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9)
- 2023(12625)
- 2022(10475)
- 2021(9962)
- 2020(8244)
- 2019(19286)
- 2018(18628)
- 2017(35811)
- 2016(19423)
- 2015(22366)
- 2014(22083)
- 2013(22281)
- 2012(20965)
- 2011(18665)
- 2010(19037)
- 2009(17934)
- 2008(17750)
- 2007(15890)
- 2006(14336)
- 2005(13258)
- 学科
- 济(100220)
- 经济(100124)
- 管理(68029)
- 业(55940)
- 企(46606)
- 企业(46606)
- 方法(39901)
- 财(35755)
- 数学(35400)
- 数学方法(35236)
- 中国(27534)
- 地方(22570)
- 农(21554)
- 制(19657)
- 业经(18482)
- 务(17881)
- 财务(17839)
- 财务管理(17771)
- 贸(16948)
- 贸易(16932)
- 企业财务(16918)
- 易(16452)
- 财政(15656)
- 银(15260)
- 银行(15254)
- 学(14846)
- 融(14420)
- 金融(14419)
- 行(14409)
- 农业(14230)
- 机构
- 大学(274470)
- 学院(272394)
- 济(132574)
- 经济(130189)
- 管理(106728)
- 研究(94952)
- 理学(89404)
- 理学院(88484)
- 管理学(87648)
- 管理学院(87091)
- 中国(78961)
- 财(70771)
- 京(57904)
- 财经(51556)
- 科学(48968)
- 经(47048)
- 所(46445)
- 经济学(43637)
- 中心(43414)
- 江(41710)
- 研究所(40798)
- 经济学院(39178)
- 财经大学(38145)
- 北京(37550)
- 农(34143)
- 院(33439)
- 州(32596)
- 范(32541)
- 师范(32306)
- 业大(30309)
- 基金
- 项目(166178)
- 科学(132244)
- 研究(127559)
- 基金(123463)
- 家(104851)
- 国家(104025)
- 科学基金(90256)
- 社会(85862)
- 社会科(81639)
- 社会科学(81617)
- 基金项目(63710)
- 省(60605)
- 教育(58832)
- 自然(53181)
- 资助(52047)
- 自然科(51974)
- 自然科学(51964)
- 自然科学基金(51136)
- 划(50695)
- 编号(49805)
- 成果(42608)
- 部(39733)
- 国家社会(37311)
- 重点(36987)
- 发(36203)
- 教育部(35478)
- 课题(35123)
- 创(34169)
- 人文(34020)
- 性(33851)
- 期刊
- 济(154496)
- 经济(154496)
- 研究(94936)
- 中国(62501)
- 财(61395)
- 管理(44414)
- 科学(32801)
- 学报(32430)
- 融(31650)
- 金融(31650)
- 农(30096)
- 财经(28174)
- 教育(27419)
- 经济研究(27090)
- 大学(26794)
- 学学(24839)
- 技术(24649)
- 经(24393)
- 农业(20084)
- 业经(19608)
- 问题(19505)
- 贸(17985)
- 世界(16865)
- 国际(15828)
- 技术经济(15527)
- 会计(15082)
- 统计(13839)
- 业(13620)
- 财会(13223)
- 经济管理(12372)
共检索到447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矿 胡善成 杨桐彬
地方政府“增长型激励”所引致的城市偏向型政策被认为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资源双重约束视角,对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2003—2019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以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之上”等硬约束设定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左右”等软约束设定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以软约束形式实现的“目标外经济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财政资源约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加剧目标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财政分权可有效缓解经济增长硬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久凯 王艺明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传统竞争模式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制度根源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呈现出朝向更加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转变。本文基于274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识别分析,并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的碳减排绩效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促进了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第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对低碳试点城市具有较强的碳减排效应,说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绩效;第三,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不仅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助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盛峰 李晓淳 卢洪友
地方政府财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界依然缺乏针对其特征的定量识别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17年国务院-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借助计算机文本分析技术,定量识别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特征及其动态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治理目标上,地方政府强调发展目标,在公平目标上的关注有提升空间;治理方式上,地方政府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治理方向上,"五位一体"词频的变化反映了地方政府财政治理顺应时代需求。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仍然是关注重点,第二产业词频略有下降而第三产业词频有上升趋势。(3)市政府与国务院、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有较高的文本相似度,表明地方政府积极贯彻上级政府的政策安排。这一研究对于廓清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状况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并对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晓慧 邹肇芸
文章利用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省份任职的党政主要领导在1994年至2012年的详细信息与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与经济增长等绩效指标,与政府开支等工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率与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政府收支与任期时长的关系更为复杂。结果说明,以经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政治晋升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行为和财政行为,地方官员或许还面临着其它不同于经济绩效的激励和约束。这一发现契合了最近中央下发的不能简单把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唯一标准的规定,说明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官员治理和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任期时长 经济增长 政府开支 政治晋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山 夏帅 陈阳 笪远瑶
基于“一价法”和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8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数据,构建“商品-城市-时间”维度的市场整合指标,结合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识别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显著驱动了商品市场整合,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商品市场整合程度将同比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劳动资源错配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商品市场整合的重要渠道,资本资源错配的渠道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及动态分析表明:对于增长目标设定较高、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技术差距较小以及距上海港较远的城市,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影响更明显。“新常态”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边际激励效应有所提高。当经济增长目标未能如期完成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边际激励效应有所下降。研究结论对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崔欣 姚守宇 程飞阳
