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8)
- 2023(8052)
- 2022(6720)
- 2021(6665)
- 2020(5439)
- 2019(12642)
- 2018(12290)
- 2017(23480)
- 2016(12294)
- 2015(14251)
- 2014(13815)
- 2013(13819)
- 2012(12834)
- 2011(11244)
- 2010(11180)
- 2009(10502)
- 2008(10522)
- 2007(8795)
- 2006(7846)
- 2005(7207)
- 学科
- 济(52536)
- 经济(52475)
- 管理(39521)
- 业(34367)
- 企(27372)
- 企业(27372)
- 财(26668)
- 方法(22706)
- 数学(20527)
- 数学方法(20424)
- 中国(18976)
- 农(14179)
- 环境(12878)
- 财政(12738)
- 贸(12504)
- 贸易(12496)
- 务(12377)
- 财务(12361)
- 易(12320)
- 财务管理(12319)
- 制(11876)
- 企业财务(11721)
- 地方(10512)
- 政(10370)
- 业经(9645)
- 学(9268)
- 体(9088)
- 农业(8894)
- 银(8876)
- 银行(8869)
- 机构
- 大学(171320)
- 学院(170226)
- 济(82410)
- 经济(81233)
- 管理(62813)
- 研究(62144)
- 理学(53873)
- 理学院(53348)
- 管理学(52784)
- 管理学院(52493)
- 中国(49994)
- 财(45546)
- 京(36415)
- 科学(33809)
- 财经(32705)
- 所(30814)
- 经(30109)
- 经济学(27863)
- 研究所(27540)
- 中心(27165)
- 经济学院(25246)
- 财经大学(24302)
- 江(23675)
- 北京(23655)
- 农(23421)
- 院(22205)
- 业大(20142)
- 范(20133)
- 师范(19951)
- 科学院(18409)
- 基金
- 项目(110334)
- 科学(87597)
- 基金(82903)
- 研究(82846)
- 家(72202)
- 国家(71704)
- 科学基金(61353)
- 社会(56093)
- 社会科(53390)
- 社会科学(53377)
- 基金项目(42835)
- 省(39244)
- 教育(37540)
- 自然(36888)
- 自然科(36057)
- 自然科学(36048)
- 自然科学基金(35449)
- 资助(34794)
- 划(33627)
- 编号(31453)
- 部(26577)
- 成果(26046)
- 重点(25272)
- 国家社会(25211)
- 中国(24171)
- 发(24051)
- 教育部(23307)
- 创(23180)
- 人文(22008)
- 性(21968)
共检索到26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文娟 钟茂初
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并存以及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之间"GDP竞赛"的过度竞争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先从理论上提出假说,然后利用199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财政分权确实增加了外溢性公共物品(如废水)以及覆盖全国的纯污染公共物品(如二氧化硫)的污染排放强度,但并没有增加地方污染公共物品(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排放强度;由于排污费收取的人为因素较大,排污费政策对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不明显;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有选择地放松了一些上缴税收高的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以及固体废物排放的监管,这样便呈现出污染物在不断增加,排污费的收入也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排污费 环境污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李拓
以中国式分权为视角,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土地财政引起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及环境规制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直接加剧了环境污染;低水平的环境规制会刺激土地财政规模扩张而加剧土地财政的污染效应;经济增长、城市化、能源效率等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钢 潘孝珍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它可以通过支出分权度和收入分权度两个指标进行衡量。从理论上分析,大多数研究结论都认为财政分权与污染量排放存在负激励,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1998年到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污染物排放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衡量污染物排放规模的指标,选择支出分权度与收入分权度作为解释变量,选择人均GDP、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外商投资总额、工业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本文还将所有省份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猛
本文考察财税收入对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行为的影响,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新假说,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地方财政能力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几乎所有省份的人均财政能力与倒U型曲线拐点值相去甚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中央政府改善财税激励以优化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地方财政能力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新假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聂都
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通过加入财政分权与各变量的交互项,使用动态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总体回归中财政分权与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这六种路径作用于水和大气的污染,其中最重要的三种路径是生产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组回归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度较高时,财政分权会通过改善产业结构、降低人口集聚、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的路径降低对水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聂都
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通过加入财政分权与各变量的交互项,使用动态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总体回归中财政分权与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这六种路径作用于水和大气的污染,其中最重要的三种路径是生产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组回归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度较高时,财政分权会通过改善产业结构、降低人口集聚、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的路径降低对水和大气的污染;在较低的外资利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度下,财政分权通过抑制科技创新投入效应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克中 王娟 崔小勇
本文从碳排放的角度,利用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这说明财政分权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对碳排放管制的努力。提高产业研发强度有利于碳排放的降低,但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环境政策的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财政分权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影响途径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碳排放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欣怡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文献,并简要评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国外侧重于从环境联邦主义的视角考察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围绕在环境质量提供上财政分权的有效性、财政竞争的后果、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以及政府治理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关于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研究更应侧重于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并在计量模型设计上更加精确和符合现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欣怡 王志刚
改革开放后的财政分权改革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财政分权体制带来的激励扭曲,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基于此,文章从财政支出、产业结构以及转移支付等三个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外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对财政分权下环境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环境规制约束降低以及转移支付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在借鉴国外环境污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我国财政分权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激励扭曲 产业结构 转移支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建仁 陈盈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区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采用中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城镇化对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易于刺激地方政府发展高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工业产业,因而不利于环境污染的减少;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以城乡均等化为标尺的门槛效应,城乡均等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增加,而城乡均等化水平较高时城镇化不存在这种负面效应;财政分权易于导致城乡差距扩大,进而会加剧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顺恩
立足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考察了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加剧了污染物排放、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的FDI竞争行为,加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行为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贲友红 李向东
采用2004—2014年中国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控制环境污染可能存在的空间关联效应的基础上,从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两个角度,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权恶化了环境污染,财政支出分权则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文章研究结论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值"位置,并且在这三种门槛条件下,财政分权与其他环境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效应对各污染物的作用方向不同,揭示了其与环境污染非线性关系的实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