉴。以人民为中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路径与发展模式;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理论,为人类未来社会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参考;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迈向新阶段,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彤
地方政府竞争被普遍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分权理论和政治晋升理论提供了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来源的理论框架。分税制改革后,以共享税为主的税收分成似乎成为更符合“分权逻辑”的中国路径。本文基于税收分成的事实性特征,从财政收入来源及分享规则的基本制度要素——税基、税收分成比例和税权入手,基于政府间横向与纵向税收关系,阐释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一般性与纵向税收竞争的独特性,两者依托于税收分成制的绑定效应与政治治理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政府间竞争格局。
关键词:
税收分成 税收竞争 地方政府 理论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关财政失衡、赤字的一整套理论和有关财政平衡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一级政府本身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但却较少涉及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上的相互联系。进入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上下级政府之间及同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的差异程度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如何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并弥补这种差异,便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约翰·亨特(John Hunter)、安瓦尔·沙赫(An-war Shah)和罗伊·巴尔(Roy Bahl)等学者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三好慎一郎 郭庆旺
长期以来,不同的经济学派围绕着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展开了激烈论战。尤其是70年代后,尽管各派在否定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寻求平衡财政和“小政府”以及重视自由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观点近同,但是,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以及政策主张是百花齐放的。在这百家争鸣的历史长河中,各学派的主张最终可归纳为不同的财政平衡理论,而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明 赵福军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财政分权问题,他们主要集中研究财政分权的原因、最优财政分权度及财政分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本文对国内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给予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信息成本 政府规模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