地方政府创新目标设定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治理模式。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研发投入目标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研发投入目标设定对辖区内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研发投入目标的设定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研发补贴、税收优惠落实、信贷资源支持以及企业人才结构优化是研发投入目标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目标的中长期规划以及目标设定的连续性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但是研发投入目标设定的“层层加码”会损害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研发投入目标 企业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子方 杜琼 王雅钰 徐翔
政府治理方式变革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指标,尝试分析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的经济影响和理论机制。回归结果显示,数字化治理显著促进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该影响在数字技术使用和传统治理的数字化等维度都显著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而言,数字化治理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不足。机制分析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是数字化治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主要影响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点发挥数字化治理水平对企业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考虑这一促进作用因企业特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差异,精准施策。
关键词:
数字化治理 企业绩效 机器学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财政透明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和政府行为视角,提出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存在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而利用2013—2019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与拓展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且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等降低财政透明度,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财政透明度,而土地出让单价在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中具有不同效应;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彬 周海燕
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计划外实际增长分解的新视角,本文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目标值设定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假说。本文实证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逐年递减,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计划外的增长实现的,对目标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转移支付显著的正面影响,当地方获得更多或者预期到将会有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时,地方官员倾向于制定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值;而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央对内陆地区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降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这表明,区域间的增长目标管理存在差异,东部沿...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若鸿 邓晓兰 鄢伟波 许晏君
本文通过匹配2011—2018年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与地方融资平台样本发现,在财政压力和晋升压力的驱动下,经济增长目标显著促进了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财务支持,并且在策略上更倾向于采取"资产负债表"端的土地资产注入,而非"利润表"端的政府补贴。旨在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内债务的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加剧了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展开预算外融资活动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动机。基于"经济增长目标→财务支持→隐性债务"的逻辑链条,本文进一步估算了经济增长目标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数量关系,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加码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约4.11万亿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边志强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久俊
结合"简政放权"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间一直持续的财政分权模式,分析"财政分权"和"简政放权"对中国27个省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说明,"分税制"改革在初期对我国各省经济增长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对各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2013年推出的"简政放权"政策,由于尚处于初级阶段,减缓了各省的经济增速。然而,参考"分税制"的发展历程,有理由相信,随着"简政放权"的有效实施,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长足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中央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旦 王业斌
本文采用中国2004-2016年全国260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面临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干预投资结构和创新行为等渠道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当采用硬约束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会显著抑制产业结构升级;而采用软约束的方式制定增长目标,则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地方政府面临的"省市加码"幅度越大,越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区域和城市异质性。本文为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缺乏内在机制提供新解释视角,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方政府对农业人口市民化注意力的时空差异及演变——基于18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
数字技术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吗?——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分析的证据
城市基层治理改革的注意力变迁——基于1998-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共词分析
喜新厌旧?高科技产业政策有效的边界条件与跟风行为:基于20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研究
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来自省级地方政府的经验证据
工作报告模式的地方政府绩效自评估分析——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经济增长压力与地区创新——来自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经验证据
财政分权、企业寻租与地方政府补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资源配置效率——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分析为例
区域协调发展导向下城市群政府间合作意愿研究——基于三大城市群各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